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庸催眠术

中庸催眠术

  • 字数: 192.00千字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 昌迦
  • 出版日期: 2013-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17180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6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文从集体催眠术的技术入手,分析了《中庸》其逻辑建模的方式。对比于龙树大师因明学逻辑形态的格式,来试图比较出孔子‘中道思想’,与龙树佛教中道思想的差异性。阐释千年华语环境之下,两个不同文化体系下的诸多概念共用,又各为逻辑内涵的地域文化奇观
作者简介
昌迦禅师,1964年生于上海市,祖籍广西上林。壮族,俗姓苏,刘氏予,出家于绍兴寂静园。1989年在山西五台山受三坛大戒,成为临济宗禅堂中修行的传人,溯源为来果大和尚、虚云禅师之徒孙,密参禅师之法子。2000年后,昌迦禅师曾二任寂静禅寺住持和尚之职,以师父圆寂前对其授记中说到的“哥德巴赫猜想”数论,试用佛理唯识学说寻求解决方案,巧妙以经典射影几何学的焦点原理,做了人类数学起源结论性的数论工具论证,让人们为之震愕。曾深入宜兴陶区,为紫砂陶的禅宗文化历史做过考查,是一名作品显现独特禅宗意境的紫砂陶艺家。现为中国的有名画僧,不喜公众活动中露面。深入研究哲学,把佛学观点和生活百态及世事理论融汇贯通。现长驻上海西郊养病,隐修中亦喜以禅学对众开示明心见性的文章行世。 
目录
一、引言――巫术中的集体催眠术
二、序文
孔子与龙树
三、焦点中庸
1.悖论的开端
2.“小世界”悖论式
3.“柏拉图一苏格拉底”悖论式
4.二进制冲突的精神与物质
5.“孔丘悖因”
6.“拓扑环带”悖论式
7.“双重梦”悖论式
8.伪娘理论
9.以柯伐柯
10.“蠕虫与橡皮筋”悖论式
11.“无穷倒退”悖论式
12“理发师”悖论式
13.巫诚
14.加权配天
四、总结
五、附一
《中庸》全篇注解
六、附二
涉及本文的射影几何焦点透视学补充
后记
摘要
    不论古人是把大脑逻辑的源头,视为上帝的创造与否;也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他们都在同时运用二进制与十进制共存的思考格式,从计数到语言的思维全都不出这个范畴。“逻辑”一词是日本音译的汉词,同义于日语的“规则”意。所以我说二进制与十进制的交互运算,它就是大脑运行的根本规则,一切悖论的产生都是由于运行规则被破坏而引起的。其实,还是用唐代即有的汉词“因明”,来称呼大脑运行规则更确切些,其意指大脑的基本功能――明辨因果的过程。
    十进制格式的思维态,是人类用以统计现实事物的常用格式,在这个格式时刻,人的临时意志会归为唯物的态度。而二进制格式思维,则被用来专做归纳分析,提取价值观来判断事物质变下的属性,所以此刻临时的意志又是唯心的了。现实中思维健全的人,必然是唯心唯物互为交叉的思维,而且是十分确切地运行着各自的运算规则又互为照应,从而构成了全逻辑态的思维把握。一个人的思维若单有二进制的判断意志,他必会行事武断主观唯心,他做不成与现实相关的事务累积。若思维只是全然十进制的,他必会舍本逐末的唯唯诺诺,机械地做事收拾不了全局。事实上问题更有复杂的,也就是两者共同运用时的前后错位,这就是一切悖论产生的机制所在了。
    所以,统计演绎与归纳判断之间,形式逻辑上必是有个明确的端头。两者谁先运行,决定了事件的发展属性。统计演绎的结果产生了量化事件,比如从1到2再到3……的计量,这是十进制全数的运算,属于内逻辑范畴的思维。而要运行内逻辑,人脑就必须为内逻辑择定一个外逻辑的价值观,外逻辑是依内逻辑素材来实证和制定利益取舍的。真正的大脑全逻辑态,二进制不得违背十进制的利益。所以临时心智的价值判断活动,也就不再属于全权的唯心主义。而构成称之“辩证主义”的心理活动,“二进制.十进制”的规律性交互思维运转,完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逻辑态。
    我们看孔子的教学,他以天命做为无理式开端的结果,构成了一个以各种悖论格式的言论建立起来的古怪哲学,不但其哲学模型上违背了自然科学的属性分类,竟斗胆把天文地理与人物职位进行混淆,而且要求做臣的只去执行单一的十进制思维,做君的只用二进制思维,结果必然是两个思维格式的人,都不再拥有全逻辑态的健康大脑。设想,让孔子现在为我们演示亲手打开计算机,他会是滑稽的先去1、2、3、4、A、B、C、D的数按键,而不是用脑手做出二进制开关的判断。以此类推,他现实里也会是一个永远打不开愿望局面的悲剧人物。不但如此,他因为错位运行思维规则,若叫他去发明电脑的话,当然是搞不出任何运算机器的。因为孔子不知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运行关系里,是不能互换位置或抽掉部分的。一台能独立运算的机器,逻辑运行机制必然是与人类大脑机制匹配的,是健康大脑下的规则的复制与延伸。显然,他至死也没搞懂以二进制为手段、描述十进制现象的《周易》数理原则。
    曾有人怀疑我对“君子”进行定义的观点,说我所注释的“君下子弟”是无根据的想要推翻传统对“君子”的定义,我的解释则是依从汉语学的科学化分析。我们知道:汉语的“合成词”分类里,有三大构造方式。它们中有某种专以“定位语素”,来粘附于某词根的两端。以构成或前缀、或后缀的合成词表达式,这是叫做“附加型构造”的合成词。以“子”为例,比如刀子、儿子、影子、银子……这是以名词词根,为其依附对象的后缀;也有另一种以量词的词根为其后缀的,如“一下子”等等。它们词根上面粘附的这个“子”字,并不具有独立意义上的存在。这种构造,就是“合成词”。
    人们会以为“君子”就是上面这类的,属于附加型的名词词根的合成词。我要指出:“君子”一词,实际上是另一种称之“复合构造”的构词法就够造的“复合词”。它不是“附加型合成词”,而是比较典型的“偏正关系”所构成的复合词。我们仔细观察:君与子两字,它们都是可独立的词根。“君”是指君王,“子”是指君王下面的各子弟们,这符合周文王用来约束君王子弟的**部官方法典――《周易》中称谓“君子”的定义,也符合孔子对君子皆要服从君王的这个一贯定义。所以“君子”是双名词的复合词,并且这两个名词具有以君为“正”、子为“偏”的构成关联,所以在汉语中必然属于“偏正型的复合词”。而非是仅做为“定位语素”且无实有存在意义的、又粘附于“君”词根下的一个后缀词,它不是人们一直所以为的“附加型合成词”。
    对于我这个观点,另有一个“声明学”上的依据可以支持:汉语对于“附加型合成词”类“子”的后缀读音,是以轻声的发音,为其正确的表达。而“偏正型复合词”用于“子”的正确读音,则应以重音表达。我们现实中对“子”的读音运用,显然不能用类似“儿子”“桌子”这样轻声的读君子“子”声,而应与前一个词根并行重音的去读“子”声,就因为它也是与前词根一样的一个独立词根,所以不能乱做虚词化处理。P48-5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