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毛泽东的乡情世界

毛泽东的乡情世界

  • 字数: 1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丁晓平
  • 出版日期: 2013-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53198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
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本书的出版正是对中共中央目前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的贯彻和落实,也是对毛泽东120周年诞辰的真诚纪念。
作者简介
丁晓平 诗人,作家,学者,文学编辑。1971年6月出生,安徽怀宁人。1990年12月入伍。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曾就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研究生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致力探索文学、历史、学术的跨界和跨文体写作,著述400余万字。著有历史传记《五四运动画传:历史的现场和真相》《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传)》《王明中毒事件调查》《硬骨头:陈独秀五次被捕纪事》《光荣梦想:人民领袖毛泽东人生七日谈》《毛泽东的亲情世界》《毛泽东的乡情世界》《感动中国:与毛泽东接触的国际抗日友人》《解谜毛泽东自传》《邓小平和世界风云人物》《张万年传》《记者之王》。主编校订《毛泽东自传》、连环画《少年毛泽东》和开国领袖印象丛书(《毛泽东印象》《周恩来印象》《邓小平印象》)等。诗集《写在浪上》,长篇小说《爱着》,长诗《汶川九歌》和文艺评论《五问中国文学的环保问题》若干。有多部作品在台湾、香港地区和韩国出版。
目录
前言 人民会说话的

上篇 有亲有邻 左爱右亲
毛泽东和韶山族亲乡亲

中篇 有公有私 上分下明
毛泽东和舅家表兄及后人

下篇 有恩有爱 感天动地
毛泽东和岳家及其亲友

附篇 有情有义 恩泽后世
毛泽东和他家的保姆

后记 领袖家风的民间读本
资料来源和参考书目
摘要
    有师生情义的堂兄毛宇居是毛泽东在
     北京与韶山之间的特殊“使者”
     在毛泽东写给故乡亲友的家书中,外家要数表兄文运昌最多,族亲要数毛宇居最多。而这位年长毛泽东十二岁的毛宇居,既是毛泽东的堂兄,又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塾师。这种特殊的关系,也造就了毛泽东和毛宇居之间特殊的情谊。
     毛字居字先甲,派名泽启,号宇居,亦作禹居、蕊珠,别号“守一子”,家住毛泽东祖居地东茅塘北侧的萃嘉塘。毛宇居家是韶山冲的书香门第,其祖父毛兰芳曾在清末任过九县的县丞官,著名的“韶山八景”诗就出自他的手笔;其父毛福生是国子监监生,叔父毛麓钟是韶山唯一的秀才。毛宇居自幼受家庭熏陶,饱读诗书,在韶山享有“纯儒”的美誉。
     血隔几代,情融一家。尽管毛泽东和毛宇居是出了五服的堂兄弟,但两家的关系一直走得密切。毛泽东父母结婚时,还是毛福生帮助操办的婚事。
     一九0六年秋,毛泽东从桥头湾私塾投奔毛宇居门下就读。父亲还特别嘱毛宇居要对毛泽东“严加管教”。毛泽东少年聪慧,但也十分顽皮,这让教过他的老师和父亲都大伤脑筋。但毛宇居管教甚严,对调皮的更是苛刻,轻则批评打手板,重则罚站罚跪,弟子们因此十分惧怕。但毛泽东似乎不以为然,还从不叫毛宇居作先生,而是开口闭口地以“大哥”相称。这令毛宇居很不满意。但毛泽东的聪慧又让他大为赏识。
     毛泽东最喜欢阅读旧小说之类的“杂书”,但却遭到毛宇居的反对。有时候毛泽东就把这些“杂书”藏在教科书的下面偷着看。因为管教严格,毛泽东还是认真阅读了像《春秋公羊传》、《左传》、《随园诗话》、《三国志》、《唐诗三百首》等古典文学和史学名著,这让毛泽东受益终生。当年同学郭梓材回忆说:“学生除了泽东以外,我,我哥哥梓阁,义兄耿侯,堂弟桂五等等……泽东同学从小异常聪慧,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既不喜欢读《三字经》,也不喜欢读《四书》。老师要惩罚他,他就和老师‘捣蛋’。他喜看各种小说。那时候,他是一个仅十多岁的小孩子,但在我们心目中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领导者了。他不但带我们和老师造反,反对那种旧传统,而且打游戏仗,他也起着一种组织作用,由他当指挥,发号施令,叫我们冲锋。”同学刘洪授回忆说:“老师出‘破题文章’要大家做。他做得快,总是交头卷,还常常帮别人做。他待人很有礼貌,敢作敢为。他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怕,逢善就莫欺。”’毛宇居也回忆说:“毛泽东在这里读的是《春秋》、《左传》等经史子集,他最爱的是那些《精忠传》、《水浒》等中国古典小说。”
     对这段私塾生活,毛泽东回忆说:“我熟读经书,但我不欢喜那些东西。我所欢喜读的是中国古时的传奇小说,尤其是关于造反的故事。在我年轻时,我不顾教师的告诫,读了《岳飞传》、《水浒传》、《反唐》(《隋唐演义》)、《三国》(《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书,而教师则深恶这些不正经的书,说它们害人。我总是在学校里读这些书的,当教师走过面前时,就用一本经书来掩盖着。我的同学大多也是如此。我们读了许多故事,差不多都能够背诵出来,并且一再地谈论它们。关于这类故事。我们较本村的老年人还知道得多。他们也欢喜故事,我们便交换地讲听。我想我也许深受这些书的影响,因为我在那种易受感动的年龄时读它们。”
     一九二五年。毛泽东与夫人杨开慧一起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多次拜访毛宇居。而毛宇居对于毛泽东的革命活动非常支持。一九二七年元月,当毛泽东回家乡搞农民运动考察时,毛宇居作为乡耆,在毛震公祠敲锣打鼓地欢迎毛泽东,并致欢迎词,云:“毛君泽东,年少英雄,到处奔走,为国为民。今日到此,大家欢迎……”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转战井冈山,自此两人失去了联系。
     一九三七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毛宇居得知毛泽东已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领导人时,高兴至极,并积极支持侄子毛远耀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长沙大火后,毛泽东弟媳周文楠一家无处安身,于是周文楠就携母亲周陈轩、哥哥周祖余和儿子毛楚雄回韶山居住。毛宇居对周家生活非常关心,一边安排周文楠在毛氏宗祠教书,一边将毛楚雄接到自家读书,还不时送点儿生活用品。因为国共合作共同抗战,这时韶山和延安已经恢复了通信,毛宇居就把周家的情况写了一封信告知毛泽东,并介绍亲戚谭季余去延安工作。
     接到毛宇居的来信,毛泽东非常高兴。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他回信说:
     宇居兄左右:
     五月十日信收读。谭季余以不来为上。楚雄等已寄微
     款,尔后可略接济一点儿。请督其刻苦节省。周先生留居
     韶山甚好,应看成一家人,不分彼此。此复。即颂时绥!
     弟毛泽东
     五月廿日
     随着抗战的节节胜利,身居韶山的毛宇居也读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著作,更加敬佩毛泽东这个学生了。一九四一年,毛宇居和毛国翘在主修毛氏族谱时,在族谱中对毛氏三兄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毛泽东是:“闳中肄外,国尔……
     P33-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