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政道

政道

  • 字数: 2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高路
  • 出版日期: 2013-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531972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丛书共4种:《政道》《官德》《治术》《人才》。
丛书为配合学习十八大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而编写,围绕“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这一主题组织材料。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习近平在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优选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根据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我们策划了这套丛书,从传统文化角度配合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的教育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藉以丰富阅读资料。
具体写法是,以问题为单位,分三个板块。1.要义,在理论上做概括说明。2.故事,安排若干则比较典型的历史好故事,主要选自《资治通鉴》,辅以二十四史和其他史学经典,每册图书包括300余则历史故事。3.小结,联系今天的实际进行发挥。形象地说,这种结构如同三明治,两头是论,中间是事。论要精到,事要精彩。
这种写法符合当前快节奏生活及其带来的跳跃性、碎片化、快餐式的浅阅读,寓教于乐。单个故事最长的不超过1000字,短的仅几十字,论说限定在500字以内,接近短、实、新的文风,有利于达到思想性与可读性双赢。
内容简介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政道(读历史正衣冠)》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3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政道(读历史正衣冠)》从仁政、德政、法政、善政、廉政、简政、宽政、信政、勤政、和政等10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为政之道,对领导干部确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借鉴古人的治政模式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本书由高路著。
作者简介
高路,曾任大学哲学教师和国家机关公务员。著有《儒家怎么说》《道家怎么说》《法家怎么说》《佛家怎么说》《跟孔子学做人》《跟老子学生存》《跟父母读中国智慧》《影响人类心灵的十大哲学观念》《孝是大幸福》等。
目录
一、仁政
(一)民本
民众是神主
老百姓是上天
臣民不可得罪
民众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
民众有权选择君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猎获善言
以民众意志为转移
民众的选择
民无怨而天不怒
国以民为本
天下是全体民众的天下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历史教训
愿相公无权
(二)民生
为政的根本规则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
分肉不如分地
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关注弱势群体
驾车高手
哪个是急务
民以食为天
天下优选的根本
土崩和瓦解
廉范不禁夜火
靠什么生存
狩猎
让民众乐业
财利是人的核心
一首好诗
都是百姓
解除倒悬之苦
二、德政
(一)教化
攻心为上
治国的两手
孔子的裁决
孔子的政绩
子贱治单
什么官职最重要
一比一万
柔和之道
推行教化的组织保证
教化以人情为前提
曹操为什么不敢当皇帝
一个都不少
动乱过后更需教化
(二)示范
大禹的眼泪
姬昌的裁决
紫衣服
楚王问鼎
臧孙纥论盗
死而不朽
身教的作用
这是您的问题
高赦为什么名列第一
在德不在险
朝廷是天下的模板
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不孝子是怎样变成大孝子的
辛公义以身作则
官员的样板
榜样的力量
三、法政
(一)效用
1.法政与德政
法律也要贯彻仁爱
德先法后
法律与人情
法律以情理为参照
法律的实施在于人
诸葛亮为什么不运用大赦
法律、道德各有各的对象
法政的价值在法律之外
从根源上解决犯法
2.以法治理
法政是怎样产生的
法政的高效率
刑罚也是―种善政
孔子为什么诛杀少正卯
一座城邑和一个逃犯
以法令为师
法令的厉害
两个梁彦光
(二)要求
1.特点
三个人一样坏
法律是天下公器
歪曲法律罪大恶及
刑罚的关键在于得当
法律不可轻易变更
法律不徇私情
2.执法
君主犯法也要受罚
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霸主
李离伏剑
两个评价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
圣王的境界
奉法不避
法律是大信
道德给法律让路
四、善政
(一)善待
一切照旧
善人是天地的纲纪
仁者得天下
废除肉刑
对异族也要善待
为什么把牛佩带在身上
不乘人之危
好生,圣人之大德
王法崇善,成人之美
罪犯的后人无罪
不以刑罚相加
用刑不如施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与百姓为敌
人命至高无上
百姓的安宁胜过强大武装
狄仁杰的疏导方针
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
李重美的两个决定
恶有恶报
(二)施益
君子之乐
敲着大鼓讨伐他
为政之要
根据地
闭心不闭门
只要可能就减轻税负
一枚大钱
先民后官
聚敛之罪重于盗窃
禁止还是放开
把弓弦放松
君主不经商不守财
税赋调整的方向
我要这些钱做什么
五、廉政
(一)清廉
一块美玉
韩起的清贫
两个学生的答卷
为了能经常吃上鱼
清廉是治国之策
“苍鹰”
得大利者不可以再取小利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清官的行李
做干净事,挣干净钱
关西孔子
视黄金如粪土
大丈夫范滂
曹操的感慨
魏晋南北朝名臣的几件逸事
皇帝也要廉正
廉者不忧
廉者得人心
不留礼品
(二)肃贪
逃避死亡
贪腐是造成民众穷困的直接原因
卖官的帝王
罪有应得
贪腐与虎害
历史记录大贪官的下场
“导行费”
交钱上任
叛乱的起因
贪污一匹布帛者处死
控制不了自己的请提前走人
贪官劣迹点滴
贪者的愚蠢
杀鸡给猴看
赐麻两车
六、简政
(一)节俭
国土是怎样缩减的
仲孙它的罚与奖
一只鞋子
孔子祭鱼
晏子的示范
萧何的误区
一个露台
节俭带来富足
大司徒司直夫妇
为天下守财
奢侈导致贫穷和衰落
几位帝王的日常生活
两位帝后
奢侈是敌人的帮手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富贵不能淫
没有废物
胜利后更加节俭
刘裕父子不忘本
不以天下专奉一人
有始无终
节俭与安定
郭威的遗言
(二)惜民
什么是穷
东野稷之马
走不出这座门
萧规曹随
皆百姓之力
编制以民众需要为转移
岂爱民之本
减吏、减官、减事、清心
害怕大臣的皇帝
筑城
节俭关系兴亡
少封爵
让民众休养生息
椽子和瓦片
省其征役而已
精简兵员之功
七、宽政
(一)宽松
罪犯的儿子
仁人子产
宽严相济
谁优选衰亡
苛政猛于虎
两只白玉璧
适得其反
使反叛的人安心
适中为上
宽严的主观条件
实施宽政的官吏
治军也要宽容
以实际需要为转移
对己严待人宽
司马氏为什么能够取代曹氏
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平乱
宽严关系兴亡
不能以夏桀代替夏桀
宽政的底线
(二)言路
被自己打倒的商纣王
喑和聋
今天你是君主我是臣子
决断是怎样做出的
君不君,臣不臣
看门狗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诽谤、妖言、反坐
一次申辩
一场辩论
仁君的胸怀
一个决定的改变
刺耳的话
谤木、肺石、登闻鼓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唐宪宗纳言
八、信政
(一)信用
诺言不可毁
信用的力量
无所畏惧
言如鼎重
令在于守
赵孟的说明
齐家和治国
大法宝
演习变实战
恩信平叛乱
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
无信不立
以诚信治天下
信用缺失,难以补救
信用优选
(二)信任
秦穆公的马
乡校中的议论
晏子的见识
买仁义
民众不可亵渎
曾参杀人
燕昭王与乐毅
约法三章
失误者
没有二心
九、勤政
(一)勤勉
武王不寐
坚持不懈
陈国的败亡
景差的失误
为什么赶不上晏子
敬姜的感慨
生无所息
卧薪尝胆
勤勉与富强
不休不止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珍惜光阴
三个勤勉大臣
能吏刘晏
业荒于嬉
警枕
(二)忧患
想想窘迫的时日
胜利者的忧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死于安乐
内忧外患
忧患与国运
守成难
生于忧患
存不忘亡
居安不思危
王恭的叹息
个人安危与国家命运
食人之禄者忧人之忧
不能没有畏惧
居安思危
怎么能说天下无事
十、和政
(一)贵和
和的真谛
分担压力
君子比而不别
敬畏天地
通达根本道理
团结就是力量
将相和,天下安
上和与下和
二虎不相争
和而不同
班超的劝告
以自然定人事
一支箭与一捆箭
一笑泯恩仇
亡国之政
怎样做同事
水与土
斗则两伤
安定带来的奇迹
(二)和平
化剑为犁
孔子避战
孔子退兵
孔子对战争的另一面
战争是优选罪恶
不能以邻为壑
好战者必亡
用兵的目的
和胜于战
战争是凶险之事
五兵
和亲
刘秀罢兵
战争不是根本利益所在
亲仁善邻
以战促和
绥之以德
忘战必危
摘要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战国时期,魏国君主魏文侯出游,在路上遇见一个人,背上背着一捆草。这人穿着挺奇怪,当时人们穿皮衣都是毛朝外,他却毛朝里。文侯问:“你怎么反穿皮衣背草?”那人答:“小民心痛皮衣上面的毛。”文侯说:“你难道不晓得要是皮子磨穿了,上面的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
     第二年,东阳上交的税款比往年多出10倍,大夫们向文侯祝贺。文侯说:“你们不该祝贺。就像那位反穿皮衣的背草人一样,他只晓得心痛皮衣上面的毛,不晓得皮子磨穿了毛也就掉了道理。如今我的田土没有扩展,人口没有增加,而税款却多出了10倍,一定是从下面多收上来的。我听说,下面不安定,上面坐不住,所以我说你们不该向我祝贺。”(《新序?杂事第二》)
     猎获善言
     魏国君主狩猎,发现一群白雁,赶紧下车,张弓搭箭准备发射。这时过来一个行路人,魏君叫他别动,他不听,白雁受到惊扰飞走了。魏君大怒,将箭对准行人,要射杀他。
     驾车人公孙袭跳下车,伸手按住弦上的箭,说:“国君不要射。”魏君气得脸都变色了,厉声道:“公孙袭你这家伙不向着你的主君反而站在旁人一边,像话吗?”
     公孙袭说:“从前齐景公的时候,一连三年大旱,占卜说必须以活人祭祀才能降下雨水。景公走下殿堂,对上天叩头说:‘我之所以求雨,为的是我的民众,如果一定要以活人祭祀才能降雨,那么就用我来祭天吧。’话音未落,天降大雨,覆盖方圆千里。为什么如此灵验?因为顺应天意造福于民啊。现在主君您为了一只白雁就要杀人,公孙袭以为您的做法跟虎狼没有区别。”
     魏君拉着公孙袭的手登上车子返回,一进宗庙大门就高呼万岁。说:“幸运啊!今天狩猎,别人带着射杀的野兽回来,而我猎获的则是有益的教导。”(《新序?杂事第二》)
     以民众意志为转移
     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
     齐宣王请教孟子:“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又有人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50天就成功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如果我们不去占领燕国,上天一定会降祸怪罪。如果我把燕国并入齐国,您看如何?”
     孟子回答:“占领燕国而燕国民众高兴,那就占领它;类似的做法古已有之,周武王便是。占领燕国而燕国民众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类似的做法古已有之,周文王便是。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民众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在您的统治下,水更深,火更热,民众必将转而去寻找其他的出路。”
     齐国吞并了燕国,引起各国不满,诸侯们策划救助燕国。齐王有点慌,向孟子讨主意。
     孟子说:“我听说过凭借方圆七十里国土就能够统一天下的,商王汤就是,却没有听说过拥有千里国土来使天下畏惧的。《尚书》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信任他。当他向东面征讨时,西面各族民众便抱怨;当他向南面进军时,北边各族民众便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头?’民众盼望他,就像久旱盼望乌云虹霓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商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扰民。商人照常做买卖,农人照常下地耕作,商汤只是给暴君战争,而给民众带来的则是抚慰,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尚书》说:‘等待我们的王,他来了,我们就有活路了。’
     “如今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前去征讨,燕国民众认为是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他们,箪食壶浆迎接您的大军。不想您却杀害他们的父兄,捆绑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祖庙,掠夺他们的宝器,这怎么可以?天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土地增加了一倍,却不实施仁政,所以引来各国跟您作对。大王您应该立即下令,释放被捕的百姓,停止掠夺财宝,与燕国民众协商推举新国君,然后撤出燕国,这样做还来得及平息燕国民众和各国诸侯的愤怒。”(《孟子?梁惠王下》)
     齐国没有听从孟子的劝告,后来招致燕国为首的各国联军的讨伐,差点亡国。P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