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迅读书

鲁迅读书

  • 字数: 2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作者: 鲁迅
  • 出版日期: 2013-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87439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鲁迅读书》为鲁迅散文集。由鲁迅编著。方未选编。牟洁为《鲁迅读书》为的责任编辑。明末人好名,刻古书也是一种风气,然而往往自己看不懂,以为错字,随手乱改。不改尚可,一改,可就反而改错了,所以使后来的考据家为之摇头叹气,说是“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现代有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于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赴日本学医,后痛感于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肉体病痛,便改行提倡文艺运动。1918年到1926年间,鲁迅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其中,1921年l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从1927年到1936年,鲁迅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1927年10月,鲁迅定居上海,从事文学写作,参与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和旗帜。在与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中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鲁迅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目录
第一辑读书杂谈
读书杂谈
关于猪八戒
娜拉走后怎样
咬文嚼字
忽然想到
这个与那个
古书与白话
谈所谓“大内档案”
“连环图画”辩护
连环图画琐谈
关于翻译
四库全书珍本
小品文的危机
论翻印木刻
以眼还眼
点句的难
脸谱臆测
第二辑随便翻翻
随便翻翻
读几本书
选本
《华盖集》题记
《二十四孝图》
《穷人》小引
《近代木刻选集》(1)小引
《近代木刻选集》(1)附记
《静静的顿河》后记
《竖琴》前记
《竖琴》后记
《一个人的受难》序
《引玉集》后记
《看图识字》
买《小学大全》记
陀思妥夫斯基的事
“题未定”草
《死魂灵百图》小引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
《木刻纪程》小引
第三辑杂谈小品文
从“别字”说开去
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杂谈小品文
“……”“口口口口”论补
儒术
隔膜
做文章
看书琐记(一)
看书琐记(二)
门外文谈
读书忌
病后杂谈
病后杂谈之余
第四辑致友人
一九二〇年致胡适
一九二五年致梁绳袆
一九二六年致许广平
一九二七年致江绍原
一九三三年致徐懋庸
一九三四年致郑振铎
一九三四年致郑振铎
一九三四年致郑振铎
一九三四年致姚克
一九三四年致杨霁云
一九三四年致王志之
一九三四年致魏猛克
一九三四年致杨霁云
一九三四年致希仁斯基等
一九三五年致郑振铎
一九三五年致李桦
一九三五年致唐弢
一九三五年致孟十还
一九三五年致王冶秋
一九三五年致孟十还
一九三六年致唐弢
一九三六年致颜黎民
一九三六年致曹白
摘要
    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②,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优选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罢。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优选,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我看现在的青年,为兴味的读书的是有的,我也常常遇到各样的询问。此刻就将我所想到的说一点,但是只限于文学方面,因为我不明白其他的。
     第一,是往往分不清文学和文章。甚至于已经来动手做批评文章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