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高原的记忆
字数: 230.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作者: 刘盛福
出版日期: 2014-01-01
商品条码: 978755050553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75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
¥3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高原的记忆》是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盛福同志撰写的有关自己在西藏30多年的工作、生活经历。在他写实的镜头里定格着一座座高原戍边军人的丰碑,在他敏锐的目光中,饱含着对西藏和谐发展的关注。他细腻的笔触下流淌着对生活的解读和追求,没有新潮时髦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无病呻吟的煽情,有的只是真情,字里行间无不反映出作者对西藏的那份感情。
内容简介
作者三十年来足迹遍布西藏。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工作重心始终在基层,特别是在负责全区社会宣传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期间,经常跑农村、下基层、搞督查、做调研,积累了大批资料。大半生丰富的高原经历,不仅融入作者对雪城的浓浓深情,也寄寓了他对军队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深深思考 。
作者简介
刘盛福,祖籍吉林,大专文化,党员。曾任成都军区新闻处处长、新华社军事记者、《解放军报》特约记者、日喀则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西藏军区教导大队政委,大校军衔。1996年转业后,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巡视员兼西藏自治区文明办主任、国教办主任、西藏政研会会长等职。三十年来,作者足迹遍布西藏。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工作重心始终在基层,特别是在负责全区社会宣传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期间,经常跑农村、下基层、搞督查、做调研,积累了大批资料。大半生丰富的高原经历中,不仅融入作者对雪城的浓浓深情,也培育了作者诸多业余爱好和兴趣。有三幅摄影作品入选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香港汉唐国际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大型专业画册《中国摄影家作品选集》,并获“很好摄影家”证书。一幅作品在第二届中国老年书画摄影作品大赛中获金奖,并入编大型画册《中国书画摄影艺术名家大典》。其根艺作品在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市先后举办过专场展览,部分作品在全国名家根雕艺术精品邀请赛上获得金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为其出版的《刘盛福根雕艺术》画册专集,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现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和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根雕艺术委员会会员。
目录
步入军旅之路
初访乃堆拉哨所
将军魂
茶浓情深
藏族老两口儿拥军记
暴风雪袭来之后
站在第三极的男子汉
发生在无人区的故事
给母校校庆的贺信
国门杜鹃花
情系雪山 爱在哨卡
汉族妈妈和藏族儿子
忠诚于祖国的战士
雅鲁藏布江畔鱼水欢歌
?人巴都
舍家忘我保边疆
烈火中永生
搏击风雪八昼夜
文明川藏线
雪原上的春天
发扬“老西藏精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牧区市场流通
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不能错位
智力开发是西部开发的钥匙
春潮涌动
山南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羌塘草原一面旗
一个普通农妇的藏戏情结
保持藏戏独特魅力
根艺情
后记(一)
后记(二)
摘要
步入军旅之路
我出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东北黑土地。父亲十几岁开始给地主家扛活,土改工作队进村后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由于父亲工作调动频繁,家经常随着搬迁,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已习惯奔波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特别是在县城读中学的六年中,正赶上“”和国家严重自然灾害年代,学校生活异常艰苦。数九寒天,校舍内无煤取暖,冷似冰窖,头天晚上放在床下的洗脸水,第二天早上已成冰坨。本已食不果腹,还要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烧焦炭、炼钢铁、搞夜战。每年秋季,学校组织学生下乡秋收、修水库,一干就是十天半月。六十年代部队征兵政策规定,在校高中生缓征。当年到我县征兵的技术兵种部队,经向当地政府申请并经批准,要从我校征收在校学生骨干。作为高三毕业班团支部书记的我,理所当然地成了应征对象。
刚下连队没几天,连队党支部就宣布由我担任连队团支部副书记、俱乐部主任、*著作学习辅导员。团里侦察兵骨干集训队期间,管理的严格、科目的难度,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尤其是胆量的锻炼对人考验*大程度。有一次我和小组另一名学员,完成夜间按方位角行进作业。夜深人静,伸手不见五指,周围漆黑一片,只能按指北针确定方向。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树林中摸索前进,根据方位和距离判断,先后找到了三个点。接近*后一个点时,只见萤火虫乱窜,不时还传出猫头鹰“咕咕”的叫声,蹲下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片坟地。那名学员紧张地拉着我不放,两腿直抖。我一边安慰他,一边仔细观察,很快发现了一个坟包上石块下边的纸条。我兴奋地拉着他按时赶回出发地,向考核教员报了到。
事后,那名学员问我胆子是怎样练出来的,我说是逼出来的。他笑着摇头,感到纳闷,我便给他讲了一段故事:在我高二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母亲病重,我请了假吃完晚饭就徒步往家赶。从县城到我家五十多华里,全是山路,走出十几里后,天渐渐黑了下来,也没觉得怕。当走到一个大长岗上时,心里开始发毛了。此岗是当地有名的大长坡,上下十余里无人烟。路旁一眼望不到头的苞谷地,阴森恐怖;一簇簇灌木丛随风摇摆,如影相随。我头一次走夜路,又是赤手空拳,只觉得头皮一阵阵发麻。可恨的是偏在这时脑海里突然想起,爸爸有次走夜路,突然觉得有东西搭在肩上,他头也不回,猛地向身后砍了一镰刀,只听“嗷”的一声惨叫,一只野狼负伤而逃。爸爸以此告诫我,如果走夜路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回头,否则就会被狼一口咬住喉咙。再加上常听人说,此岗时有独狼出没,越发脊背发凉。越想越怕,越怕越紧张,总觉得身后有个东西在尾随。后悔已来不及,只好硬着头皮往前闯。情急之下,我不顾一切地跑到路边,想劈个树枝护身,可怎么也掰不断,只好拔起一棵苞谷秆子扛在肩上,边跑边放嗓大喊,给自己壮胆。一直跑到长岗底下,见到了人家,我才逐渐缓过神来,长出一口气,把一直提到嗓子眼的一颗心收回到了胸腔里。这时我才发现衬衣已全部被汗水湿透。那名学员听完我的讲述,感叹地对我说,你真不容易,这种事并不是谁都能遇到的,可能正是这种经历锻炼了你的胆量。不管这位仁兄评价得对不对,我借他的话也悟出了一些道理。那就是:经历也是财富。经历不仅给人以切身感受,也能给人以人生经验。苦难本身是坏事,但它却是培养人意志的磨刀石,会使人更坚强、更成熟。
部队生活紧张艰苦,同乡战友中有人吃起了后悔药,我却很适应。由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半年后我便当了侦察班长,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标兵和全团学毛著积极分子,成为全团军事比武尖子班长,入了党,被邀请为地方青年作专场报告,受聘担任驻地小学校外辅导员。有的战友戏称我“天生就是当兵的料”,这话不假。在连队班长干得好好的,一纸调令就把我调到团政治处,成了宣传干事。不到一年,又被调到军政治部宣传处任新闻干事,之后不久,又被调到成都军区政治部新闻处任干事,一直当到处长。经验的积累,使我对新闻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事业的顺达,也使我越发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同时对新闻宣传与党和军队全面工作的紧密关系,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初访乃堆拉哨所
我**次深入西藏边防采访是在一九七九年的冬季。那也是我**次切身感受西藏的地理、环境、人文和风俗,以及高原军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感慨良多、印象极深。当时我是成都军区新闻处副处长,和我同行的还有新华社和解放军报的两位记者。这次采访首先深深打动我们的就是乃堆拉哨所官兵的戍边事迹和献身精神。
乘车到达哨所时已傍晚,虽然我们高原反应都有点重,但由于高度兴奋,还是强忍着阵阵头痛和恶心,和连队干部们问长问短、聊个没完,若不是连长和指导员催我们休息,我们简直忘了时间已过半夜。第二天早上,我们突然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事,过了一会儿,门突然被几个战士拉开了,出外一看,好家伙!门口的积雪比房门还高。这时我们才发现,我们睡的所谓房子,原来是一个岩洞碉堡。早饭后,全连出动,清除阵地积雪。望着满山皑皑白雪和战士们挥锹铲雪的身影,我们的采访正式开始了。
指导员告诉我们,乃堆拉阵地海拔四千三百多米,是我边防部队与印军阵地距离*近的哨所。由于这里地形复杂、山势险要、南低北高,气候多变、刮南风多,每逢降雪后,印军阵地上的积雪,大都被刮到我方阵地上来,被战士们戏称是“进口雪”。加上这里每年的降雪期都在半年以上,所以每天上午除雪,几乎成了连队的家常便饭。我们顺着指导员手指的方向,朝南方印军阵地望去,果然那里比较平坦的山坡上光秃秃的,几乎见不到什么雪。见此状,我有点埋怨老天爷对我们的战士真太不公平了。大雪不仅给哨所造成很烦,也给官兵执勤增加了风险。夜暗风大,巡逻的哨兵上下攀登陡峭的山路,不时有人摔伤,甚至滑落山崖。前任指导员就是因雪大路滑,深夜查哨时不慎坠崖牺牲的。P1-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