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说吧,西藏

说吧,西藏

  • 字数: 20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宁肯
  • 出版日期: 2013-10-01
  • 商品条码: 978753021336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6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有关西藏很优美、最迷人的文字。
    著名作家宁肯用散文的形式表述西藏:神秘的、宗教的、通灵的西藏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宁肯将瑰丽神秘的西藏高原风情与喧嚣的都市场景联系在一起,用丰沛的想象力和博取众采的胸怀,创作了属于他自己的文体。
    著名作家阎连科说:“执着于西藏情结,始终保持着前驱的姿态,使宁肯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作家,他所创造的文学世界充满思考和令人不安的惊叹,就是放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也有自己独有的舞姿和歌声。”
    有名评论家施战军说:“宁肯的散文笼罩着温暖的光芒,在异地他乡,在个人生命的长河中,带给人深思和感悟,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
内容简介
《说吧西藏》    这是著名作家宁肯的一部以西藏为主题的散文集。这些散文不同于传统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探索性,主要以 思辨为主。宁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西藏的宗教仪式感、神秘、宁静、博大,开拓了一个不同于一般散文的廓大的精神空间。譬如作者对天葬的描写、对藏传 佛教的描写、对藏族传统习俗的描绘,非常吸引人。
作者简介
宁肯男,1959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小说家,北京作协签约作家。八十年代写诗,九十年写散文,系“新散文”表作家之一,代表作西藏长篇系列散文《沉默的彼岸》。1998年开始长篇小说写作,已出版有《蒙面之城》《沉默之门》《环形山》《天·藏》四部。另有中短篇小说《词与物》《后视镜》《死于某年》《我在海边读一本书》,散文集《大师的慈悲》。先后获得第二届、第四届老舍文学奖,首届施耐庵文学奖,第七届北京文学艺术奖,以及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首届香港“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提名、首届美国纽曼文学奖提名。
目录
自序 我与新散文

在一棵树中回忆
天湖
藏歌
雪或太阳风
一条河的两岸
喜马拉雅随笔

沉默的彼岸
  湿地
  寺院
  黄昏
  磨房
  桑尼
  丹
  秋天
  盛会

大师的慈悲
神赐静物
西藏色彩
为何不同
说吧,西藏
西藏日记

虚构的旅行
出埃及
漂来的房子
泰州?答问
鲁院之维
一个人的道路

跋 几点说明
摘要
    大师的慈悲有时体现为一种月光――太阳普照,月光慈悲。清冷的天空,月光渡海而来,大师注视我们,环状的峦影恰似大师低垂的目光,这时天空就像含意深远的镜子。
     我说的当然是十世班禅大师。
     1986年3月,中断了二十六年之久的“祈祷大法会”在拉萨大昭寺首次恢复举行。由十世班掸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主持。那一天,大昭寺前人山人海,僧俗足有十万之众。大昭寺顶是法会中心,班禅大师已经莅临,但尚未出现在寺顶,人们翘首,仰望。期待。我和林跃(我的同事)置身在手臂和目光的海洋中,我们像恒河之沙那样细小,微不足道。彼时阳光普照,人类盛大,无数目光陌生而激动,无数的遥远的面孔似乎把各地的阳光带到了广场,不用细看就能从他们的脸上辨认出不同地区的阳光。
     如果恒河之沙也有妄念的话,大约就是我和林跃了,因为在万头攒动中,在人海之中我居然向林跃提出能否跻身大昭寺顶看看。这绝对是妄念,这怎么可能呢?林跃认为接近不可能。大昭寺当然戒备森严,一个个红衣喇嘛和保安人员已将寺院团团围住。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不必进大昭寺也仍然可登上大昭寺顶,因为就在前几天,我和林跃被一个藏族同事引领从毗邻大昭寺的宗教局小院登上过大昭寺顶。宗教局与大昭寺顶有一条通道,我执意试试。
     我们沿广场一侧溜到宗教局小院。正好宗教局是当时法会布施的地方,院子里挤满了人,老人、孩子、妇女、青年人,舍钱的,送米的,供酥油的,送宝物的。一个明显是八角街职业乞丐的老人把一小口袋青稞倒进了大的青棵口袋,场景十分感人。我们看到了院子里的回廊的楼梯口,这里就通往大昭寺,竟然无人把守!我们紧张地侧身而入,上了楼梯,楼梯又窄又陡,到了屋上面,豁然开朗,一条木质回廊与大昭寺连通。我们看到了寺顶,叉听到了隆重的辩经之声。心里的喜悦无以复加。这时候,除了错落的寺院顶部,我们还没看到一个人,回廊上也没人。
     我们穿过了长长的同廊,到了大昭寺顶的边缘,这里有个人口,最后的人口,过了此口就是大昭寺顶,这儿有人把守。拦住我们的是两个高大的喇嘛,我们不能再前进一步。如果是保安人员我们会自觉地退后,甚至连头也不敢露,但面对喇嘛我们决定一试。我们既紧张又厚脸皮地恳求喇嘛放我们进去,说了许多好话,说我们是北京教师队的,前几天市长还专程慰问了我们。但是都没用,要有通行证,没通行证绝不放行。我们能溜到这儿已很幸运了,其实就在这儿看也比在下面广场上强一百倍。我们看见寺顶回廊上坐了一圈整整齐齐的喇嘛,有两个对吹海螺的喇嘛一动不动,看上去像壁画一样,不远处就是大昭寺有名的天井,我们的取景框收进了对吹海螺的喇嘛,感觉就像壁画一样。
     我们像某种常见动物一样围着人口转来转去,这时,忽然看见一个穿军大衣的中年人从寺顶走出来。穿军大衣的中年人手提步话机,戴着荣镜、胸卡、礼帽,很有风度,我一看,这不是丹巴坚作市长吗?前几天他还接见过我们!丹巴坚作市长是这次大法会的领导小组组长。他也看见了我们,但是,当然不认识我们。我决定试试市长,林跃拉了我一下,没拉住,在西藏我不知哪来的那么大胆。
     我走到丹巴市长跟前,老远就同市长打招呼,您好,您是丹巴坚作市长吧,看见您太好了!丹巴市长审视地看着我,显然因为被叫出名字表情一下缓和了,甚至觉得有点奇怪我们怎么知道他的名字。市长向我点点头,我也不管什么礼数了,一下握住了丹巴市长的手,赶快自我介绍,说到几天前的北京教师队见面会,请求市长带我们进去。丹巴坚作市长看了看把守的喇嘛,说,他们不认识我呀。我说,您是市长,他们还不认识您?我说,您不用说什么,前头走我们后面跟着就行,准能进去。丹巴市长笑笑,幽默地说,那就试试?
     P78-8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