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二十世纪

我的二十世纪

  • 字数: 38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作者: 宁肯
  • 出版日期: 2013-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60649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1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以西藏由,作者以新散文的形式更深入地为读者打开感知系统,表达了更为直接也更复杂的经验世界。书稿不是根本没有回忆、交代、说明,接近是在场、是共时,是翱翔,带给读者无比的自由,无比巨大的时空,就像出入西藏有着无数窗洞和小门的寺院。
作者简介
宁肯,1959年生于北京,北京作协签约作家,第二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获得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二分院,1980年开始写诗,1982年在《萌芽》发表诗歌处女作《积雪之梦》。主要作品有散文《一条河的两岸》、《藏歌》、《沉默的彼岸》、诗歌《雪顿节》、长篇小说《蒙面之城》、《沉默之门》、《环形女人》(再版时更名为《环形山》)、《天藏》。1984-1986在西藏生活工作,有关西藏的系列散文使其成为“新散文”创作代表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蒙面之城》2000年获“优选中文网络很好小说奖”,2001年获“《当代》文学接力赛”总优选,2002年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现为《十月》杂志副主编。
目录
自序 审美散文与工具散文
第一辑 西藏
湿地
桑尼
寺院
黄昏
磨房
秋天
盛会
天湖
藏歌
一条河的两岸
喜马拉雅随笔
杀生戒
拉萨之夜
那沙,还是原来的沙么
重现的时间
答火柴
西藏的神性与写作
西藏往事――与祝勇对话
第二辑 旅行
虚构的旅行
文明的墓地
冲动的河流
克里斯蒂
沙漠之蓝
矮岭温泉构图
雨中雁荡山
雨中,世博园
乌镇与西塘
第三辑 经历
我的二十世纪
荒凉之上的圣殿
年自画像
文学与远方
第四辑 肖像
世纪老人冰心
1979年的巴金
于是之的远虑与近忧
大地守望者
还乡
苇岸:让世界安静下来
谁从天空返回
记忆,北岛,一次未谋面的造访
张艺谋、王朔及其他
卡琳印象
陈村去找史铁生
余华:一种可能
独行者
黑梦――赵丽宏印象l
咀嚼八十年代
日常物品与中年写作
危险的美感
静之的戏
最后一个乡村诗人
如意的书写
凸凹的乡村哲学
词语与心灵的道场
形体与叙事
乔伊斯与卡夫卡
贾晓淳印象
自我与他者的对话
习习如水
德温特先生
第五辑 写作
说吧,西藏
关于沉默
心态,调式,游戏精神
为什么不同
将“有”置于“无”中表达
症候与投射
想象的悬崖
关于知识分子写作
我的先锋观:态度决定一切
作家的某些部分是可以培养的
美女作家――七十年代――沉默的石头
上海之行
第六辑 对话
寻问《蒙面之城》的构造与发生
时代转型中的角色困境
怎么写永远是问题
西藏:给了我超现实的感觉
存在与言说
跋:我与新散文
摘要
    是因为背柴不能上学吗?我问。
    桑尼掠汗,接近不想回答我的问题,看了我一眼,毫无羞涩,可能太累了,太累的人通常都是淡漠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她看我一眼差不多也相当看一眼阳光,这是她不乐意的,但那一刻我看到她的瞳孔呈现出一种让我吃惊的琥珀色,好像有什么熔化了。无疑这双眼睛与高原的太阳有关,与对太阳的复杂感情有关,她无法恨太阳,只是无奈,甚至无视。
    我说,丹巴尼玛,星期天我们一起去锯木厂。
    桑尼,明天来上学吧。
    我不能批评桑尼什么,几乎是恳求。桑尼不说话,眼睛望着别处,一声不吭。我想,我得见见她的父母了,不是批评桑尼,我想可能是父母的原因。我听说桑尼的父亲在城里工作,我很想同她父亲谈谈。我问桑尼,父亲什么时候回家?桑尼一愣,仿佛没听懂我的话。我说,我想同你父亲谈谈。说完,我注意到桑尼的表情的变化,通常桑尼的沉默是难以把握的,但这次不同,随着嘴角让我吃惊的抽动,泪水突然流出来。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她那被太阳反复灼伤,熔炼成琥珀色的眼睛一旦盈满泪水,似乎说明了什么。我没见过盲人流泪,但我认为我见到了。
    我忘记了某种忠告:小心提到父亲。
    原来她没有父亲。她的生父只在坦巴住了三天,之后她出生了。她的继父时间长一点,二十个月吧,那年她九岁。这个男人现在在城里,她去看过他。他离开后再没回来过。
    我说,阿妈在哪儿?
    桑尼揩着泪,指了指前面。
    走,我说,丹巴尼玛,你来背柴。
    桑尼抓住柴包,丹巴尼玛抢了半天也没抢下,我说,丹,算了,你就帮她托着点吧。桑尼重新把柴包捆在自己身上,丹帮她系上绳子。我不知为什么要系上绳子,这是一种习惯?我不认为是农奴时期留下的习惯。仅仅是一种习惯。
    我们来到麦场上。尽管我已预感到桑尼母亲的个性,但见了面还是让我有些吃惊。这是个与桑尼接近不同的女人,一个强壮的女人,一身厚重的黑袍子,一条灰色包头巾勾勒出一张白而线条强硬的脸。大而凸的眼睛由于脸上皱褶的扯动有点变形,几乎敌意地看着我。我说明来意,桑尼这几天为什么不能来上学,女人的回答很好严厉,几乎疯狂:她说有人打她,骂她,我叫她上学,她不去!说得简截,生硬,咬牙切齿。这是个总是处于愤怒也总打不败的女人,由于愤怒,脸上的皱纹很像高原的褶皱。
    有这事?我不相信这是可能的。
    桑尼,告诉我,是谁?我问。
    桑尼不语,她漠然的表情告诉我,她什么也不想说。显然她不认为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所有人都知只是我不知道。
    你们知道么?我说。
    我的样子把仓曲和拉珍吓坏了,丹巴尼玛告诉我是旺金和尼玛次仁,他们常骂她,说她臭,骂她脏,还打她。我一拳打在丹结实的胸上:丹为什么你从没对我讲过!你还班长呢!
    旺金,我在心中咀嚼着这个名字。
    我去过旺金的家,他家有着我所见过的很豪华的经堂,他的父亲不是用青稞酒而是用啤酒招待我。
    我说,尽量压着怒火,如果是因为这件事,桑尼,明天来上学吧。桑尼摇头。我说如果不上学,读书,什么都不会改变。桑尼看了一眼母亲。甭看我,母亲说,明天你把达娃送到拉萨去,放他那儿你就走!桑尼的眼泪立刻又流出来。达娃是她的弟弟,她可不想那么做。我说,桑尼,这样吧,明天你先不要去拉萨,先到学校来,上学的事我们明天再谈,好么?
    P7-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