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糖尿病全天然健康菜单

糖尿病全天然健康菜单

  • 字数: 18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李淑媛 编
  • 出版日期: 2013-11-01
  • 商品条码: 97875341561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3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均衡营养,很多人得了糖尿病之后会严格饮食,这不能吃、那不敢吃,以至于饮食的乐趣全无,最重要的是导致营养不均衡,让身体更加难以抵抗并发症的发生。选择专家推荐的健康菜单和健康吃法,让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吃出健康和美味。
内容简介
目前糖尿病尚无的方法,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进行控制、防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也是一切治疗措施的基础,需要终身坚持。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并不是食物种类,而是总热量的摄入。《糖尿病全天然健康菜单》不仅提供了全面的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知识,还有丰富的食谱和简便的配餐方法,帮助糖尿病患者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糖尿病全天然健康菜单》主编李淑媛。
作者简介
李淑媛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副理事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疾病与营养的研究,曾主编多部“疾病营养治疗学”教材和科普书籍。热心营养与健康的科学普及工作。每年进行合理营养与健康,糖尿病饮食治疗,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的营养防治等专题科普讲座几十场。参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编著以及《中国居民营养改善条例》的起草工作。
目录
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8)
糖尿病有哪些征兆 (9)
糖尿病的临床类型 (9)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0)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10)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13)
饮食调控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
饮食治疗的原则 (14)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忌 (23)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常见误区和疑问
(24)
糖尿病饮食疗法推荐工具
食物交换份法——糖尿病患者简单易学的工具 (26)
常见食物交换份表 (26)
食物交换份的应用原则 (29)
调节血糖的新概念——血糖生成指数 及血糖生成负荷 (30)
糖尿病专家推荐食物 (36)
糖尿病一日三餐怎么吃
制订适宜的饮食计划 (72)
合理安排餐次 (73)
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75)
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 (76)
调节饮食应对特殊情况 (78)

糖尿病控制体重怎么吃
糖尿病控制体重很关键 (80)
中国的肥胖现状 (80)
如何判定自己是否肥胖 (81)
如何安排饮食控制体重 (83)
如何计算一日饮食热量 (85)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减“肥” (86)
食谱定制举例 (87)
糖尿病合并症怎么吃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90)
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 (91)
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 (92)
糖尿病伴发痛风 (92)
糖尿病肾病 (95)

儿童糖尿病怎么吃
中国儿童的糖尿病现状 (96)
儿童糖尿病的防治原则 (97)
儿童糖尿病的食疗原则 (98)
儿童糖尿病食疗的常见疑问 (99)

老年糖尿病怎么吃
老年糖尿病的食疗原则 (100)
老年糖尿病的饮食特点 (100)
不能正常进食的老年患者如何安排饮食
(101)
老年患者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 (102)
妊娠糖尿病怎么吃
妊娠糖尿病开始走近孕妈妈 (104)
妊娠糖尿病的食疗原则 (105)
如何计算一日饮食热量 (107)
妊娠糖尿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107)
妊娠糖尿病食疗的常见疑问 (108)
糖尿病专家推荐的健康食谱

营养菜肴
海带黄豆 (110)
凉拌莴笋丝/酸辣黄瓜条 (111)
紫包菜色拉/拌胡萝卜白菜花生米 (112)
香菜拌豆腐干丝/薏米拌绿豆芽 (113)
薏米大蒜拌茄子/金钩芹菜 (114)
洋姜茭白拌粉皮/什锦色拉 (115)
豆芽拌洋葱/金菇黄豆芽 (116)
凉拌苦瓜/姜丝菠菜 (117)
芝麻菠菜/香油拌菠菜 (118)
蒜蓉荷兰豆/肉丝粉丝炒菠菜 (119)
木樨肉/火腿冬瓜 (120)
笋菇肉丝/菊花炒肉片 (121)
萝卜炖牛肉 (122)
蚝油牛肉/葱爆羊肉 (123)
黄精煲乌鸡/菠菜木耳鸡蛋 (124)
杞叶煎蛋/番茄炒鸡蛋 (125)
芡实煮老鸭/沙参天冬炖老鸭 (126)
蚝油乳鸽/枸杞炖兔肉 (127)
冻豆腐鲫鱼 (128)
绿茶蒸鲫鱼/砂仁蒸鲫鱼 (129)
丝瓜小鱼/竹荪鱼卷 (130)
芹菜爆鳝丝/杞子黄芪蒸鳝片 (131)
百合炖鳗鱼/鲜萝卜炖鲍鱼 (132)
绿茶炸鱼丸/清炖鱼头豆腐 (133)
鲇鱼烧豆腐/泥鳅窜豆腐 (134)
虾仁炒油菜/虾仁豆腐丸 (135)
虾仁炒豆腐/清炒虾仁 (136)
海米白菜心/海米冬瓜 (137)
海带豆腐/蛤蜊炖山药 (138)
山药炒田螺/素鸡菠菜 (139)
香油拌豇豆/双茄片 (140)
苦瓜炖豆腐/笋尖焖豆腐 (141)
雪菜豆腐 (142)
油荷炖豆腐/酿豆腐合 (143)
金针菇烩豆腐/香菇烧豆腐 (144)
香菇菜心/鲜蘑炒豌豆 (145)
口蘑冬瓜/清炒苦瓜 (146)
蒜蓉苦瓜/百合炒苦瓜 (147)
百合炒西芹/双色菜花 (148)
蒜蓉西蓝花 (149)
青蒜烧小萝卜/扁豆木耳末 (150)
泡海椒炒南瓜丝/素烧南瓜 (151)
清炒红薯叶/黄豆芽炒韭菜 (152)
山药炒黄豆芽 (153)

滋补汤品

金须瘦肉汤 (154)
蒲公英瘦肉汤/花椰菜排骨汤 (155)
猪骨莲藕菠菜汤/杏肉冬菇猪肉汤 (156)
银耳雪梨炖瘦肉/丝瓜猪瘦肉汤 (157)
南瓜牛肉汤 (158)
羊肉丸子萝卜汤/鸡丝冬瓜汤 (159)
莲生凤爪汤/鸽肉萝卜汤 (160)
鸽肉山药玉竹汤/瓠子汤 (161)
白鱼枸杞汤/苦瓜蚌肉汤 (162)
玉米须蚌肉汤/田螺汤 (163)
牡蛎萝卜丝汤/海带汤 (164)
绿豆南瓜汤/红薯芥菜汤 (165)
芹菜叶蛋花汤/红薯叶冬瓜汤 (166)
双耳汤/菠菜银耳汤 (167)
冬瓜番茄汤/黄精黑豆汤 (168)
玉米须汤/豆汁合面汤 (169)
榛子枸杞汤/豇豆汤 (170)
蘑菇冬瓜汤/番茄瓜皮汤 (171)
黑木耳豆腐汤/银耳南瓜汤 (172)
冬瓜山药汤/番茄叶鸡蛋汤 (173)
蘑菇枣汤/生菜紫菜汤 (174)
菠菜莲子汤/百合莲子汤 (175)


飘香主食

瘦肉鱼蓉粥 (176)
猪肉黑豆粥/绿菜赤豆瘦肉粥 (177)
排骨粥/羊骨粥 (178)
胡萝卜鲜鱼粥/赤豆鲤鱼粥 (179)
蚌汁冬瓜粥/绿白粥 (180)
菠菜粥/菊花粥 (181)
南瓜粥 (182)
荠菜粥/玉米赤豆粥 (183)
竹笋米粥/山药粥 (184)
黄芪山药粥/山药南瓜粥 (185)
山药枸杞粥/黑木耳粥 (186)
葛根粉粥/杏酪粥 (187)
四味红枣粥/枸杞粥 (188)
玉米扁豆粥/玉竹粥 (189)
豆浆粥/菊花绿豆粥 (190)
茯苓粥/百合糯米粥 (191)
大麦豌豆粥/韭菜粥 (192)
玉米粉粥/山楂粥 (193)
芹菜粥/萝卜粥 (194)
胡萝卜粥/玉米面菠菜面条粥 (195)
莲子薏米粥/黄瓜薏米粥 (196)
冰糖燕窝粥/石榴西米粥 (197)
凤尾菇鸡肉炒饭/鸡蛋薏米饭 (198)
姜汁黄鳝饭/消渴八宝饭 (199)
五彩米饭/山药饭 (200)
枸杞桂圆饭/金银饭 (201)
绿豆饭/芝麻葱花饼 (202)
麦麸鸡蛋饼/柚肉酥饼 (203)
魔芋火烧/黑米面馒头 (204)
咖喱牛肉面/茄蛋炒挂面 (205)
瓠子面条/兔肉馄饨 (206)
赤甘汤圆/菜汁银耳羹 (207)

调养茶饮
菊槐绿茶饮 (208)
甘草藕汁饮/葱头饮 (209)
五汁饮 (210)
桑叶薄荷饮/李子饮 (211)
话梅绿茶/苹果绿茶 (212)
红枣花茶/银耳鸽蛋饮 (213)
西柚饮/洋葱黄瓜饮 (214)
姜盐茶/生津茶 (215)
生葱茶/南瓜子茶 (216)
乌梅茶 (217)

科学运动控制血糖

“运动”——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
内容 (218)
糖尿病患者的合理运动方法 (218)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221)
特殊人群的运动方式 (223)
运动疗法需注意什么 (223)
摘要
    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的拉丁语diabetes mellitus,直译是甜性的多尿病。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原因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引起血糖升高或糖尿病。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饮食及运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有: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如父母患糖尿病,其子女就携带糖尿病基因,就有发生糖尿病的可能。
     长期饮食摄入的总热量超过消耗量,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尤其腹部肥胖者)。
     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或怀孕期间患糖尿病者。
     患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长期未良好控制者。
     本人出生体重过小或过大者。
     更年期妇女。
     长期工作负担重或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者。
     糖尿病有哪些征兆
     当发现以下任一情况,再参考是否有病因存在,及时到医院就诊。如:
     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口渴、喝水多。
     小便次数增加。
     夜晚多次起来上厕所。
     感到疲倦、想睡觉或没有精神。
     看东西不清楚或看灯时有“晕轮”。
     有久治未愈的皮肤病(脚气、湿疹、神经性皮炎等)。
     有不明原因的消瘦。
     常发生皮肤感染或伤口不易愈合。
     糖尿病的临床类型
     糖尿病的临床类型主要有两大类: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少年。临床表现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有的以发生酮症酸中毒昏迷为首发症状,该型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必须终身依赖注射胰岛素治疗。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大多数患者有肥胖史,常在体检或发生并发症时诊断出早已患糖尿病。所以,2型糖尿病发病缓慢且症状不典型。常见并发症有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底病变和感染性皮肤病变等。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很重要,有助于监测自己的血糖,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表1-1)。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有些人得了糖尿病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是一般的慢性病。其实糖尿病对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得了糖尿病如果不注意定期做必要的检查和坚持正确的治疗,就有可能发生急性并发症或者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需要紧急治疗,严重者须进行急救。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感染
     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性皮肤病以疖、痈多见,在面部、颈部和易受压的部位易发。糖尿病患者还易并发结核,以肺结核最为多见。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伤口愈合减慢,易感染,且常常难以控制,严重者可演变成败血症。感染使血糖更不易控制,两者形成恶性循环。防治此类感染的根本原则就是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低血糖症
     ◆【诱发因素】糖尿病治疗期间使用降糖药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与进餐时间及进餐量不相符、活动量过大或空腹饮酒、精神情绪波动大、大喜大悲等都可诱发。
     ◆【典型症状】出冷汗、乏力、饥饿、头晕、心悸、心跳加快、双手颤抖、手足麻木(或刺痛)、嘴唇麻木(或刺痛)、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昏睡甚至昏迷。
     ◆【防治原则】低血糖是急性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否则会危及生命。
     出现低血糖后应迅速口服或注射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口服含糖食品(用α-糖苷酶抑制药者必须用葡萄糖)等。平时应该定时定量饮食,按时用药,增加运动量后要相应增加饮食,外出时随身携带糖果类或饼干类,以备低血糖时应急服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诱发因素】凡能引起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的情况均能诱发酮症酸中毒。如:
     自行停止注射胰岛素。
     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如呼吸系统感染(感冒、发热、咳嗽)、消化系统感染(恶心、呕吐、腹泻)和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痛)。
     暴饮暴食、酗酒。
     出现严重的疾病,如肝炎、心脑血管意外、急性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外伤(含外伤性骨折)、手术、麻醉、妊娠。
     精神创伤、精神紧张、过度激动、过度劳累等。
     ◆【典型症状】高血糖、尿酮体呈强阳性、脱水、呼吸深而快、呼出气体带有烂苹果味、血压降低,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防治原则】要熟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学会和低血糖进行区别,才能及时准确地救助患者或及时快速地将其送往医院,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
     补液,使用胰岛素,补充钾及碱性药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这些都需要在医院由医务人员来执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血糖控制差而发生的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糖尿病患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重视血糖的控制,是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的根本措施。要坚持规律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不要自行停药。要防止各种诱因的出现,在生病、应急等情况下,需及时与医生联系并调整治疗方案;要坚持必要的血糖和尿酮体监测,如果出现尿酮体阳性,应多饮水,并且尽快到医院就诊。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
     ◆【诱发因素】胰岛尚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可抑制脂肪的分解,但葡萄糖利用不足。诱因一般为感染、暴饮(尤以高糖饮料及酒)暴食、应激(外伤、手术、心脑血管意外)、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严重肾脏疾病等。
     ◆【典型症状】并发症早期症状不明显,“三多”症状逐渐加重,并表现为表情淡漠迟钝;后期症状明显,表现为严重脱水、癫痫发作、神志不清、嗜睡直至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病死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防治原则】应补液、注射胰岛素、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平时注意饮水、规律生活、适当锻炼、加强血糖检测是主要预防措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