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

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曾大兴
  • 出版日期: 2013-11-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0292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99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是中国第一部以“文学地理学”命名的学术著作,是作者曾大兴多年来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一个小结。全书包括上、中、下三篇十三章及四个附录,上篇五章为“宏观研究”,探讨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对象与任务、意义与目标,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与主要理论问题,文学家的地理分布问题,文学与气候的关系问题,以及文学景观的定义、类型与价值问题;中篇四章为“两河流域民歌之比较”,比较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民歌在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上的差异,属于文学的地域性研究。下篇四章为“岭南文学地理”,探讨岭南的气候与文学、广东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及其背景、广东文学景观的地理分布与地域特征、建立广州文学馆的意义与基本构想。属于用文学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区域文学地理。附录一,就梅新林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提出商榷;附录二,探讨古代歌谣理论;附录三,为广东文化辩护;附录四,广东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统计表。
内容简介
“文学地理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本书承接《文学地理学》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及与其相关的内容。 试图通过讨论在朝代更迭中华夏大地上文学家人数的地理分布情况探讨中国文坛的变化。
作者简介
    曾大兴,男,1958年生,湖北省赤壁市人。  1982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学士学位。  1985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0年至1991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1985年至1993年任教于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  199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3年至1999年,任职于广州市文化局,从事新闻与文化传播工作,先后任《东方夜报》副总编辑,广州市国风影视制作中心主任。  1999年至今,任教于广州大学中文系。曾兼任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2003年晋升教授。
目录
修订版前言/001
初版前言/028
第一章 周秦文学家之地理分布/038
第一节 分布格局及其特点/038
第二节 分布重心及其成因/042
结语/055
第二章 两汉文学家之地理分布/056
第一节 分布格局及其特点/056
第二节 分布重心及其成因/065
结语/077
第三章 三国西晋文学家之地理分布/079
第一节 分布格局及其特点/079
第二节 分布重心及其成因/087
结语/101
第四章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文学家之地理分布/102
第一节 “永嘉之乱”与文学世族的南移/102
第二节 分布格局及其特点/108
第三节 分布重心及其成因/129
结语/144
第五章 隋唐五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146
第一节 分布格局及其特点/146
第二节 “关中本位政策”与“安史之乱”对南北文学
格局的影响/173
第三节 分布重心及其成因/178
结语/208
第六章 宋辽金文学家之地理分布/209
第一节 分布格局及其特点/209
第二节 “靖康之难”与文化重心的第二次南移/250
第三节 分布重心及其成因/255
结语/292
第七章 元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293
第一节 分布格局及其特点/293
第二节 分布重心及其成因/314
结语/338
第八章 明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339
第一节 分布格局及其特点/339
第二节 分布重心及其成因/387
结语/412
第九章 清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413
第一节 分布格局及其特点/413
第二节 分布重心及其成因/475
结语/521
第十章 中国历代文学家族之地理分布/522
第一节 文学家族之分布格局/522
第二节 文学家族之分布特点/542
第十一章 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规律/547
第一节 文学家分布的“瓜藤结构”/547
第二节 文学重心的“四大节点”及其成因/555
第三节 文学重心的移动规律/580
引用书目/58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