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胡适自述

胡适自述

  • 字数: 28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胡适
  • 出版日期: 2013-10-01
  • 商品条码: 97875396450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7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民国名人自述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是现代思想界的先驱、有名学者胡适先生的自述,包括《四十自述》、《我的年谱》、《南游杂忆》、人物与交游、序与跋、见解与主张等几部分。系作者本人亲自撰写,不但可读性强,资料丰富,而且史料价值极高,比一般他传类读物更具有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
目录
第一编四十自述
自由中国版自记
亚东版的自序
序幕我的母亲的订婚
一、九年的家乡教育
二、从拜神到无神
三、在上海(一)
四、在上海(二)
五、我怎样到外国去
附录:逼上梁山
——文学革命的开始
第二编家传
先母行述
第三编序与跋
《尝试集》自序
《尝试集》再版自序
《尝试集》四版自序
《章实斋年谱》自序
第四编人物与交游
国府林森先生
海滨半日谈
——纪念田中玉将军
高梦旦先生小传
追念熊秉三先生
梁启超先生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序
怀念洪兰友先生
詹天佑先生
——《詹天佑先生年谱》序
怀念曾慕韩先生
诗人汪静之和他的诗
——《蕙的风》序
刘师培和他的治学
——《淮南鸿烈集解》序
我的朋友赵元任先生
——赵元任《国语留声片》序
记吴虞先生
——《吴虞文录》序
第五编见解与主张
文学改良刍议
附录一文学革命论
附录二寄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问题与主义
一、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二、附录蓝志先先生《问题与主义》
三、附录先生《再论问题与主义》
四、三论问题与主义
五、四论问题与主义——论输入学理的方法
新思潮的意义
——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摘要
    顺弟问:“这是第三担了吗?”
    她父亲点点头,只问他们看的会好不好,戏好不好,一同回家去。
    顺弟的父亲姓冯,小名金灶。他家历代务农,辛辛苦苦挣起了一点点小产业,居然有几亩自家的田,一所自家的屋。金灶十三四岁的时候,长毛贼到了徽州,中屯是绩溪北乡的大路,整个村子被长毛烧成平地。金灶的一家老幼都被杀了,只剩他一人,被长毛掳去。长毛军中的小头目看这个小孩子有气力,能吃苦,就把他脸上刺了“太平天国”四个蓝字,叫他不能逃走。军中有个裁缝,见这孩子可怜,收他做徒弟,叫他跟着学裁缝。金灶学了一手好裁缝,在长毛营里混了几年,从绩溪跟到宁国、广德,居然被他逃走出来。但因为面上刺了字,捉住他的人可以请赏,所以他不敢白日露面。他每日躲在破屋场里,挨到夜间,才敢赶路。他吃了种种困苦,好容易回到家乡,只寻得一片焦土,几座焦墙,一村的丁壮留剩的不过二三十人。
    金灶是个肯努力的少年,他回家之后,寻出自家的荒田,努力耕种。有余力就帮人家种田,做裁缝。不上十年,他居然修葺了村里一间未烧完的砖屋,娶了一个妻子。夫妻都能苦做苦吃,渐渐有了点积蓄,渐渐挣起了一个小小的家庭。
    他们头胎生下一个女儿。在那大乱之后,女儿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她的名字叫做顺弟,取个下胎生个弟弟的吉兆。隔了好几年,果然生了一个儿子,他们都很欢喜。
    金灶为人很忠厚,他的裁缝手艺在附近村中常有雇主,人都说他诚实勤谨。外村的人都尊敬他,叫他金灶官。
    但金灶有一桩优选的心愿。他总想重建他祖上传下来,被长毛烧了的老屋。他一家人都被杀完了,剩下他这一个人,他觉得天留他一个人是为中兴他的祖业的。他立下了一个誓愿:要在老屋基上建造起一所更大又更讲究的新屋。
    他费了不少工夫,把老屋基爬开,把烧残砖瓦拆扫干净,准备重新垫起一片高地基,好在上面起造一所高爽干燥的新屋。他每日天未明就起来了;天刚亮,就到村口溪头去拣选石子,挑一大担回来,铺垫地基。来回挑了三担之后,他才下田去做工;到了晚上歇工时,他又去挑三担石子,才吃晚饭。农忙过后,他出村帮人家做裁缝,每天也要先挑三担石子,才去上工;晚间吃了饭回来,又要挑三担石子,才肯休息。
    这是他的日常功课,家中的妻子女儿都知道他的心愿,女流们不能帮他挑石头,又不能劝他休息,劝他也没有用处。有时候,他实在疲乏了,挑完石子回家,倒在竹椅上吸旱烟,眼望着十几岁的女儿和几岁的儿子,微微叹一口气。
    顺弟是已懂事的了,她看见她父亲这样辛苦做工,她心里好不难过。她常常自恨不是个男子,不能代她父亲下溪头去挑石头。她只能每日早晚到村口去接着她父亲,从他的担子里捧出一两块石头来,拿到屋基上,也算是分担了他的一点辛苦。
    看看屋基渐渐垫高了,但砖瓦木料却全没有着落。高敞的新屋还只存在她一家人的梦里。顺弟有时做梦,梦见她是个男子,做了官回家看父母,新屋早已造好了,她就在黑漆的大门外下轿。下轿来又好像做官的不是她,是她兄弟。
    P12-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