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呼吸

呼吸

  • 字数: 33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作者: 南都
  • 出版日期: 2013-11-01
  • 商品条码: 97875360676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3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阐述30年来中国的乡村史、家族史、个人史。当大批的农民流动进入城市,失去主要劳动力后的乡村,原本面貌一去不复返,走向凋敝和空心化。乡村的宗法关系的变化、人际关系结构、家庭、婚恋、留守老人儿童、回流人口等等,是本书探究的重点。它是了解现代中国乡村以及时代变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
目录
农民工与中国现代化黄常开
倾听脊梁呼吸的声音杨锦麟
村庄史
第一篇云南禄村:走出农田
第二篇山东台头村:夹缝中的城中村
第三篇河北遵化西铺村:红色『穷棒子社』的时代穿越
第四篇湖南芙蓉镇:『湘南第I墟』沧桑
第五篇河北定州翟城村:几度乡村实验农民依然外流
第六篇广东从化市太平镇邓村和菜地塱村:『空心村』
的寂寥与渴望
第七篇山西太谷阳邑村:诸神在消退
第八篇彝族觉洛村:祭司世家
记者手记发掘广袤的村史
专家评述农民工迁徙中的村庄发展、裂变与整合 崔传义
......
摘要
    冬至日这一天,团圆饭后,杨颖异和妹妹杨颖慧去给父亲和爷爷上坟。台头村人的墓地集中在离社区3公里远的东风山上。山脚下的土地也全部被海尔等厂区占据,杨颖异依稀还记得,祖爷爷的坟原来就在海尔厂区下面的田埂上。
     上午十点半到下午一点半,台头村人都会陆续进山扫墓,杨颖异拿出带来的香蕉、桔子和小馒头,供在先人墓前,然后将黄色冥纸徐徐点燃。“爸出来收钱了,拿吃的喝的。”妹妹在一旁小声召唤。
     杨懋春书中提到的台头村敬祖的传统还依稀看得到影子。村里有老人去世的时候,当天晚上要圆庙,第二天才正式出殡。圆庙夜家人穿着殡衣,吹奏师吹着长喇叭,由村上的白事会会长引领着往土地庙那里去,在土地庙那里绕一圈,然后当街吹奏一个小时后回程。因为村里修路,那个半人高的小土地庙后来给移到了村口对面的澳柯玛厂区门外,孤零零地显得有些滑稽。
     台头老人的葬礼一向比年轻人的婚礼办得更为隆重。杨颖慧注意到其巾的区别是,葬礼请的都是本家姓的族人,没有外姓,平时没有交往的族人也会请来;婚礼请的才是日常生活中真正有交往的亲朋好友,不分族内族外。
     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去买一张象征祖先的画像挂在老人的堂屋里,下面的香台上铺上红纸放上红烛,再摆上大馒头、鱼、肉和水果,台子上还要摆上六双筷子。和杨懋春的年代不同的是,村里人不再家家户户自己做大花卷,而是去商店里买里面裹上枣和栗子的大馒头。
     除夕夜这天下午,家里的长子要向画像敬三杯酒,院子里也摆上了大馒头,长子要在天井里也敬三杯酒,所谓敬天敬祖。然后晚上12点再开始吃年夜饭,吃完了就去拜年,按辈分一家家走,完了就守夜或睡觉。到大年初二,还有个送节的仪式,把请来一起过年的先人送还回去。
     只有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杨梦珂才觉得自己和这个村庄还有些联系。其他大部分的时间里,她都游离在台头村之外,除了想念家人和奶奶做的饭,这里没有能吸引她的东西。
     她是台头村第一个被父母带到开发区上幼儿园的孩子,随后父亲又托园长找关系进了黄岛区优选的黄浦江小学,然后又进了区里优选的四中。她是在开发区受教育长大的孩子,杨颖异很早就意识到台头是个封闭的小圈子,孩子们要尽早接触外面更为开放的世界。在开发区合资工厂工作的父母,接触到了新的观念和技术,希望能把孩子也带进这个圈子。
     杨梦珂的同学里还有很多韩国和日本学生,她还觉得有些得意的是,老爸虽然只是个工人,但却可以和日本人、意大利人交朋友。她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工厂里一个日本人送给老爸一套模具和一支自动铅笔。那时开发区里的学生都还没见过自动笔,梦珂拿出来给同学看的时候,觉得特别神气。在海尔工厂的门口,她还帮老爸和一个意大利工人做过翻译。
     不过台头像杨梦珂这样很小就走出去的孩子还是少数。大部分的家长还是让他们的孩子进台头小学和七中,考不上大学的就在离家近的单位或企业找一份工作。而台头小学和七中,大多已经是外地人带来的孩子。
     生育二胎的家庭还是远远比城市社区要多。杨颖异和陈英说生下小儿子并不是为了传宗接代,甚至也不是为了养老。“人这一辈子很孤单,多要一个孩子他们互相可以做伴。”重男轻女的情况不止在杨颖异家没有,在其他台头家庭中也很少见了。
     杨宗翰也从小就被送去澳柯玛小区的幼儿园。杨颖异希望今年他也能够进老开发区的学校,但是现在托关系择校的人太多,困难重重,他不知道能否成功。
     小儿子6岁已经开始学跆拳道,很有天赋。杨颖异说自己没有继续找工作,也是为了弥补过去陪家庭时间太少的损失,此外“工厂的环境太封闭、单调,跟外界接近没有交流,不了解外面的信息”。他看重现在时间的自由,更多的时间用于陪孩子和上网。
     社区改造的消息也并没有多么触动这个家庭,这场风暴会优选席卷到那些有大量违建房产的台头人身上。而这正是刚刚连任的社区书记陈叶明最为担心的。他估摸着对改造台头人“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不同意的中只有一半是能做通工作的”。
     杨颖异更为关心国家对2006年以后征地的追加补偿,个人部分从每亩12400元追加补偿到40900元。“钱已经到了村里,为什么不补?”针对这样的质问,陈叶明考虑的更多的是“补了这70多户,剩下的390多户该怎么办”?在村内分配资源,平衡利益关系几乎成为基层干部的本能。
     对于堆积的矛盾和1981年以来优选规模的社区改造,台头人不知道能否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这个从来没有成为过主角的村庄,迎来了它最后一次转身的机会,对于陈叶明和台头人来说,这是最棘手也最富挑战性的时刻。P28-2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