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地震

地震

  • 字数: 10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王经胜
  • 出版日期: 2013-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02190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4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地震在人类社会前进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人类的的全过程,地震每次造访人类都要给人类就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地震所到之处必将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它频频疯狂地破坏人类的美好家园,甚至严重的会给人类留下家破人亡的巨大阴影。
如何认识地震,怎样优选限度地减少地震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及危害,这些问题是许多地质学家们迫切想知道的。于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从每次发生的地震中总结经验、规律,研究地震的起因,地震发生的机制,更加深入的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从而,人们在长期的经历中总结了不少的地震前兆知识,以便做好防震准备工作。但是,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地质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因此,目前,全面深入研究地震的成因及其相关内容,是地质学研究方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目录
第一章 地震知识概要
地震概述
地震基础知识

第二章 地震的产生与危害
地震产生的原因
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
地震的危害

第三章 地震的类型
地震的分类
地震的几大类型

第四章 地震带的分布状况
地震带的概念
世界主要地震带
中国主要地震带
中国近代各地震带的地震史
第五章
地震韵预测
地震预测仪器一地震仪
地震发生的前兆
地震的监测和预测

第六章 地震的防救知识
避震的基本常识
不同场合下的避震方法
特殊情况下的救助方法
摘要
    自然总会时不时的给人类造成一定的麻烦,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灾难,让人类措手不及。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优选的灾害之一。在全世界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中,地震占了一半以上,所以地震是名副其实的“群灾之首”。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地震的恐惧感还是有增无减的。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主要分为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两大类。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人工地震则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目前有记录的很深震源达720千米。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千米。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种情形就像是有人把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时,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
    地震波通常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纵波(P波)是指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横波(S波)是指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纵波通常给我们做一个警告的提示,它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提示人们尽早做好防震准备。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以及发生频度较高等特点,因此,它对生命、社会、经济、财产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极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地震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与次生灾害两大类。
    直接灾害是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建筑物与构筑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可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地光烧伤(虽不常见,但我国海域、唐山等地震均有此例)等。
    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主要的次生灾害有火灾(由震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煤气泄露(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而引起)等。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本身并不等同于地震灾害,就像下雨不等于水灾,刮风不等于风灾一样。也就是说,地震只在一定条件下才造成灾害。地震波引起地面强烈振动,造成建筑物倒塌或某些自然物崩塌(如山崩),并由此危及人身安全和带来经济损失,这是地震造成的很主要灾害,也是很常见的灾害。因此,地震是否造成灾害以及影响灾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地震本身的状况和地震发生的地点。
    地震本身的状况,如地震的强度等,较强的地震才有破坏力。一般而言,中强以上地震便可造成破坏,但破坏的轻重还与震源深度、地震类型、地震发生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地震发生的地点,如果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在渺无人烟的高山或荒漠,它对人类便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一般说来地震发生的地方,人口越稠密,经济越发达,其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越大。由于大陆地区是人类的主要生息地,因此,占优选15%的陆地内部地震所造成的人口死亡竟占优选地震死亡人数的85%,这样的情况已经是很好严重的了。P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