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 字数: 24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沛
  • 出版日期: 2013-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9983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5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比较文学--人文之道》的内容提要如下:
比较文学的“此在”是一种自身反思的运动过程。通过自身反思,比较文学深入自身而实现了自身。就此而论,比较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自我认识:在这里,自我不再是本质性的实体或主体,而是某种动态的过程,其中蕴涵了自我与他者的对话和互动。自我总是自我的超越性存在,这种超越性存在正来自自我的相对性或自相差异性,即他者。相对性自我与超越性自我互为主体,这种内在而超越的主体间性构成了比较文学的人文内涵。比较文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发现更高自我或实现自我的更高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比较文学不仅是认识他者的“新工具”,更是“认识你自己”的实践哲学,即人文之道。通过此在的实践和实践的此在,比较文学将成为新时代人文主义的标志和先锋。
《比较文学--人文之道》由张沛编著。
目录
序(夏仲翼)
“文学”的解放
“文学”的解放
比较文学?比较诗学?人文之道
哈姆雷特的问题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中英戏剧传统比较考察之一
文学和表演:关于中英戏剧传统的一个比较考察
《哈姆雷特》诗话两则
囚牢?胡桃壳?无限空间的君王?噩梦――对《哈姆雷特》第2幕第2场一段台词的解读
哈姆雷特的问题
隐喻的生命
隐喻的政治修辞学研究
修辞与认知:隐喻诗学的认识论研究
转换生成:隐喻的生命
乌托邦的诞生
乌托邦的诞生
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的创作意图
培根的寓言
新主义与老问题
知不知:对中国古典认识论传统的一个考察――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中心
斯文在中:《中说》大义述要
人文之中:论文中子的中国观
新主义与老问题
民主与领袖
中国之道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