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说不尽的外交
字数: 277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李肇星
出版日期: 2014-01-01
商品条码: 9787508642703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 这是一部回忆录,记录了李肇星近五十年的外交人生和那些献给祖国的青春岁月。
2. 这是一部外交史,展现了中国十年来的重要外交关系和重大事件。
3. 这是一部教科书,告诉我们真正的外交是什么,写出别不敢写,道出许多不为人知的外交故事。
4. 这是一部智慧集,书写了以李肇星为代表的中国外交官群体在面对突发外交事件、外交谈判等的急智与经验。
内容简介
这是中国第九任外交部长李肇星的首部外事回忆作品。
通过讲述自己如何从普通农家少年成长为新中国外交官并最终成为外交部长的人生历程,作者首度坦承个人外交生涯中的苦乐酸甜。
通过勾画中国外交的历史脉络,本书首次系统阐释了中国外交布局、本质、原则及新内涵。
通过追忆中美“炸馆事件”、中俄边界谈判、中日围绕历史问题的外交斗争、在联合国的涉台外交斗争等的幕后细节,本书披露了近十年来中国重大外交事件的决策和谈判过程,揭示了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
通过记录作者与各国政要等的私人交往、应对与处理各种外交问题的丰富实践,本书展现了中国外交官的风采,并首次梳理了一代外交人的经验与智慧。
作者简介
李肇星,1940年10月20日生于山东。2008年至今,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客座教授。
目录
自序 // XIII
第一部分 大国小事
第一章
美国:对手还是朋友
我所接触的美国总统 // 003
与美国国务卿打交道 // 015
在台湾问题上针锋相对 // 025
处理“炸馆事件” // 035
告别“最惠国待遇” // 047
“9·11”事件发生后 // 051
大道无遮拦 // 055
第二章
俄罗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提意见,可以;欺负人不干 // 059
领导人常来常往,老百姓互谅互让 // 067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 074
第三章
法国:埃菲尔铁塔披上“中国红”
我把鹅肝捂坏了 // 081
法国人的礼数真是到家了 // 083
“抽,现在就抽” // 086
“我的飞机问题就是你的台湾问题” // 088
第四章
英国:走出恩怨
帝国虽死余威犹在 // 093
翻译也能化解尴尬 // 095
交涉未必那么正式 // 096
吵架也是一种谈判 // 098
“解禁”只为争取平等 // 099
第二部分?远亲不如近邻
第五章
朝鲜:山水相连,友谊天成
北大同学:友情虽无价,公私却分明 // 105
六方会谈:劝美国不易,劝朝鲜也难 // 110
第六章
巴基斯坦:不只是喜欢,而是热爱
中巴是哥们儿 // 115
路过一下就行 // 118
第七章
印度:99.9%与0.1%
印度学者:多亏了“当代玄奘”季羡林 // 121
:印度无须担心来自中国的战争威胁 // 123
:我们东方人有团结起来的感情 // 126
第八章
泰国:“我们是亲戚”
“中泰一家亲” // 131
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 // 133
海啸无情人有情 // 136
第九章
日本:剪不断理还乱
看日本民族一分为二 // 139
对广岛市民晓之以理 // 141
见小泉首相借古喻今 // 143
与麻生外相“厕所外交” // 143
对日本大使严词“训斥” // 146
谈历史问题寸步不让 // 148
第三部分?穷朋友·好朋友·真朋友
第十章
肯尼亚7年:我把青春献给了你
“”添乱 // 155
学做外交官 // 157
“秀才”遇上兵 // 161
自负出洋相 // 163
小事见真情 // 165
第十一章
在莱索托当代办:第一次做“一把手”
钱其琛副外长:好好干,没问题 // 169
乔纳森首相:选择朋友是我们不容置疑的权利 // 172
关宗山二等秘书:我们中国外交官的生活是严肃的 // 173
塞科纪亚外交大臣:这里就是你的家 // 176
莱齐耶三世:你是莱索托人民的老朋友 // 180
第十二章
非洲七国行:心甘情愿苦亦甜
贝宁:“不做单打冠军” // 185
赤道几内亚:不怕泄露国家“机密” // 187
几内亚比绍:人均寿命不到50岁 // 189
乍得:不能同台湾当局比“送钱” // 191
中非:施援手要量力而行 // 193
厄立特里亚:兄弟分家要警惕“第三者” // 194
博茨瓦纳:“捡”到钻石要交公 // 196
第十三章
阿尔巴尼亚:关系好过头就容易出问题
此情难忘 // 199
倾力相助 // 201
反目成仇 // 203
回归正常 // 206
第十四章
南斯拉夫:一个国家的消亡
欧洲“桶” // 209
冷战陪葬品 // 212
对华“一条心” // 215
第十五章
古巴:卡斯特罗为什么能行
哈瓦那感人的一幕 // 219
“吓不怕、压不垮、打不倒的大胡子” // 221
古巴的几个“为什么” // 222
第四部分?多边舞台过招
第十六章
世妇会:为中国妇女事业做点事儿
顶着压力准备 // 233
憋着劲儿开会 // 235
静下心来总结 // 239
第十七章
人权会:中国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为的就是争口气 // 241
中国大使好样的 // 243
我在一旁敲边鼓 // 245
美国成了孤家寡人 // 246
第十八章
反恐战:阿富汗战争何时休
“帝国的坟墓” // 249
拉登的基地 // 251
中国的邻居 // 254
第十九章
联合国:文山会海,明争暗斗
问题不少,作用不小 // 257
开会迟到,听会睡觉 // 261
既是讲台,也是舞台 // 265
会费多少,按规矩办 // 267
台湾二字,重如千钧 // 269
第五部分?大事、小事、天下事
第二十章
外交“扩容”:从“非典型肺炎”到“非典型外交”
“非典”惊动全球 // 275
蝗虫不认国界 // 279
事事都有外交 // 280
第二十一章
外交为民:有困难,找使(领)馆
领事保护:能管尽量管 // 285
解救人质:有勇也有谋 // 287
外交为民:再累也心甘 // 290
第二十二章
人文外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音乐:用音符缔结友好 // 293
熊猫:比大使还受欢迎 // 294
体育:我的“乒乓外交” // 297
语言:学说中国话 // 298
第二十三章
公共外交:与老百姓面对面
学当发言人 // 301
上好“必修课” // 304
倡导“大外宣” // 310
网聊天下事 // 312
启动开放日 // 317
第六部分 ?乐在其中
第二十四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
“半瓶醋”也救急 // 323
词源学挺管用 // 325
“不知者”会露怯 // 327
好学者能感人 // 330
“小学生”要学习 // 331
第二十五章
我的礼仪入门课
饭桌上的学问 // 335
外国人的周到 // 336
领导人的风范 // 338
进行中的改革 // 339
第二十六章
多交朋友,善交朋友
送上门的朋友 // 343
聊出来的朋友 // 344
交出来的朋友 // 346
第二十七章
动口不动手
“忽悠”阿根廷外长 // 349
“搞定”塞内加尔总统 // 351
第二十八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在不知不觉中宣传 // 357
在规定范围内送礼 // 358
在意外情况下解围 // 359
第二十九章
外交官的基本功
忠于祖国 // 361
严守纪律 // 364
精通语言 // 366
作好准备 // 367
摘要
基辛格:被“忽悠”去澳门
基辛格是美国政坛的常青树,有名的战略家。他先后担任过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人。
基辛格对中美关系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他是20世纪70年代初结束中美严重对抗、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关键人物之一。1971年他第一次秘密访华,并于次年陪同尼克松对中国进行历史性的访问,双方谈成有名的“上海公报”。
“上海公报”中有这样一段话:“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不挑战这一立场。”这一经典表述是基辛格正式提出的。2009年,一位中国台湾学者问他:“38年后,您会不会修正这个说法?”基辛格很坚决地说:“不,如果我们现在要重写公报,只会用同样的话表达同样的观点。”
2012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美二轨高层对话会上,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陈永龙问基辛格当时是怎么想出那句话的。他说:“这不是我的发明,但我是第一个使用者。当年我和周恩来总理谈判很艰难,我讲的意见周不同意,周提的方案我不同意。我们从北京一直谈到杭州。在西湖时,我想起看过的一份材料,美国国务院两个年轻外交官提出这个表述,但被上级‘枪毙’了。我觉得这个提法也许可行,想不到提出一试,中方就接受了。”对双方来说,有关台湾问题的这个表述是优选公约数。那天晚上我是研讨会有关台湾议题的中方主持人,我利用同基辛格一起去洗手间的机会赞扬他在关键时刻虚心向部下学习,并说:“你看,还是毛主席说得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点头称是。
离开政坛之后,基辛格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并致力于中美关系的发展,有时在两国领导人之间传递信息,充当中美之间的重要非官方渠道。
2009年5月,我和基辛格一起去参加澳门理工大学校庆。我原先得到的消息说,基辛格表示,李肇星去他就去。我到了澳门后才知道,有人对基辛格说:“李肇星已答应去,他希望你也去。”反正我们一起被“忽悠”去了一趟澳门。
演讲前,基辛格抢先向我建议,两人都把演讲费捐给四川汶川地震灾民。基辛格当时虽然已经86岁高龄,却坚持要站着发表演讲。他说:“现在站着演讲是我专享的体育运动了。如果我坐着演讲,那就表明我的生命力不行了。”
在基辛格的坚持下,我和他各讲半个小时,各回答问题一刻钟,一共45分钟都是站着说话。我在开场白中说,当基辛格博士1971年第一次来中国时,我在遥远的非洲工作,根本没想到会和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同台。我曾非常仔细地研读了基辛格参与起草的中美“上海公报”,并且告诉自己,要成为一个好外交官,就必须从基辛格身上、从大洋彼岸学很多东西。 2009年底,基辛格来北京参加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举办的中美关系研讨会。见到我时,基辛格来了点儿幽默。他说:“李先生,你看我的眼睛。我有只眼睛动过手术,现在看不见了。”我安慰他说:“是吗?我怎么看不出来?说明你手术做得很成功。”他说:“是的,手术的效果很好。我现在只有一只眼睛能看清东西,却得到两个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是书法有改进,原来我的字只有我的秘书克里斯能认识,现在大家都能认识了。二是现在精力更集中,看问题更准确了。”我忙笑着说:“那恭喜你了。”
有一次,国内有家电视台拍摄了有关基辛格的节目,找到基辛格请他提意见。他友好地拒绝了,很幽默地说:“相信中国朋友说的和报道的都会比我本人更好。”
2011年,基辛格带着他的新著《论中国》来北京。当他把这本600多页的英文书赠给我时,不无调侃地说:“李,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伟大,但你要是能看完它,一定会成为伟大的读者。”
美国人大多坦诚、直率。和美国人打交道不能假客气,如果我说一定会读完你的大作之类的客气话,基辛格也不会相信,不如实话实说。我笑着说:“我恐怕难以从头到尾读完,但会仔细阅读我关注的部分,争取当半个或四分之一个‘伟大读者’。”这位“伟大的作者”听了很高兴,说他也是忙里偷闲,有选择地读书。
在聊天中,基辛格还问我:“李,我一辈子与无数人打过交道,你知道我当国务卿的时候与哪个国家的外长打交道吃过亏吗?”我想了想反问他:“苏联外长?”他说:“不是,是一个小国的外长。”我说:“真想不到你这么精明的人也会吃亏。”他说:“高明的外交是让自己得到优选的便宜,同时又让对方能够接受。”
我们之间的友谊一直延续至今。原因之一可能是,多年前我跟他提到他很早就提出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不管是否有苏联存在,中美关系都极为重要。我问他:“你怎么这么有远见,那么早就预见到苏联解体?”他说:“感谢你还记得我那句话,我很感动。”
我感激他,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我自常驻联合国代表任上奉调回国前,他专门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设宴为我送行,而且特意安排了“西餐中吃”,就是点西餐,但像中国宴会那样上七八道菜,还上了他不喝、只收藏的中国茅台。我说我不喝白酒,他就把餐厅老板叫来,老板说他什么酒都有。我其实什么酒也不喝,便说:我只要青岛啤酒。饭店老板耸耸肩,说青岛啤酒没有。不久,这家饭店便有了青岛啤酒。我无意中为家乡特产做了广告,也多亏基辛格博士给我提供了机会。
P15-1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