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戈壁泪
字数: 20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苏河
出版日期: 2013-10-01
商品条码: 9787506065627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41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
¥2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戈壁泪》作者苏河作为90后,没有使他的第一部作品流于一般青春文学,而是以饱满的西部意识,展现独特的西部地域风采,叙述了一方天底下,一代人的命运轨迹,文笔流畅,情感真实质朴。
《戈壁泪》具有西部文学的特质,粗犷、原始、野性,同时又丰富而细腻深刻,具有人的命运的悲剧力量。
内容简介
小说以清朝末年为时间背景,讲述了杨铁匠一家四口在茫茫戈壁滩上由分离到团聚的故事,并展现出他们在互相寻找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不同命运,塑造出了杨秀玲、杨铁匠等具有反抗精神的底层人民形象。
作者简介
苏河,90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人,成长在生存环境艰苦的河西走廊,对戈壁荒漠具有独特的情怀。自幼酷爱文学,阅读兴趣广泛,尤爱读古典名著和具有荒蛮特色的文学作品。因家境贫寒,常劳作田间,读书地头。现就读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为“乃寅写作班”第一届学员,且表现突出。有诗歌在《飞天》、《焉支山》等期刊杂志上发表。
目录
1.破庙
2.杀狗
3.回忆
4.祸起
5.生离
6.煤窑
7.抗争
8.贞洁
9.杀人
10.测字
11.面馆
12.驱鬼
13.狼群
14.歧路
15.新生
16.匪首
17.复仇
18.赵家
19.报复(一)
20.报复(二)
21.对立
22.逃跑
23.暴动
24.团聚
25.终结
荒凉也是写作的财富
摘要
1.破庙
清末,河西走廊,山丹县境内。
太阳悬挂在天空上,灼热的光芒无情地洒向河西走廊茫茫的戈壁滩。放眼望去,满眼的黄色戈壁滩中显现着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绿色,那是耐旱的红柳和骆驼草,在烈日的炙烤下打着蔫。
空气仿佛在燃烧。
伫立着的土长城呈东西向延伸着,渐渐地通向遥远的天际。黄土大道上,四十多岁的陕西汉子杨铁匠,停下手中的独轮车。他从脖子上取下一条被无数沙尘和汗液浸染过的羊肚毛巾,擦了一把脸上豆大的汗珠儿。
“山丹到了,前面的便是,我们终于到了,到山丹了!”杨铁匠手搭在额头前环顾了一下四周,对身后三个大小不一的孩子说,言语中透散着浓浓的陕西味儿。他边说边用手给孩子们比划着眼前一片辽阔的锅底状盆地:“你们看,真没想到这里旱灾这么严重,连红柳、骆驼草这些耐旱的东西都打蔫了。”语气中透露着无奈和迷茫。
孩子们听到父亲的话后,并没有想到严重的灾情将会给讨饭带来绝望,只是觉得到了河西走廊的山丹就是到了一片乐土,疲倦的眼睛里顿时闪现出惊喜和欢快。
三个孩子不禁欢呼道:“到了呦,到了呦,再也不用走路了。”
“爹,你咋个知道这个地方就是山丹?”说话的是杨铁匠的小儿子杨铁柱。铁柱年龄约在十岁左右,趴在优选的孩子背上,俊俏的脸上充满着稚气,手里拿着一支沙棘果枝,由于干旱,红果果也瘪瘪的,但总还是能吃,让饥饿的人看上去就生出无限的喜爱。
“一路上问了那么多人,都说过了刚才我们路过的那个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牌匾的峡谷就到山丹,你们瞧南面这山,树林真密,应该就是人们说的胭脂山了。北面这山,光秃秃的啥也不长,从东到西,长长的像条龙,这应该就是人们说的龙首山了。你们看,那座山峰多高,多像高昂的龙头呀!”比杨铁柱大一些的孩子杨巧玲小嘴巴麻利地说完,看了一眼铁柱接着说,“你呀!简直就是一小猪头,一点记性都没有,一路上就知道吃和睡。还得我们仨背着你,把我们累得全身都是汗,现在到了,下来自己走。”
背着铁柱的优选的孩子杨秀玲也附和着说:“是呀,快下来,把你舒服死了。”
杨秀玲是老大,十六七岁的样子。杨巧玲是老二,大概十三四岁。两人若是不说话,都看不出来是男还是女,满脸黑不溜秋的――她们的脸上抹着锅底灰,这是在逃难路上女孩子以防不测的办法。但若是仔细瞧,还是能从两人亭亭玉立的身姿中看出端倪。
铁柱从大姐杨秀玲的背上溜下来看着父亲说“爹,我想娘了,娘如果……”
杨秀玲严厉地瞪了弟弟一眼,制止了他后面的话语:“铁柱,别胡说!”她怕弟弟的话引出一家人的眼泪。
果然,杨铁匠听了儿子的话,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刚才的些许欣喜一下子变成了满脸的怒气,长时间没有修剪的胡须抖动了几下。但看看跟着自己受苦受累的孩子们,他又顿时感到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望着眼前这片不知是福是祸的锅底形阔地,杨铁匠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
孩子们看着父亲这般样子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时陷入了寂静。杨秀玲听到父亲长长的叹气声,心里犹如刀绞一样,她切实理解父亲的苦楚,却又不能为父亲分担。
杨秀玲指着前方打破了沉默说:“爹,你看!前面山脚下好像有个村庄。”
一家人顺着杨秀玲指的方向看去,黄土大道的前方是稀疏的几片沙枣树和红柳树林,林子附近隐约有一片茅草土块房子。
杨铁匠推起独轮车说:“走!孩子们,今天我们就在这里宿上一宿,明天再说。”
进入秋天,白天变得越来越短,刚才还在半空中的太阳,这会儿就已经快要落山了,染得周边的云朵红艳艳的。河西走廊戈壁上的天气就是不一样,刚才还炙热的天气,随着太阳偏西,秋风开始刮了起来,一股一股直吹得人脊背一阵阵的凉快。赶了一天路的疲劳似乎也随着这凉爽的秋风飘然而去。
一家四口的肚子“咕噜咕噜”此起彼伏叫嚷着,此时如何填饱肚子成了首要问题。这时候谁都盼着快点找一个落脚的地方,找个人家讨些饭美美地吃上一顿――哪怕是讨些残羹剩饭,然后酣酣地睡上一觉,这该有多好哇!
杨铁匠领着孩子们匆匆地向前面的村庄赶去。
一路上,父子四人东瞅瞅西望望,放眼四周,一片荒芜,到处是戈壁。树上挂着几片枯黄的树叶,没有一丝生机。秋风呜呜地吹着,夹杂着沙粒,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
约莫一个时辰后,杨铁匠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村庄跟前。他扫视了一周,首先看到的就是几个高墙土墩的大院,修筑得很是坚固。大院周围七七八八散落着一些低檐矮墙、两头三间的茅草屋,很是有一种众星拱月的气势。不难看出这是穷苦人家与殷实人家的差异。
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清脆的叮当声。走近了,才发现是一个中年男人骑着毛驴,叮当声就来自毛驴脖子上系着的铃铛。在山丹这一带,人们认为家畜和人一样是有灵性的,所以给驴马猫狗等系一个铃铛,取铃铛的谐音“灵”,这样牲畜就会有灵性。驴背上的男人身穿一套黑色粗毛浅合子衣服,头戴一顶牛赤水毡帽,穿着毡靴的双脚在驴肚子两侧有节奏地晃荡着,嘴里喊着赶驴的号子:“得求,得求。”
驴子听到号子后夹了夹尾巴,蹄下加快了速度。
杨铁匠放下手中的独轮车迎上去问:“大哥,请问这个地方叫啥?” “吁!”驴子腾地就站住了,驴上的男人斜了一眼杨铁匠父子,好奇地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好像不是我们这里的人吧。”
杨铁匠说“我们是从陕西逃荒过来的,家乡闹大旱收成不好。听说河西走廊地多人少,金、银、煤矿多,好混日子,就过来讨口饭吃,顺便找个长短工挣几个过日子的钱。这不,我们刚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正好遇见大哥你……”
“噢,这是甘州山丹地界,现在这村子叫作老军寨,你瞅,那个土墩子前面的小屋子就是老军庙。,’骑驴的男人高傲地打断杨铁匠的话,“再朝西走就是范家营子,别看别处大旱,这里好着呢,有条冰山冲下来的小河流养护着。你们要口饭不成问题,不像你们路过的凉州。”
杨铁匠拱手说:“谢谢,谢谢大哥。”
P1-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