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南京云锦/符号江苏

南京云锦/符号江苏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张道一
  • 出版日期: 2013-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26894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南京云锦》(作者张道一)围绕凝结中华民族五千年丝织技艺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南京云锦展开。《南京云锦》以锦绣中华与丝绸之路开篇,由虎踞龙蟠南京城,谈到云锦很主要的用武之地――皇帝的龙袍。“大花楼”和繁花团,即云锦的技艺与图案是本书着墨很重之处,在这一部分,题材丰富、色彩绚烂的文物、纹样图片凸显出云锦的和谐典丽之美。与以往同题材的图书不同,本书尤其重视从人文艺术的角度,阐明南京云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既避免不谙此道的读者如入五里雾中,又很好地还原了南京云锦的历史面貌。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锦绣中华与丝绸之路
第一节  由“任丝之虫”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第二节 男耕女织的文化升华
第三节 机杼声声与对外贸易交流
第四节 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第二章 虎踞龙蟠南京城
第一节 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孔雀东南飞”
第二节 六朝之都
第三节 南京文化的贮蕴
第四节 “衣被天下”――江南纺织的集散地

第三章 皇帝的龙袍
第一节 摘下天上的彩云
第二节 “垂衣裳而治天下”
第三节 服制与服饰
第四节 丝、麻、葛、棉的变奏

第四章 “大花楼”――云锦的技艺
第一节 《天工开物》的“乃服”样本
第二节 黄金与孔雀羽的妙用
第三节 “为解挑纹嫁不得”――挑花结本
第四节 “变缉撩机”的奥妙――织手与拽手

第五章 繁花团――云锦的图案
第一节 和谐典丽之美
第二节 云锦图案教科书
第三节 从口诀看云锦
第四节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第六章 进入新时代
第一节 研究、继承、创新
第二节 木机与铁机并举
第三节 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节 在民族复兴中发挥活力
摘要
    神话并非现实,却又隐约地看出历史的影子。考古证明,我们的先民早在原始时代就已发现了蚕,称其为“任丝之虫”,并开始植桑、养蚕、缫丝、织锦。用蚕丝织出的锦缎绫绸,精美无比,确实可与天上的彩云相媲美,为世界所希求。因而早在两千多年之前,便出现了一条通达西方的“丝绸之路”,经千年而不衰。
    华美的衣饰可以为人仪表。《天工开物乃服》说:“人为万物之灵。五官百体,骸而存焉。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意思是说,人在万物之中是很有智慧的,五官和肢体都长得很完备,高贵的君主穿着富丽堂皇的龙袍,光采焕发,治理天下。这是一种象征。古代的皇帝是代表国家的形象,要有尊严和气度。所谓“垂衣裳而天下治”,出自《易经?系辞下》,是说黄帝和尧舜时,已建立起较高的文明,丝织的长袍代替了简陋的兽皮;宽衣大袖,落落大方,意味着文化的提高和发展。
    古代的皇帝自称“天子”和“龙种”。他们的“龙袍”制作得极尽人工之美,上面装饰着各种美丽的图案。有所谓“十二章”者,即在皇帝的礼服上织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十二种纹样,寓意天地和人间的方方面面,都是由他来统领和管理。由装饰而上升为政治符号,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在当时是很神圣和高贵的,无数次的改朝换代,历经数千年,“十二章”的符号是不改变的。
    中国古代尚礼,将礼节、礼制看作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古人的服饰也被纳入到这一系统,特别是官员的礼服,多有严格的规定。《后汉书舆服上》说:“夫礼服之兴也,所以报功章德,尊仁尚贤。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顺则上下有序,德薄者退,德盛者缛。”这里所指的“服”,就是服饰。服饰要“顺礼”,才能“合礼”。在古代礼制下,“合礼”也就是“合理”。
    自从有了蚕丝,并用来织成美丽的彩锦,便受到了上层社会的高度重视。从皇帝的礼服龙袍到后妃、大臣的“命服”,都用不同的彩锦制作。为了满足宫廷的需要,皇家设立了庞大的锦绣作坊,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仅以汉代的东织室和西织室为例,从事劳作的织绣艺人数以千计。历代相传,在中国政治中心城市,必有大规模的织锦制造,同时也在一些发达地区设有“服官”,组织生产。
    汉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经过南北朝,尤其是隋唐之后,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局面。宋元时期,有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赞美江浙的富庶。而南京处于长江南岸,龙蟠虎踞,地势险要,雄踞江南之首,号称十朝之都,是我国历代建都很多的城市之一。
    不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事社会的变迁,江南发展丝织的基础要优越得多。所以说在江苏南部等地区,很快出现了“家家养蚕,户户织绣”的风气。
    就现有资料看,南京丝织业发展并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在中国丝织目前,不是很早,而是优选,颇有后来者居上的意味。蒋赞初先生认为,南京云锦的历史可上溯至东晋政府创建“锦署”之时,即公元417年。他说:“织金锦(金银薄)在金陵(南京)的开始织造与‘云锦’一名在记载中的出现,至少也有了整整一千五百年的历史。特别是从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起,其生产流程和技术传统就一直没有中断。时至今日,全国乃至全世界专享的南京云锦研究所还能应用云锦大花楼木质织机,复制出明代万历皇帝下葬时所穿的孔雀羽织金妆花纱龙袍和织金雀羽团龙纱袍料、金代织锦的‘双鸾朵梅纹织金绸’等。”有人说云锦是中国丝织的“活化石”。我倒以为,它是一种珍贵的未曾消失的传统文化。因为它辉煌灿烂,高超的技艺不能为机器取代,故而具有顽强的艺术生命力。P7-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