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悟解美国

悟解美国

  • 字数: 12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 作者: 许天启
  • 出版日期: 2013-09-01
  • 商品条码: 978711908539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7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17岁就去美国读书,先后读完本科和硕士,历时6年,对美国社会的观察了解非常细致深入,每篇文章都能从一个独特的视野展开论述,冷静客观,对想了解美国社会生活的读者有借鉴参考价值。全书文风简约,语言生动,配有近百幅图片,大多是作者自己在美国学习期间拍摄,贴近普通读者,视觉阅读感很好。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一个年轻留学生眼中的美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作者刚刚从美国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历经六年时间学习有关美国政治学、经济学的知识,并体验了美国小镇和大城市的生活后,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了许多自己独特的体认。本书即是这些思考的结集,以一个普通留学生的眼光,对美国的选举、媒体自由、枪案乃至公众生活等作了深入的观察并诉诸笔端,既不美化,也不有意唱衰,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文风清新,可读性强,适合想了解美国社会生活的大众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许天启,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在读博士生。17岁赴美留学,本科就读于玛瑞埃塔大学,主修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后入芝加哥大学读硕士研究生,主修公共政策专业。2013年6月从芝加哥大学毕业,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录取,攻读博士学位。
    
目录
缘起
踏上旅途:美国,我来了
留学: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学会自立
“战友”情
家、故乡和我们的中国根

国家利益与公众知情——规则内的媒体自由
民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从“五角大楼文件”事件看美国的媒体自由
猪湾事件:媒体自由的另一个版本
自由的底线:法律赋予的自由权利有多大?

自由背后的无形手 —— 美国政府对媒体的引导
个人观点还是统一思想 ?藏在影子中的政府力量
从规则的制定者到服从者:政府身份的变化与宣传手段的不同

政府与政治体制的分离——一个天然的挡箭牌

枪案不断,屡控不禁:美国枪支的历史与文化
枪杆子建立起的新大陆:美国初创与枪支的不解之缘
枪文化:制约美国枪支政策的现代原因
何去何从:文化与历史对政策的影响

总统大选——全民参与的盛会  非全民参与的结果
探访选战的最核心:奥巴马竞选总部
谁能成为美国总统:选战的策略和技巧
选举人制度:一人一票仅仅是过程
四年以后,重振旗鼓:花落谁家并无妨

选战幕后:明枪暗箭为选票——负面竞选
谣言与诽谤齐飞:负面竞选的前世今生
聪明反被聪明误:负面竞选也会引火烧身
尔虞我诈的背后:对规则的利用

公众利益和个人权利的平衡——集会自由的边界与规则
被迫终止的集会:自由政府抵制占领运动
自由的界限:集会自由也要有规有矩
制度的平衡: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

大学城和小镇生活:感受美国城市化
我的大学:从小镇生活体验城市化
美国大学城:隐藏在乡间的经济发动机

传达民意的双刃剑:利益集团和说客公司——政治机器的润滑剂
一切政策的幕后推手:那些隐藏在聚光灯背后的游说公司和利益集团
政策推动双刃剑:利益集团也能为民服务
买下整个华盛顿的男人:超级说客玩转美国政治

误解的缘由: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历程

后记:青春留念
摘要
    我的大学:
         从小镇生活体验城市化
         我读大学时生活的城市坐落在俄亥俄州的东南部,被俄亥俄河环绕,与西弗吉尼亚州一桥之隔,是个地地道道的中西部小城。小城位置相当偏僻,到俄亥俄州三个较大城市(哥伦布、克利夫兰、辛辛那提)平均三四个小时的车程,与附近相连的小城也有近一小时的车程。之所以叫它小城,并不是谦虚。开车在城中穿行,二十分钟即可将城中的一切尽收眼底。小城的中心街区不过四五条小街,走路二三十分钟便可基本游览一圈。在这里学习的中国学生给它起了个“玛村”的别号,倒显得极为贴切。小城的人口为一万四千人,人均年收入两万美元出头,在经济情况仅位居全美中游水平的俄亥俄地区尚属中等偏下。城中沿河两岸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别墅,它们从建设至今,少则三四十年,多则近百年,装修也基本保持了旧时的风格。每每有客到访,吱呀作响的木质楼梯,坚固但明显老旧的大门,以及略带些霉味房间,已将这些建筑的历史暴露给了来访者。全城仅有的两三栋高楼也不过五六层。城中不见招手即停的出租车,也没有人满为患的公交车。不算宽阔的道路上,平日里也不曾有多少车辆驶过,更无从提起堵车与否。小城里即便白天也极其安静,除了运动和外出遛狗的人,街上很少有行人出没。夜里就更是安静得出奇,有时公路甚至会被鹿群所霸占。小城仅有的三四家酒吧一样的设施,基本上是全城夜间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绝大部分的店铺在五六点过后便关门歇业。城里的人十分和蔼,即使陌生人也会彼此微笑,点头致意。由于城市小,人员基本固定,在路上遇见多了,也变成了熟人。在这里居住大可不必锁门,一年也不会有一两起治安事件。城中优选的雇主便是我所就读的学校,似乎也没有支撑经济的工业存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如此偏远的小镇,各种设施虽然有些年头,老旧却并不失修,样样俱全,接近可以满足一个人基本的生活需求。
         城中街道虽然并不宽阔,但却是干干净净,车辆行人井然有序。城内虽无高档商店,但是日常所需却是样样俱全,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提供的商品与其他地方无异。餐馆的食品从品质到种类都还不错,环境也十分洁净。在这样一个小城,我们也不愁没有网络覆盖,它是与国内家人朋友联系的重要工具。城中酒店虽然建筑老旧,但是设施一应俱全,且与大城市的一般酒店并无太多区别。小城的医疗条件之好更是让我惊奇,大学期间的一次意外受伤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小城医院的良好设施。本人虽然没有任何专业背景可以对其进行评估,但这里优选的设备,干净卫生的就医环境,以及专业负责的医护人员都远超我对一个偏僻小城医院的预期。
         简而言之,小城的生活虽然在精神和娱乐层面不可与大城市同日而语,但其衣食住行以医疗等基本生活条件并不会让一个大城市来的人难以生存,更不会让人产生从天堂到地狱的差距感。我有这样的感受并非因我来自异国,与身边的美国朋友探讨,他们亦有相同的答案。小城确实有小城的局限性,工作机会有限、视野狭窄,但这里舒适安逸,是居家生活甚至是养老的优选之所。想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大城市附近的卫星城市、城区吸引许多人居住的缘故。居住在这样的地方,既能不妨碍自己享受大城市提供的高端工作、生活机会,亦可偏安一隅,给自己和家人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卫星城市和城区能够提供与大城市无异的基本生活条件。
         城市化建设不是某几个城市的重点突出,而是总体平均水平的明显提升。短时间内打造一两个国际化大都市不难,难的是让其他小城都具备城市生活的标准,这样的转变则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城市化的计算标准是按照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来测算。而这样的计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城市发展广度的同时,却会忽略了城市平均发展的程度和深度。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