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代剧本形态论稿

中国古代剧本形态论稿

  • 字数: 25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戚世隽
  • 出版日期: 2013-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327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古代剧本形态为研究对象,突破文学研究仅将剧本作为平面的、静态的、案头的文本来考察,重视其作为表演形态的物质留存的完整性,彰显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如诗文、小说等的特殊性质。本书注重剧本与其生存原境的联系,着重探讨了剧本的概念,剧本的生成方式,唱本、小说与剧本的关系,案头与场上的剧本的不同形态,剧本的版本与表演之间的关系、剧本中心与表演中心的关系等问题。对于重新发现古代剧本创作的内在逻辑,重构古代剧本的历史发展,重新理解剧本的功能与意义,都有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古代剧本文体形态概述
  第一节 “剧本”概念的形成
  第二节 剧本体制
第二章 何为“剧本”
  第一节 《公莫舞》性质的再认识
  第二节 敦煌写卷中“剧本”资料检讨
  第三节 唐代“剧本”考辨
第三章 唱本、小说与剧本
  第一节  诗赞体讲唱中的文体与乐体
  第二节 从诗赞体讲唱到诗赞体戏剧
  第三节 邓志谟“争奇”系列作品的文体研究
  ――兼论古代戏剧与小说的文体分野
  附:明应王殿元代戏剧壁画新探
第四章 从案头到场上
  第一节  元杂剧中的程式化用语“看有甚么人来”
  第二节 “折”的演变
  ――从元刊杂剧到明杂剧
  第三节  明代文人杂剧
  ――专为案头阅读而设的剧本
  第四节  折子戏演出本的创作方式
  ――以《缀白裘》为例
第五章  剧本、版本与表演
  第一节  剧本与表演场合
  ――以关羽称谓的变化为考察中心
  第二节  版本形态与表演形态
  ――以《拜月亭》为例
  第三节  一剧之本与表演中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