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老街巷

老街巷

  • 字数: 20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朱俊
  • 出版日期: 2013-05-01
  • 商品条码: 97872290652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3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老重庆影像志》丛书的《老街巷》分册用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展现主题。插图精美清晰,其中绝大部分为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第一手资料,首次与读者见面。


    作者阵容强大,主编为重庆著名作家和学者王川平;分卷作者均为重庆档案馆、重庆图书馆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学者。强调图书的可读性的同时,也对史实负责。 
内容简介
本书是《老重庆影像志》丛书的《老街巷》分册。重庆的街巷建筑一向很有特色,既反映重庆的地理,也反映出重庆人的性格。选用临江老城中各个角度的照片,本卷着重于展现老重庆的都市风貌。让读者身在街巷中或者遥望山城,在山城鳞次栉比的房屋中回味穿梭。
作者简介
主编:王川平,男,1950年19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研究馆员,中国作协会员,曾任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市文化局党委委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
    出版诗集《墓塔林》、《王川平诗选》,话剧《王安石变法》,电视剧《陡坡》,诗《雩舞》在《中国》杂志发表后,分别由《新华文摘》、《诗选刊》转载。另有考古学、博物馆学专业文章在《考古》上发表。


 
目录
前言重庆市区街道变迁略述
解放碑地区的街巷
会仙桥的咋天与今天
从蹇家桥到五四路
督邮街与都邮街
夫子池与重庆府文庙
来龙巷轶事
八一巷的总土地
丰子恺与重庆能仁寺
重庆的『张小泉剪刀』
这一条邹容路
大梁子上的大剧院
七星岗地区的街巷
兴隆街今昔
何处寻得『星临轩』
马蹄街与金马寺的传说
住在老街上的人
两路口的场—不赶(敢)
山上有座飞来寺
……
摘要
    大梁子是重庆一条有名的老街。在这条街的尽头,抗战期间曾有一个“大梁子戏场”,位于今天的人民剧场。民国时期这里曾经是“国立实验剧院管弦乐团”的团部所在地,因而它又被称为“中国交响乐团的摇篮”。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这个乐团的全体成员,曾多次在这里举行过世界名曲演奏会,为山城市民送来难得的精神食粮。乐团成员多数曾留学欧美,所以他们的音乐素养极高。这天排练时,团长郑志声将一个腼腆的青年带上指挥席。当开始排练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时,乐员们惊奇地发现这位青年指挥家居然可以不看曲谱而直接指挥。在以后的交往中,大家不禁被他谦和的性格和渊博的学识所折服。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青年便是大名鼎鼎的冼星海。
     1933年,作为特殊的票友,中国当时几个有名的电影明星还在这里唱了两天京戏,轰动一时。他们中有主演过《夜明珠》、《情奴》、《九死一生》等影片的吴素馨,也有汉伦影片公司的女老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武训传》中扮演慈禧的王汉伦。作为中国无声电影时代的影星,为了抗战胜利,他们白发地组织了这次义演。具体演出剧目有深受群众喜爱的《游龙戏凤》、《四郎探母》等。不过在他们中间,既能演电影又能京腔京韵地唱上几句的人首推周伯勋。这位曾在《风云儿女》、《塞上风云》、《上海二十四小时》中出演过重要角色的老先生是位高度近视,虽然他曾在《一江春水向东流》饰演交际花的干爹,与名演员陶金的对手戏也演得十分到位,但由于这次是在舞台演出,必需摘下眼镜、戴上“行头”。如此一来,他只好面对雾蒙蒙的一片,根本无法在台上走路。大家只好找把椅子让他坐下,只出声音不出人。一出《鱼藏剑》的战国戏也只能从头唱到尾,“列国纷纷干戈动……”,直到被人“杀死”。虽不抛头露面,但也过足了戏瘾。很多年后,有相识者还常拿此事与他打趣。当然,市民喜欢的川剧也不能少,很受欢迎的要数川剧名丑东方髡,他用重庆方言将《花子骂相》中的词改成有关抗日内容的唱段,更是唤起了大家的共鸣:“说日白,就日白,日个白来了不得。时而走东京,时而走美国,小小贼倭寇,妄想吞中国。占我好河山,人民在流血,奸淫烧杀掳,天天搞恐吓(音‘黑’),中华四万万,齐心了不得。一致来抗战,赶走强盗出中国,出中国”。
     现在这里是重庆城有名的电子一条街,无论白天晚上,这里都是人头攒动,热闹程度不减当年。只是那曾经辉煌的剧场早已是人去楼空。“人民剧场”只剩下一个破烂锈蚀的牌子,挤在众多的商店中,谁也不会注意它的存在。宴席早已结束,生活还在继续,长长的街道现在仍在演绎着长长的故事……
     明末清初重庆城通远门外的景象与今天我们看到的大相径庭。那里曾经是一片坟墓,人迹罕至,属荒郊野外。只有当重庆城赶场时才有一些小商贩从渝西各地走来,可通远门又是早开晚闭,客商们只好就近找地方打尖。不知不觉这条街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其实不管是谁只要常住在这里,久而久之便将这生土变成了熟地,然后埋祖坟、立宗庙、子孙磕头,“反认他乡是故乡”。兴隆街于是更加兴隆。以前的兴隆街附近还有纯阳洞、神仙洞、飞来寺几座庙宇,有和尚,有香客。枇杷山上还有一巨石,上仆一大锅,人称“盐锅骑石”,这些东西现在早已看不到了。由于地方局促,人的生存空间不大,因而这里的人多为生计苦恼,现在这里仍然是小商贩做小生意的风水宝地。特别是一到晚上,更是十分拥挤、热闹。人们在灯光阑珊下伴着家禽特有的味道津津有味地打麻将、斗地主,大呼小叫,好一幅“市井图”。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