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迅全传

鲁迅全传

  • 字数: 25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胡高普,王小川
  • 出版日期: 2013-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09912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7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他的人是“民族魂”,是“斗士”,他的骨头“很硬”,他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很正确、很勇敢、很坚决、很忠实、很热忱的少见的民族英雄”;说他的文字是“匕首”,是“投枪”,连敌人也敬畏他三分。 
内容简介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鲁迅的家族、童年、求学过程、爱情、友情和事业,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鲁迅,而不是一张简化的“脸谱”。
作者简介
胡高普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历史小说《秦皇》、纪实文学《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豪》、《国民党十大黄埔名将的很后结局》(合著)等多部作品。
王小川,自幼爱好文学,在靠前多家杂志上发表文章。如《“狡如狐,猛如虎”的不败战将胡琏》(《中国故事》),《容闳:中国留学靠前人》(《东方文化周刊》)等。 
目录
第一章 “官三代”的幸福生活
第一节 鲁迅的家族
第二节 幸福童年
第三节  三味书屋的求学时光
第二章 异地乞食者
第一节  突降滔天大祸
第二节 亲戚变脸
第三节  出路在哪里
第三章 洋务学堂的“愤青”
第一节  初到南京
第二节  乌烟瘴气的江南水师学堂
第三节  新式矿路学堂
第四章 日本的“疯狂”留学生
第一节  剪辫第一人
第二节  科学救国的理想
第三节  仙台学医
第四节  弃医从文《新生》流产
第五节  激进的文艺战士
第五章  媳妇是母亲给予的“礼物”
第一节  母亲娶媳妇
第二节  我也是鲁迅遗物
第六章  不做革命党人的革命者
第一节  师范学堂“木瓜之役”
第二节  教务长踢“鬼”
第三节  迷茫的革命者
第七章  寂寞挣扎的潜修者
第一节  教育部小职员
第二节  麻醉自己潜心苦修
第八章   《新青年》上的呐喊
第一节  发轫《新青年》
第二节  “五四”文化斗士
第三节  不做彷徨人
第九章  《阿Q正传》刺痛了谁
第一节  请勿对号入座
第二节  入木三分画国民
第三节  和青年一起《呐喊》
第十章 兄弟不是这样做的
第一节  突然反目
第二节  清官难断家务事
第十一章 因为爱情在那个地方
第一节   夭折的初恋
第二节   “淘气”的女学生
第三节   与“少爷”书信交锋
第四节   携手共艰危
第五节   神未必这样想
第十二章 对“革命策源地”的困惑
第一节   两地分隔常思念
第二节  莫名的情敌
第三节  不做“革命家”
第十三章 刀丛中觅小诗
第一节   论战“太阳社”
第二节  向全世界呼告
第十四章 永不宽恕的独行者
第一节   挺戟独冲锋
第二节  逝去的“民族魂”
参考文献 
摘要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字介孚,人称“介孚公”。同治辛未年(公元1871年),在他37岁的时候.中了进士,授官职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得到一个机会外放,到江西金溪县任知县。
    周福清的脾气很不好,喜欢骂人。上至皇帝老子下至子侄孙儿.都被他骂遍。他骂老佛爷是“昏太后”,骂皇帝足“呆子”,骂夫人是“王八蛋”。骂鲁迅兄弟三人是“乌大菱壳”。“乌大菱壳”是什么意思?绍兴是水乡,秋天盛产菱角。那时的人不像现在有集中收集果壳纸屑的习惯,也不怎么讲卫生,吃了菱角肉随手又把菱角壳扔回河港里。时间久了,水面上长时间漂浮着肮脏的菱角壳,黑黑的一片。乌,黑也。“乌大菱壳”实际上就是垃圾的意思,引申下去,就是废物。
    翰林外放知县,俗称“老虎班”,若论业务素质、专业技能F{然是很“硬”的,相当于现在有清华、北大文凭的人去当官。若是能碰到一位知人善用的好领导,是前途无量、大有可为的,可偏偏周福清碰上的长官是两江总督沈葆桢。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多受岳父的教诲,精于吏事、严于治官,而周福清素来者语刻薄、肆无忌惮.多少有些愤世嫉俗。严谨整肃、刚正不阿的沈葆桢对周福清这样的F属可没什么好果子给他吃。光绪四年正月二十四日(公元1878年2月25日),沈葆桢给朝廷上了一道折子,要“为特参不职之州县等官,以肃纪纲”。上到正五品的同知、知州,下到不人流的典史,包括周福清在内,共十二名属员。沈葆桢给其中九人的考语分别是“声名狼藉”、”心地巧猾”、“操守平常”、“既愚且诈”、“品行卑污”、“声名甚劣”、“性好招摇”、“溺于嗜好”、“性情躁妄”,建议朝廷即行革职,另两人“识昏才庸”和“年衰气惰”,请旨勒令休致。唯独给周福清的考语是“办事颟顸而文理尚优”,这样看来,考语有褒有贬,处分很轻,沈葆桢只是清旨“归部改选教职”,摘掉了他金溪县知县的顶子。
    知县改选教职.按当时的规定,只能在到任半年之内办理。周福清已经做了三年的金溪知县,早已过了半年的期限,不符合规定,只能按例以原品休致。好在吏部对于他的处理手下留情:“该员如情愿引见,应令该督等给咨赴部。”一年后,在江阿巡抚李文敏的引地下,周福清人京,捐升内阁中书。内阁中书是个从七品官职,做些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类的工作,经过一定年限,可外补同知或直隶州知州,或保送充任军机处章京,这对周福清来说,也是优选的结局了。虽然在京城做官,但内阁中书的俸禄并不多,据周作人回忆,“介孚公在京里做京官,虽说还不要用家里的钱,但也没有一个钱寄回来”,可想而知,周福清在京城做官十年.实际上日子清苦,直到他母亲去世才得以“丁忧”为名回家。
    周福清的元配夫人姓孙,也是绍兴人。周与孙氏育有一女一子,女周德,子周伯宜。周伯宜就是鲁迅三兄弟的父亲。1864年,孙氏病逝。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才刚刚十岁。周福清后来续娶了蒋氏蒋菊香,但是周福清与蒋氏关系并不好.他对这个妻子没什么感情,后来又因为一件事心生厌恶。
    周福清厌恶蒋氏,据说跟太平军有关。太平军打进绍兴时,乡民四下逃难。周家也不例外,举家逃避乡下。半道上,蒋氏被洪流般的逃难队伍冲散了,和家人断了联系。事后,她虽然被找了回来,但那段独自在外的经历说不清道不明,又无人为她作证。周福清固执地怀疑妻子是被太平军掳去了。一个年轻女人,被长毛掳去,会发生什么事?明摆着嘛。面对一个失了名节的妻子,周福清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因此周福清后来又娶了一房姨太太潘氏,蒋氏就成了名义上的正妻。周福清早已不把她放在眼里,每晚都睡在姨太太的房里。蒋氏自然生气,但也无可奈何。
    周福清在娶潘氏之前还有过薛氏、章氏两个姨太太。薛氏死得早,章氏叫章秀菊,她为周福清育有一子周伯升。潘氏叫潘大风,是周福清买来的,比他小三十一岁,是典型的老夫少妻,周福清买她主要是想让她照顾那死了娘的小儿子周伯升。奇怪的是,虽然他们之间的感情也不怎么样,但潘大风却是周福清从来没有骂过的仅有的几个人之一。周福清死后,她就离开了周家。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