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漫道南国真如铁:西南漫游记/民国文人地理丛书

漫道南国真如铁:西南漫游记/民国文人地理丛书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 作者: 侯鸿鉴
  • 出版日期: 2013-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8299915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14.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漫道南国真如铁(西南漫游记)》为“民国文人地理丛书”的一种,是我国近代教育家侯鸿鉴1933年为考察教育,漫游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诸省,出越南,再到香港的游记,主要记录了上述各地的教育行政及中小学教育状况、风土人情、山水风景等。
读者从侯鸿鉴专著的《漫道南国真如铁(西南漫游记)》中不仅可以了解当时各地的相关状况,而且还可把它当做一本不错的旅游指南。
目录
卷一
第一章 漫游前之杂记
第二章 江行琐记
第三章 九江学校及风景并杂志
第四章 南昌之参观及游览并杂志
第五章 南昌续志
第六章 自南昌至九江
第七章 庐山记
第八章 甘棠杂记

卷二
第一章 湖北
第二章 由汉口至宜昌
第三章 宜昌一瞥
第四章 由宜昌至巫峡
第五章 自巫峡至重庆

卷三
第一章 重庆
第二章 北碚之游
第三章 由重庆至成都
第四章 成都
第五章 由成都至嘉定
第六章 嘉定之游
第七章 蛾眉之游
第八章 由峨眉返嘉定
第九章 由五通桥至叙府
第十章 宜宾
第十一章 自宜宾至重庆
第十二章 重游重庆
第十三章 由重庆至宜昌
第十四章 宜昌
第十五章 由宜昌至汉口
第十六章 重莅汉口

卷四
第一章 湖南长沙
第二章 湖南教育
第三章 南岳
第四章 由长沙至汉口
第五章 归程
摘要
    第七章庐山记
    十月二十六日记
    庐山为江西胜地,即《禹贡》所谓敷浅原也。崇山峻岭,面积占八百方里。古今骚人雅士,登览是山者,无不欣赏其峰峦幽秀,烟云变幻。而夏秋之间,风景尤佳。是以四月至九月,游人往来不绝。其终年居住此山之人民则不多。自光绪二十年(1894年)后,欧美人之建筑房屋,为避暑计者日多,牯牛一岭,遂为租界。民国以来,中西士女来游者日增,工商事业亦日见需要,故建筑方面,多崇栖高阁之别墅工程,固日新月盛。而治安方面,应行办理之事,亦日见其多。此庐山管理局,所以不容不设立以为治理庐山各种事项之中枢也。余自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偕郏君勋伯来游一次,当时由警局长王君招待之。今日到此,管理局袁若庸秘书,以江苏同乡之谊,招待甚殷。回首廿三年前之情状,庐山之繁荣景象,固大胜昔年矣。(一)道路之修筑,(二)工商之发达,(三)公安、卫生之讲求,(四)学校之成立,凡此数点,皆余一到庐山,即感觉今昔不同者。迨抵管理局,偕袁秘书面谈后,又可一一分述之如下:
    (一)小学教育。庐山小学,余偕袁秘书、吴校长同到校中,参观各教室及阅各种记录等。觉此校优点甚多:1.吴校长颇有干才。到校未久,在此种特殊区域中,办理学校,有此成绩,殊非容易。2.教员六人,每人月薪三十元,均能合作。3.设备方面,应有尽有。4.各种簿册记载均详。5.学生壁报,得教员指导,颇能引起兴趣。6.各教员授课,态度均从容,学生反应亦可。7.联络家庭,有相当之研究。8.不收学费。此优点也。(按:此校经费每月二百八十三元。学生则夏秋多而春冬少,很多时九十余人,很少时七十余人,分四教室。一年二年均单式,三四年与五六年均复式。)此外,英侨办小学一,美侨办小学一,名匡庐小学。学生均西人及教会中子女,每校学生仅二十余人。各处私塾有十数处。余见一杨姓私塾,均读四书《女儿经》等,非设法取缔不可。
    (二)社会教育。管理局已拟于很短期间,设平民小学一校,夜学一校。俱乐部、民众茶园、阅报社等次第推行。约需经费四千余元,正在筹划中。
    (三)管理局之组织。局长周象贤,兼扬子水利委员长、黄河水灾委员主任,故局务由袁秘书负责代行。分设两课:靠前课,掌管财政、公安、工务、总务。第二课,掌管教育、土地、公用、卫生。全局职员,目前不满十人,事烦职重,治事非易。袁秘书处理有方,成绩颇著。
    (四)警务。共分四区,警士一百二十人,每日操练两次。倪署长、陈督察员及各分局巡官等,对于公安卫生,种种职务,固甚尽力;对于训练警士尤为注意。
    (五)管理局之经费。常年收入二万五千九百元,支出四万九千七百元,收支相抵,不敷二万四千元,由赣财厅补助之。预计三年后,可以收支适合。目前因不敷支出,故优惠八扣,惟警费教费,不折不扣。即此一端,可见袁秘书精于会计,治事有方矣。
    (六)工商业。工则石工、木工、轿夫、挑夫居全山人民三分之二。商则旅馆、饮食店、杂货店、书店、木器用具店等(旅馆中国人六处、西人三处、日人一处)。本年旅馆业,颇为发达,惟米粮柴炭,均由山下运上,价昂物贵。山居生活,程度甚高。
    (七)人民户口。调查终年住居山上之人民,约四千人,共九百户。暑天很多时,约达二万二千余人。
    (八)习俗。风俗之很好者,娼妓保证无。有鸦片赌博,禁令亦严。惟迎神赛会之风则甚盛。
    (九)气象及温度。晴多雨少,雨多雪少。每年统计二十年度,晴天一百九十五,阴天五十五,雨天九十,雪天二十五。湿度之优选时,八十七度,为七八月间,大力度优惠时二度至五度,为十二月至一月间。
    (十)住民种类。人民复杂,有军人,有达官,有富翁,有隐士,有普通人民,有苦工,有穷人,可见民性之高卑强弱,贫富贵贱不等,知识程度相差太觉悬殊。法律观念,普通民众,大觉缺乏。所以管理局欲推行一切事宜,殊为不易。
    (十一)税务之征收。正税以住屋捐、铺屋捐、芦林特区地税(俄人所……
    P60-6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