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滇康道上/民国文人地理丛书

滇康道上/民国文人地理丛书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 作者: 曾绍抡
  • 出版日期: 2013-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8299939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曾绍抡等人编著的『民国人文地理』丛书《滇康道上(滇康旅行记)/民国人文地理丛书》,该书为有名化学家曾绍抡一九四一年带领西南联大社会、政治、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系十名学生组成的川康科学考察团从昆明赴当时的西康和四川考察的考察报告,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行程和收获,很好地反映了沿途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
本书共包括《滇康道上(滇康旅行记)/民国人文地理丛书》和《入康记》两部游记。
目录
滇康遣上
引言
第一编 鲁车旧道
第二编 会理及其附近
第三编 西会道上

入康纪
自序
一 地方报
二 雨中别山城
三 成都怀古
四 两种成都人
五 “人海”
六 雅安的新工业
七 “擦尔哇”
八 雅安一月记
九 建筑中的雅富路
十 大相岭
十一 马的行列
十二 逃亡
十三 茶叶包
十四 飞越岭
十五 冷碛
十六 桥
十七 关于川康路
十八 风的故事
十九 仙人掌
二十 康定拾零
摘要
    自倒马坎茶棚前进,路却盘旋循石头路陡上山去。此一段路,几如上梯子一般,马行很好困难。“倒马坎”一名,即系由此而来。这座山系由暗红色的大块砂岩所构成;与原来的泥页岩山,颇有区别。半里不足,砂岩级路盘完,上到山顶,路改缓上,穿小松树林走。(山顶一带,是一片小松林,中以云南松很为显著。)绿林和豪杰,在我国似乎具有一种不可分离的关系。一到这里,同来的两位自卫队,面部表情,马上紧张起来。原来背着的枪,此刻拿在手里。低着头,弯着腰,持着枪,东张西望,以一种冲锋的姿势,摸着向前推进;一面吩咐我们,务必紧跟在一起走。途中走过一面高插的哨旗,我们想停下取一次气压记录,他们也不答应,连说此处过于危险,千万不可逗留。弄得我们没办法,只好一面走,一面拿出气压表看记录。一路唐老板和四川商人,哭丧着脸,如大祸之将至。
    如此紧张了两里多路,总算是到了有名的新山寺。此处山顶,是一片颇不算小的平地,在树林中光秃秃地露出来。平地将尽处,大路右边不远,有一座小庙挺出,那就是所谓新山寺了。不顾护送人强烈的反对,我们停下去逛此庙。这庙据说接近是一座空庙,连强盗也不住在这里面。庙的大门,背着大路。靠路的那一面,是它那粉刷很白的后墙。墙上用彩色画有一只小麒麟。旁边有拙劣的字迹,题着两句诗,说道:“来到新山寺,敬神要诚心。”我们想,大概强盗在附近杀多了人,特地来此拜神以求保佑。
    走到此庙门前,顿觉杀气森森。前个摸进大门去。此门半开半关。进门地上满是血迹,不免令我一惊。劈面在地上蹲着一座大香炉,四周血迹模糊,沿边插着许多鸡毛,骤看真是惊心惨目。问兵士说,这是本地人敬神的习惯,心里方才略为放下一点。继续向前摸进,一路提心吊胆,随时都期望有匪徒直蹿出来。一路平安无事,进到庙里专享的一座殿,里面供的原来是送子娘娘,神像上依然披锦挂红。我们想不到这位娘娘与强盗有何关系,除非是保佑他们多养几位小强盗。
    出来的时候,我们在庙后草地上合照了一张团体相。强盗们如果知道了,一定以为这一种莫大的侮辱。从庙前行,下到鹧鸪河边边,不过两华里的路。很初路在山顶地带,继穿小树林走,缓向下趋。此刻细看,本山山顶树林,主要地系由云南松、油杉与蛮青杠(本地人称为背栗树)所构成。途中护送的自卫队指给我们看,路旁便是前年工程师被剥光的地方。穿林缓下里余,路改陡  趋下山,两旁树木渐小。不到一里,即下到鹧鸪河滨,乘渡船过河。此处河  水泥浑,流得很慢,方向系由西北向东南流。自拖梯来,计三十九华里到此, 一直是溯此河而上。过河前进,则旋即离河行。过河后路右有一村,即名“鹧鸪”,亦称“小鹧鸪村”。今日途中,此处为餐站。但是村中并无饭 卖,所以我们又继续前进。    山歌应答
    在云南各地,乡下老百姓,都有一种唱山歌的习惯。这种习惯,和所唱的调子,大约原来系由当地土著学来,可是现在业已接近变成一种汉人的风俗,歌词也纯用汉字。每逢农忙,乡下男女,下田工作,往往会自行唱和起来。路过行人,如兵士等,也常会参加。此次途中,我们就亲身碰见过好几次。其中很有趣的一次,是在刚过鹧鸪河以后。
    新山寺脱险,渡过了鹧鸪河,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不禁轻松起来。  此处鹧鸪河,是禄劝县第二区与第三区分界的地方。过河即入第三区,路穿一片坝田前进。走了一里多路,看见田中有女子正在扯草。护送我们的自卫队,便对她们唱起山歌来。几次挑不动,正要向前走,一位穿着大红袄子的女郎,却白田中突然站起,停止工作,尖音高唱,以作回答。兵士们此番反而不好意思,倒想避开。还是我们做好事,叫他们不要躲,停下对唱一会儿再说,行程耽误一点也不要紧。于是这面开口便是一声“小妹”,那边唤以“冤家”。用一种四句一段的七字唱,彼此搭讪起来,互诉衷肠。女的问男的,是何职业。男的答说,年纪轻轻的,就当了兵,真是可怜。女的便唱:“当兵莫当大理兵,提起大理好寒心。……”(按:滇北传说大理人很风流,所以故意如此唱,以示挑逗)。这种音乐对白,听来怪有意思。不过他们和她们唱这类的歌,正和西洋人爱唱流行的爱情歌曲一般,不过借此消遣,并无任何深刻意义存乎其间。唱完的时候,很后一曲,从此相互答谢,谢对方唱歌,便此罢休。很难得的一点,是许多歌词,都是临时编的,虽则音调老是那一个调子。据他们说。如果“棋逢敌手”,唱个几天不停,并不算难。
    ……
    Page34-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