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图说地球环境故事/中华青少年科学文化博览丛书

图说地球环境故事/中华青少年科学文化博览丛书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 吴雅楠//于淼
  • 出版日期: 2013-04-01
  • 商品条码: 9787546395210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你奔跑在广阔的原野,仰望蔚蓝的天空,俯瞰清澈的溪流,远眺秀美的青山,放眼茫茫的草地、艳丽的花朵,环顾苍翠的树木、蜿蜒的藤蔓,满眼的姹紫嫣红,这就是你所生存的地球。它赋予了我们纯洁的自然环境。然而,诸多的环境破坏,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无泪的呻吟。这些色彩纷呈的地球环境,你知几何?《图说地球环境故事》主要介绍了大量的地球环境故事,透过人类对地球环境研究的热点成果、发展趋势,以及新学科、新观点、新发现、地质趣闻等方方面面来讲述地球环境故事,并通过列举地球环境影响人类生存间的重要事件,来倡导尊重地球、保护地球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科学理念。
《图说地球环境故事》图文并茂,是一本适合青少年的科普读物。本卷由于淼、吴雅楠主编。
目录
第一章
你了解所在的地球吗?
谁发现地球是圆的?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麦哲伦证明地圆说
地球第一个时代――冥古代
太古代――地球演化史中最初阶段
地球是个生命体?
保护地球迫在眉睫
第二章
那些和地球有关的新发现
恐龙灭绝大猜想
新发现地球的“孪生兄弟”
大量铜矿资源来自远古岩浆
地球的新“小伙伴”
地球上一部分大气源自太阳系
可能存在另一个地球
月球是地球的一部分?
第三章
探秘地球,拿起你手中的放大镜
地球史前生命大灭绝原因
新发现超级行星质量是地球8倍
“年仅”31岁的黑洞
新发现两颗地球大小的行星
“巨型蜻蜒化石”
5亿多年前“雪球地球”
地球上优选单细胞生物
第四章
揭开地球环境之谜
地球不是一个特殊的星球
为什么地球的火山还在不甘寂寞?
“地球升起”
触目惊心的地球环境污染
地球磁场逆转之谜
地球存在第八大洲?
优选湖泊罗布泊消失之谜
第五章
地质趣闻――影响地球环境的地壳运动
鸟类是由恐龙演化来的
独~无二的晚三叠世海相化石库
脊椎动物的“展览馆”
“天坑”
可以预测的地陷
世界最壮观的地质奇迹
第六章
地球发威,城市大“变脸”
400年前伦敦的一场大火
废墟上诞生的现代城市
芝加哥大火
1889年约翰斯敦洪水
消失的“德克萨斯的珠宝”
旧金山大地震
“鬼城”――切尔诺贝利
代价高昴的伊朗巴姆地震
印度洋海啸
卡特里娜飓风
第七章
环境破坏――地球宛如脱缰的野马
目前五次生物大灭绝
全球海平面上升
2015年全球地表水将枯竭
水破产是危言耸听吗?
两极冰川融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疾病肆虐
新冰河期将再次来到
第八章
地球与环境角力――你必须看的灾难片
《2012》
《难以忽视的真相》
《后天》
《愚昧时代》
《全球变暖大骗局》
《家园》
《改变世界的六度》
《未来水世界》
《龙卷风》
《完美风暴》
第九章
地球新发现――你不知道的奇特物种
邦加眼镜猴
蝰鱼
赤秃猴
玛塔龟
雾姥甲虫
低地斑纹马岛猬
美西螈
鹿豚
长鼻猴
角蝉
黑带二尾舟蛾
南非穿山甲
叶角蛙
鲸头鹳
星鼻鼹鼠
第十章
地球和环境――层出不穷的新发现
大风拯救了三个国家
冷湿气候使盛唐走向衰落
恶劣气候推动匈奴西侵欧洲
严寒气候三次拯救俄国
地球自己会“散热”?
现实版的“塔图因”
“地球日”的故事
第十一章
保护环境――别让地球不堪重负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雨林是“全球之肺”
热带雨林破碎化
吃汉堡,喝咖啡也毁林?
橡胶种植“蚕食”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蛙声不再如潮
保护雨林,我们能做什么?
第十二章
尊重地球――人类专享的家园
让全民低碳成习惯
“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你可以做些什么?
新世纪的环境展望
人口爆发:地球难负之重
迎接“太阳能时代”
最早的“环保部”诞生在中国
摘要
    地球是球形这一概念*先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但是他的这种概念仅是因为他认为圆球在所有几何形体中*完美,而不是根据任何客观事实得出的。
    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地影是圆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形的**个科学证据。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根据正午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和两观测地的距离,**次算出地球的周长。
    公元726年我国唐代天文学家一行主持了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利用北极高度和夏日日长计算出了子午线一度之长和地球的周长。16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仑领导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球形的。
    17世纪末,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认为地球应是一个赤道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1733年巴黎天文台派出两个考察队,分别前往南纬2度的秘鲁和北纬66度的拉普林进行大地测量,结果证实了牛顿的推测。
    20世纪60年代后人造卫星上天,为大地测量添加了新的手段。现已准确地测出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赤道周长和子午线周长分别为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低下去约24米。
    有人说地球像一只倒放着的大鸭梨。其实,地球的这些不规则部分对地球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看,它更像是一个标准的圆球。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号称“大西洋海军元帅”的哥伦布,经过240天远航探险,终于凯旋,消息传开,不仅轰动西班牙,也震撼整个欧洲。这是人类历目前首次完成横渡大西洋的壮举,甚至还发现了新大陆与新人种。
    哥伦布远航归来,受到英雄式的欢迎。王室像接待上宾一样,全体起立。女王几次向他致意,还赐给他一件崭新的海军元帅战袍。威望显赫的哥伦布,报告了探险经过后,全体跪下,齐唱赞美诗。
    41岁的哥伦布在受访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编年史家奥维多也在王官见证了哥伦布在历目前的丰功伟绩,他形容哥伦布“获此殊荣,当之无愧”。
    对于大西洋彼岸还有不为人所知的陆地,这对欧洲人来说,整个世界的概念,顷刻之间起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因为在这之前,人们都以为西班牙西岸是世界的尽头。
    也难怪哥伦布意气风发的说,他坚信“地圆说”,为了证实西航计划可行,他经过20年的努力,总算顺利完成――发现了几个无人知晓的岛屿。
    *让哥伦布一行惊讶的,乃是碰上他们从未见过的人种。这些土著人不黑也不白,哥伦布说是“红种人”,这与欧洲人在非洲所见的土著接近不一样。
    哥伦布忆述整个探险过程,是漫长而艰险的,庆幸无人葬身大海。远航开始于1492年8月3日黎明时分,他带领了90多名水手,分乘“圣玛丽亚号”、“平达号”及“尼纳号”三艘帆船,从巴洛斯港起锚西航。他们在茫茫大海中折腾了71个昼夜,一直到10月3日凌晨,才发现**块陆地。
    哥伦布深信他脚下所踩的陆地正是“印度”,为了寻找《马可?波罗游记》所说的“遍地黄金与满野香料”,他继续航行找新陆地。后来,因旗舰“圣玛丽亚号”触礁,他只好留下39人在海地设栅寨,建立殖民据点(即“圣诞堡”)。其他人则跟哥伦布在1493年1月16日,乘另两艘船回返西班牙。
    麦哲伦证明地圆说
    距今500多年前,西方仍相信天圆地方之说。麦哲伦就以实际行动,破除了人们的保守想法。向西行环绕世界一周,证明地是圆的。
    1519年9月20日,5艘船,265名船员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横渡大西洋来到巴西,接着沿南美洲东岸南下。这时已是冬天,麦哲伦决定过冬再继续航程。他是葡萄牙人,父亲是封建骑士,葡萄牙地处欧洲与地中海要冲,航运业发达,他从小就向往成为海员。16岁如愿以偿,进入海事局工作。
    冬天过去了,航队南下,经过南美洲南端海峡,这海峡就是后来以麦哲伦名字命名的麦哲伦海峡。
    过了海峡,便是一片风平浪静的**,麦哲伦欣喜之余,高呼:“就称它作太平洋吧!”
    就这样,一路来到菲律宾群岛,双方语言不通,刚巧随从中有来自马六甲者(这随从是麦哲伦早年东行到马来半岛探险时的向导),随从以马来语和菲律宾土著交流,双方居然能沟通。麦哲伦从而知道自己已绕过地表四分之三的海域,来到东方,也间接证实了地圆之说。P9-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