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梁书(全7册)/今注本二十四史/熊清元校注
字数: 206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作者: 熊清元 校注
出版日期: 2013-09-01
商品条码: 9787807525820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2215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
¥34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由巴蜀书社编辑出版的《今注本二十四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立项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是《二十四史》继乾隆殿本、商务百衲本、中华点校本之后,第四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成果。填补了《二十四史》有史无注的学术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二十四史》学术整理的四个阶段
1.清乾隆年四十九年,首次完成《二十四史》的系统整理,其成果是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史学界称之为殿本。
2.20世纪30年代,张元济先生在殿本的基础上组织整理增补勘校,由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的《二十四史》,史学界称之为百衲本。
3.新中国成立之后,由倡议,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由中华书局在殿本和百衲本的基础上重新勘校并加上标点,历经20年出版的《二十四史》,史学界称之为点校本(标点本)。
4.21世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立项,由有名史学家张政任总编纂,汇聚数百位史学专家集中整理,系统注释。由巴蜀书社编辑出版的《二十四史》,史学界称之为今注本。
二、《今注本二十四史》的特点
1.首次今注,填补二十四史有史无注的空白;
2.博采众长,在前人的基础上汇集当代数百位史学专家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和近期新考古发现;
3.史家注史,客观公正地还原历史真实面貌;
4.繁体横排,便于当代读者阅读。
5.研读原著的推荐工具。
内容简介
同以往《梁书》相比,《今注本二十四史?梁书》具有如下特点:
1. 与传统的注音、释意与白话翻译不同,《今注本二十四史》的特色在于史家注史。“今注本”不追求一词一义的杂芜注解,而在于理清历史脉络,对关键问题进行考辨论证,为研究者提供快速了解学术研究动态及准确把握历史事件提供方便。同时,也因其高质量的学术价值成为后来研究二十四史不可或缺的推荐资料。《今注本二十四史?梁书》的出版,填补了二十四史除前四史之外有史无注的空白,把对《梁书》及二十四史的研究提高到了新的阶段。
2.版本校勘
《今注本二十四史?梁书》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为工作本,取百衲本、三朝本通校,同时参校了其他七书二史和《通鉴》及其《考异》的相关部分;类书、总集、别集、新旧出土文物中与梁代历史及人物有关的内容,本书亦有取资;古今有关《梁书》的校勘成果,本书尽可能搜罗汲取,并在校注中注明出处。
3.校注特点
本书以卷为单元进行校注(《武帝纪》三卷为一单元除外)。在具体校注中,梁书原作者姚氏父子为避讳而改字者,本书一律回改,如“萧景”、“萧深藻”回改为“萧”、“萧渊藻”,一是为全书一致,二是为合于历史真实。各本确定有误之处,本书进行改正,并出校记加以说明;疑有误处,仅出校而不改原文。
4.繁简取舍
(1)人物
本书于《梁书》正文中之人物,同一卷中有传者不出注;史书中无传者,除关涉原文之理解外,一般不出注;史书有传者,一般仅简述姓名、籍贯、所在何书何卷,以备检索。职官方面,本书区别时代而作注。
(2)职官
六朝职官之名称、职掌、班品,屡有因革。本书皆区别其时代而作注。南齐及梁初职官品级,现存文献无全面完整之记载。《唐六典》及有关类书有所涉及,本书直接采用,注中不赘说明。梁天监七年以后职官,大体依《隋书?百官志》作注。注释大通三年以后将军名号班次时,则以天监七年革选时所定二十四班一百二十五号将军为准,注明某号将军与一百二十五号将军中之某班同班。
(3)地名
本书注州、郡、县,仅明其治所之今地所在,且今地之县以下,一般不注何镇;一般地名之今地则尽量具体。本书所言之今地,其行政区划大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95年版)为依据。个别区划有较大变化者,如重庆市从原四川省划出,不在此例。
5.各史互补
本书于《梁书》所载史料,有所补充、辩证。《南史》后出,且其梁代部分以《梁书》为蓝本。故本书一般不以《南史》补《梁书》。但《梁书》中史事不清,可引《南史》以释之者,本书有所参考。其他散见于他处之文献,且有史料价值者,则酌情使用,或转录,或简述而备索引,视其篇幅而定。
作者简介
作者为姚察、姚思廉父子。姚察(533—606),字伯审,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杭州西北)人,先后在梁、陈、隋三朝做官,参与修史工作。他在陈朝时,开始撰梁、陈二史,未成。隋文帝开皇九年(589),他又奉诏继续撰梁、陈二史。大业二年(606)姚察死,遗嘱子思廉继续完成这两部史书。姚思廉(557 —637),本名简,以字行,继承其父遗志继续修史,终于在贞观十年(636)撰成《梁书》。
目录
前 言(1) 杨华(1470)
例 言(37) 羊侃(1470)
主要參考文献(41) 子鵾(1483)
卷一 本纪第一 羊鸦仁(1485)
武帝萧衍上(1) 卷四〇 列传第三十四
卷二 本纪第二 司马褧(1489)
武帝中(97) 到溉(1493)
卷三 本纪第三 孙荩(1498)
武帝下(171) 刘显(1499)
卷四 本纪第四 刘之遴(1507)
简文帝纲(255) 弟之亨(1516)
卷五 本纪第五 许懋(1516)
元帝绎(281) 卷四一 列传第三十五
卷六 本纪第六 王规(1531)
敬帝方智(375) 子襃(1538)
卷七 列传第一 刘瑴(1542)
皇后 宗懔(1543)
太祖张皇后(406) 王承(1544)
父穆之(408) 褚翔(1546)
高祖郗皇后(410) 萧介(1550)
太宗王皇后(414) 从父兄洽(1556)
父骞(415) 褚球(1558)
高祖丁贵嫔(419) 刘孺(1562)
高祖阮脩容(428) 弟览(1566)
世祖徐妃(430) 遵(1566)
卷八 列传第二 刘潛(1571)
昭明太子统(433) 弟孝胜(1573)
哀太子大器(453) 孝威(1574)
愍怀太子方矩(456) 孝先(1575)
卷九 列传第三 殷芸(1575)
王茂(459) 萧几(1576)
曹景宗(468) 卷四二 列传第三十六
柳庆远(478) 臧盾(1579)
卷一〇 列传第四 弟厥(1586)
萧颖达(485) 傅岐(1588)
夏侯详(495) 卷四三 列传第三十七
蔡道恭(502) 韦粲(1595)
杨公则(507) 江子一(1603)
邓元起(513) 弟子四(1605)
卷一一 列传第五 子五(1606)
张弘策(525) 张嵊(1607)
庾域(533) 沈浚(1610)
郑绍叔(535) 柳敬礼(1612)
吕僧珍(540) 兄仲礼(1612)
卷一二 列传第六 卷四四 列传第三十八
柳惔(551) 太宗十一王
弟忱(556) 寻阳王大心(1616)
席阐文(560) 南海王大临(1620)
韦叡(561) 南郡王大连(1622)
子正(576) 安陆王大春(1624)
稜(577) 浏阳公大雅(1625)
黯(578) 新兴王大庄(1625)
族弟爱(579) 西阳王大钧(1625)
卷一三 列传第七 武宁王大威(1626)
范云(583) 建平王大球(1626)
沈约(595) 义安王大昕(1627)
子旋(633) 绥建王大挚(1627)
卷一四 列传第八 世祖二子
江淹(635) 忠壮世子方等(1628)
任昉(654) 贞惠世子方诸(1631)
卷一五 列传第九 卷四五 列传第三十九
谢朏(689) 王僧辩(1635)
弟子览(702) 子顗(1668)
卷一六 列传第十 卷四六 列传第四十
王亮(707) 胡僧祐(1671)
张稷(718) 徐文盛(1675)
王莹(727) 杜崱(1677)
卷一七 列传第十一 兄岸(1682)
王珍国(735) 弟幼安(1683)
马仙琕(742) 兄子龛(1684)
张齐(748) 阴子春(1687)
卷一八 列传第十二 卷四七 列传第四十一
张惠绍(755) 孝行
冯道根(760) 滕昙恭(1692)
康绚(769) 徐普济(1693)
昌义之(778) 宛陵女子(1693)
卷一九 列传第十三 沈崇傃(1694)
宗夬(787) 荀匠(1696)
刘坦(792) 庾黔娄(1698)
乐蔼(795) 吉翂(1701)
子法才(801) 甄恬(1705)
卷二〇 列传第十四 韩怀明(1706)
刘季连(805) 刘昙浄(1707)
陈伯之(814) 何炯(1709)
褚緭(829) 庾沙弥(1711)
卷二一 列传第十五 江紑(1713)
王瞻(831) 刘霁(1715)
王志(835) 褚脩(1717)
王峻(842) 谢蔺(1717)
王暕(846) 卷四八 列传第四十二
子训(851) 儒林
王泰(853) 伏曼容(1725)
王份(856) 何佟之(1728)
子琳(859) 范缜(1731)
孙锡(860) 严植之(1745)
佥(862) 贺瑒(1749)
张充(863) 子革(1750)
柳恽(873) 司马筠(1752)
子偃(878) 卞华(1758)
蔡撙(878) 崔灵恩(1759)
江蒨(880) 孔佥(1761)
卷二二 列传第十六 卢广(1762)
太祖五王 沈峻(1763)
临川王宏(888) 子文阿(1765)
安成王秀(896) 太史叔明(1765)
子机(907) 孔子袪(1766)
推(908) 皇侃(1768)
南平王伟(909) 卷四九 列传第四十三
子恭(916) 文学上
恭子静(918) 到沆(1772)
鄱阳王恢(919) 丘迟(1775)
子范(924) 刘苞(1778)
范子嗣(926) 袁峻(1781)
始兴王憺(927) 庾於陵(1783)
卷二三 列传第十七 弟肩吾(1785)
长沙嗣王渊业(935) 刘昭(1795)
子孝俨(943) 何逊(1798)
渊业弟渊藻(944) 锺嵘(1801)
永阳嗣王伯游(948) 周兴嗣(1814)
衡阳嗣王元简(950) 吴均(1817)
桂阳嗣王象(951) 卷五〇 列传第四十四
卷二四 列传第十八 文学下
萧昺(955) 刘峻(1821)
弟昌(964) 刘沼(1850)
昂(966) 谢几卿(1851)
昱(967) 刘勰(1859)
卷二五 列传第十九 王籍(1867)
周捨(973) 何思澄(1870)
徐勉(979) 宗人子朗(1872)
子悱(1003) 刘杳(1873)
卷二六 列传第二十 谢徵(1882)
范岫(1011) 臧严(1886)
傅昭(1017) 伏挺(1888)
弟映(1024) 庾仲容(1903)
萧琛(1027) 陆云公(1906)
陆杲(1035) 任孝恭(1910)
弟煦(1039) 颜协(1912)
卷二七 列传第二十一 卷五一 列传第四十五
陆倕(1041) 处士
到洽(1050) 何点(1919)
明山宾(1057) 弟胤(1928)
殷钧(1064) 阮孝绪(1942)
陆襄(1067) 陶弘景(1949)
卷二八 列传第二十二 诸葛璩(1955)
裴邃(1075) 沈顗(1958)
子之礼(1083) 刘慧斐(1960)
兄子之高(1086) 范元琰(1961)
之平(1089) 刘訏(1963)
之横(1089) 刘歊(1964)
夏侯亶(1093) 庾诜(1971)
弟夔(1099) 子曼倩(1974)
鱼弘(1104) 张孝秀(1975)
韦放(1105) 庾承先(1977)
卷二九 列传第二十三 卷五二 列传第四十六
高祖三王 止足
南康王绩(1112) 顾宪之(1984)
子会理(1115) 陶季直(1993)
通理(1118) 萧眎素(1997)
B376理(1118) 卷五三 列传第四十七
庐陵王续(1120) 良吏
邵陵王纶(1123) 庾荜(2004)
子坚(1135) 沈瑀(2008)
确(1135) 范述曾(2013)
卷三〇 列传第二十四 丘仲孚(2016)
裴子野(1139) 孙谦(2020)
顾协(1151) 从子廉(2025)
徐摛(1157) 伏暅(2026)
鲍泉(1162) 何远(2033)
卷三一 列传第二十五 卷五四 列传第四十八
袁昂(1167) 诸夷
子君正(1185) 海南诸国
卷三二 列传第二十六 林邑(2042)
陈庆之(1189) 扶南(2051)
子昕(1203) 盘盘(2063)
兰钦(1206) 丹丹(2064)
卷三三 列传第二十七 干陁利(2065)
王僧孺(1211) 狼牙脩(2067)
张率(1236) 婆利(2068)
刘孝绰(1255) 中天竺(2070)
子谅(1276) 师子(2075)
王筠(1277) 东夷
卷三四 列传第二十八 高句骊(2077)
张缅(1287) 百济(2084)
弟缵(1293) 新罗(2086)
绾(1339) 倭(2087)
卷三五 列传第二十九 文身(2090)
萧子恪(1345) 大汉(2090)
子恪弟子范(1353) 扶桑(2090)
子范子滂(1357) 西北诸戎
确(1357) 河南(2094)
子范弟子显(1358) 高昌(2096)
子显子恺(1364) 滑(2098)
子显弟子云(1366) 周古柯(2100)
子云子特(1371) 呵跋檀(2100)
子云弟子晖(1372) 胡蜜丹(2100)
卷三六 列传第三十 白题(2101)
孔休源(1375) 龟兹(2101)
江革(1386) 于阗(2102)
子从简(1397) 渴盘陁(2103)
卷三七 列传第三十一 末(2103)
谢举(1399) 波斯(2104)
何敬容(1406) 宕昌(2105)
卷三八 列传第三十二 邓至(2106)
朱异(1421) 武兴(2106)
贺琛(1432) 芮芮(2108)
卷三九 列传第三十三 卷五五 列传第四十九
元法僧(1459) 豫章王综(2111)
子景隆(1462) 武陵王纪(2117)
景仲(1463) 临贺王正德(2128)
元树(1464) 河东王誉(2131)
子贞(1466) 卷五六 列传第五十
元愿达(1466) 侯景(2135)
王神念(1467) 王伟(221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