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

中国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

  • 字数: 55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王凯 等
  • 出版日期: 2013-09-01
  • 商品条码: 97871121546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凯、陈明等编著的《中国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内容,综合报告对我国城镇化未来发展的速度和趋势进行了预测,对我国城镇化的质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对研究涉及的主要技术支撑体系进行了阐述,是我国城镇化研究从科学角度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专题报告则针对课题涉及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此次经整理出版的专题报告有6个,分别是: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研究,城市主要基础设施完备性评价研究,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研究,城市空间演化分析及情景模拟研究,基于遥感的城乡建设用地和重大设施要素识别技术研究,以及中国城镇化研究数据库系统开发研究。其中,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研究、城市主要基础设施完备性评价研究还分别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课题“中国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城市能源及其他基础设施完备性评价”的资助和支持。
目录
  上篇  综合报告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任务

  1.1  “十一五”以来我国城镇化的新背景

  1.2  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

  1.3  课题的技术路线

2  我国城镇化和城市人口的增速及趋势研究

  2.1  我国城镇化速度预测研究

  2.2  我国城镇化的趋势和拐点研究

  2.3  不同类型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研究

3  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特点研究

  3.1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一般特点分析

  3.2  117个案例城市城市建设用地特点分析

  3.3  结语

4  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研究

  4.1  城镇化质量的研究内涵和研究对象

  4.2  对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的研究

  4.3  我国省级尺度的城镇化质量研究

  4.4  我国城市尺度的城镇化质量研究

  4.5  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研究

  4.6  对提高城镇化质量战略措施的研究

  4.7  结语

5  研究的技术支撑体系

  5.1  异构数据库的元数据标准

  5.2  不同政策预景的空间动态模拟

  5.3  城市扩展动态监测遥感分析

  5.4  城市边界快速提取技术

6  提高本领域科研水平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下篇  专题报告

7  专题报告: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7.1  研究指标体系的意义

  7.2  人居环境建设的内涵与评价

  7.3  “中国人居环境奖”(含范例奖)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

  7.4  实施建议

附录A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8  专题报告:城市主要基础设施完备性评价研究

  8.1  城市主要基础设施评价体系

  8.2  城市主要基础设施评价体系运行结果及分析报告

附录B  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附录C  子系统权重的计算方法

9  专题报告: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研究

  9.1  数据来源及研究区概况

  9.2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

  9.3  城市扩展监测与分析

  9.4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附录D  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RS分析标准(草稿)

10  专题报告:城市空间演化分析及情景模拟研究

  10.1  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的基本原理

  10.2  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的模型开发

  10.3  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系统开发

  10.4  城市空间扩展模拟案例分析

附录E  由Matlab语言编制的DEA程序

参考文献

11  专题报告:基于遥感技术的城乡建设用地和重大设施要素识别技术研究

  11.1  基于遥感技术的建设用地识别

  11.2  重大设施要素、水域和道路识别及其监测

12  专题报告:中国城镇化研究数据库系统开发研究

  12.1  城镇化研究数据模型设计

  12.2  城镇化研究数据库系统设计

  12.3  城镇化研究数据库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摘要
    上篇  综合报告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任务

    1.1  “十一五”以来我国城镇化的新背景

    1.1.1  中央高度关注城镇化问题

      “十一五”以来,中央对城镇化问题持续高度关注,如在国家“十一五”规划(2006~2010)纲要中,专辟“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一章,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在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中央提出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等。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2008年年底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央对城镇化的战略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看作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同时,迅速出台江苏沿海、辽宁沿海、海峡西岸、关中一天水等一批区域规划和政策性文件,希望通过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推动国家内需的增长。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要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要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二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大中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继续发挥吸纳外来人口的重要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落户条件。鼓励各地探索相关政策和办法,合理确定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的规模。要坚持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原则,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健全城镇建设标准,强化规划约束力。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