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青峰遮不住的寂寞与徘徊
字数: 168.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 冯保善
出版日期: 2013-06-01
商品条码: 978780692880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
¥4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在明代中期社会,以山青水碧的江南为中心,产生了一个新的知识群落――山人诗人群。这一群落,迄于清朝结束,在漫长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内,都成为一个广为社会关注的复杂特殊的知识群落。他们终身为布衣,能诗善文,虽然自标山人,却不愿如山林樵子伐木丁丁,老死山中,更不愿意放弃他们在俗世间的恣意享乐与人生快意,而是频频出没,穿梭在都市与山林草野之间,既纵游着天下的山水名胜,享受着青山绿水的赏心怡情,又进出达官显贵的门下,靠打秋风获取钱财的馈赠,隐人迹之山市,食人间之烟火。他们中不乏不学无术之辈,也多有才情洋溢、经纶满腹之人。他们歌唱自然,吐露心中之声;又谄媚权贵,唱言不由衷之音。身为布衣,偏喜结交权要;独立于仕途之外,偏好相与仕途中人;不事治业营生,一样地吃喝玩乐――这便是明清山人诗人,一个在中国文化目前曾经有过的历史存在。冯保善编著的《青峰遮不住的寂寞与徘徊》分别从纵、横两个角度,既在总体上讨论了明清山人群落的生成,探讨了山人群落打秋风与其谋生的关系,分析了山人群落与历代隐逸之异同,辨析了山人们形形色色、各各不同的人格,阐释了山人们诗意的生活追求、对中国文化史的贡献;又以个案的观察,选择其中影响卓著者如孙一元、谢榛、徐渭、王登、陈继儒、李渔六人,次第论列,具体而微地展示了山人们人生及心路的历程。《青峰遮不住的寂寞与徘徊》期望通过整体与个案相结合的研究,对这么一个由时代造就,又不被时代所重,曾经在文化目前存在,也作出了特殊贡献,却鲜被后世子孙提及的落寞的文化群体,还原出其历史的面目,为他们作出一个更客观的,更忠实于历史事实的客观的评价。
目录
主编人语
内容提示
小引
上篇 徘徊在城市山林之间
山人不在山中住
岂亦心隐乎
总为稻粱谋
难以一节名
诗意地栖居
下篇 生命是一道河流
丘也东西南北人
百年一流寓
茅屋老畸人
在清浊之间
闲人不是等闲人
阿谁不知湖上翁
尾声
附录 共同走进一个特殊的群体
后记
修订后记
摘要
在晚明通俗文学大家冯梦龙编辑的民歌小调集《挂枝儿》里,收录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山人》歌,每每为学人们所称引,用以佐证晚明社会士风的走向堕落,以及用来说明当时社会的人心不古。而我自己的*初知道“山人”,并对山人群落有所了解,正有赖于这首打油之作。这歌中的描写,堪称生动绝妙,不妨抄录下来,以为奇文共赏:
问山人,并不在山中住。止不过老着脸,写几句歪诗。带方巾称治民,到处去投刺:京中某老先,近有书到治民处;乡中某老先,他与治民*相知。临别有舍亲一事干求也,只说为公道没银子。
在这首民歌的后边,有冯梦龙的批语:“描尽山人伎俩,堪与张伯起先生《山人歌》并传。余又闻一笑话云:有谒选得独民县知县者,一日,县公出,独民负之而行。至中途微雨,县公吟曰:‘命苦官卑没奈何,纷纷细雨一人驮。’后二句未就,独民请续之,云:‘口中喝道肩抬轿,手拖板子脚奔波。’县公曰:‘到也亏你。’独民遽放县公于地,对之打一恭而言日:‘不敢欺,其实本县的山人,也就是小的。’呜呼!此诗真堪做山人,山人只合抬知县也。孔子叹‘觚不觚’.余悲夫山之不山,而人之不人,故识之如此。”
山人歌与冯梦龙讲说的山人故事,很可以看出山人的若干特征来:高标山人,不住山中;能够写诗,亦称文人;狐假虎威,藉达官以自重;老脸皮厚,游走官府,帮闲篾片,惯打秋风。其引起社会关注,也说明山人在当时已然成为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现象,而非偶然的个例。所谓妙手丹青。不得不承认,这幅“山人画像”确乎绘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也的确揭出了晚明某些山人的灵魂本质,击中了“山人蛇”的七寸所在,写出了山人阶层无耻下作的一面。然而,画也只是漫画,漫画中的山人亦无非山人中卑劣的一小撮儿,又且无视其悲剧之成因,于是乎,就有失佛陀大慈大悲、度世之苦厄的情怀,而不免流于尖酸刻薄,不够厚道的一类。
贰 我们不得不在这里追溯一下“山人”所走过的历程,看看它究竟是如何形成产生、发展递嬗,也希望藉此能够进一步认清楚“山人”*真实的面目,并从根本上真正能够了解“山人”这一特殊的知识群落。
“山人”一词,见之于文献记载,当以《左传》为*早。“昭公四年”有载:“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在没有冰箱空调的春秋时代,冰的取用,是要讲究时令,也需要具备享用的资格的。山人在深山峡谷中凿来的冰块,县正运输,舆人交付,隶人收藏。祭祀祖先、奉献羔羊的时候,才打开冰库。一国之君“当仁不让”,*先使用。到了七月流火的大热季节,冰的分配宣告结束。在国君以下,从大夫到他们的妻子,还有老弱病疾的人,是都可以分些冰来,用以降温纳凉的。
这条文献里所说的“山人”,又称虞、山虞、司木,是一种职官名,掌管山地政令,通俗点讲,就是管理山林的官吏。倘若真的如学人所说:“‘士’在古代主要泛指各部门掌事的中下层官吏。”(参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那么,“山人”似乎也应该很早就与“士”发生了关系,还是学在王官的时代,它就已经属于士人的组成部分了。当然,这时期所谓的士,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阶层,尚存在着不小的区别,是远不可等量齐观的。
此外,“山人”一词,叉见于《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而这里的山人,则应当是指山居之人,山林草野的百姓,这却应该是“山人”一词*原始的本意。
总体说来,在隋朝以前,文献中所谓的“山人”,大抵就指的是山野草民,平头百姓,基本上与所谓的知识阶层无涉。还是进一步来看一下文献中的有关记载文字:
苏峻之乱也,(桓)彝纠合义众,欲赴朝廷。其长史裨惠以郡兵寡弱,山人易扰,可案甲以须后举,彝厉色日……
――《晋书》卷七十四《桓彝传》
尚书令刁协奏日:“臣等伏思淮北军已失不速,今方盛暑,且涉山险,山人便弓弩,习土俗,一人守厄,百夫不当。
――《晋书》卷八十一《蔡豹传》
(李)洪之芟山为道,广十馀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凉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
――《魏书》卷八十九《李洪之传》
P2-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