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灯下漫笔"红楼"
字数: 240.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吴雄伟
出版日期: 2012-10-01
商品条码: 978720206165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
¥3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吴雄伟所著的《灯下漫笔红楼》是一本研究《红楼梦》的专著,是作者数十年潜心研究的可贵结晶。从《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人文价值、人物形象塑造、红楼释疑、红楼探讨等多个视角.开掘《红楼梦》深邃的思想文化内涵。《灯下漫笔红楼》观点独到,分析透彻,语言简洁明快.在诸多评红著作中独树一帜。
目录
第一辑 红楼总论
一、宝、黛、钗之惊世之笔
二、“护官符”最终护不了自身
三、丫环的命运离不开主子的命运
第二辑 人物群像
四、贾宝玉的人生道路
五、诗神林黛玉
六、难解的“白首双星”
七、前后两个妙玉
八、林黛玉是不是好看
九、贾母无为而治
十、论贾妃
十一、探春不认生母是否有理
十二、李纨绝不是“槁木死灰”
十三、王熙凤是否是管理天才
十四、评王熙凤害死尤二姐
十五、秦可卿是怎么死的
十六、荣府的三位“太太”
十七、贾宝玉的“意淫”怪癖
十八、林黛玉与刘姥姥“共舞”
十九、好一个“爱语慰痴颦”
二十、开到荼蘼花事了
二十一、迎春的人生哲学
二十二、尤氏三姐妹
二十三、评赵姨娘
二十四、呆香菱
二十五、鸳鸯的“爱情”
二十六、不可小觑的村姥姥
二十七、贾雨村与官场现形记
二十八、没落贵族的双重人格
二十九、鸳鸯的得理让人与晴雯的得理不让人
三十、晴雯麝月共有的姨娘梦
三十一、三对小人物的爱情
第三辑 红楼释疑
三十二、大观园的分房方案
三十三、贾府的财政开支
三十四、林家的财产去向
三十五、从琪官身上看“男色之风”
三十六、“打狗”不看主人
三十七、解“一从二令三人木”
三十八、《红楼梦》写的是哪个朝代的事
三十九、第一回矛盾之处
四十、从紫鹃出场说起
四十一、贾妃的“存年”
四十二、书中的南腔北调
四十三、非凡“红楼”
四十四、语言大师曹雪芹
四十五、“宜人”与“恭人”之争
四十六、有一处文理不通
四十七、两个字的改动
四十八、为何要“杜撰”
四十九、时间上的空白
五十、宝玉喝冷酒
五十一、贾瑞与秦钟的病
五十二、从露、霜风波看贾府
五十三、茉莉粉闹剧中的是是非非
五十四、欢乐中的悲哀
五十五、不奴隶,毋宁死
五十六、贾府吃的是什么
五十七、关于吃药
五十八、大户人家的祭祀是咋回事
五十九、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第四辑 探问红楼
六十、贾府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六十一、《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六十二、曹雪芹的生卒时间
六十三、曹雪芹的诗友写了哪些有关他的诗
六十四、《红楼梦》的版本
六十五、《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
六十六、脂批对后半部之“透视”
六十七、“尚属接榫”还是大为背谬
六十八、“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摘要
一、宝、黛、钗之惊世之笔
《红楼梦》用极其浓重之笔墨,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封建家庭中分化出来的“异类”,这么说是有一定根据的。他们决不是由于天赋,而是现实生活的教育和启示。林黛玉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是前科探花,放任巡盐御史,母亲出身贾府,可谓名门望族,但由于父母过早亡故,成了一个孤儿,寄养在舅舅家。虽然物质条件丰富,精神上却受到了寄人篱下的凄苦。如她在《葬花词》中所说的那样:“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第27回)有知心话没人谈,有苦恼无人理解,特别是在婚姻上无父母亲做主,陷入苦闷。一个女孩,到了成熟年龄,虽然衣食无忧,但婚姻上没有人给以理解,这是对其生命的摧残。贾宝玉是作者精心创造出来的一个特殊人物,他虽然出身在富贵豪门之家,受到了贾母、王夫人的溺爱和父亲贾政的严厉管教,而他的思想却没有按照封建家长的要求发展。作者曹雪芹杜撰了一段故事,说宝玉原本是女娲炼石补天的一块石头,三百六十五块都去补天了,只剩下一块无才补天,弃之荒郊,但石头经过锤炼,灵性已通,自来自去,自怨自愧,日夜悲哀,对现实十分不满。后来经过僧道超度,携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投胎来人问,因此一生下来就因未得补天而怨恨满腹。这有着明显的宿命论色彩的烟幕,其实贾宝玉是作者曹雪芹自身的精神寄托。据考证,曹雪芹从小生活在贵族家庭,曹家原是满族皇帝之包衣(奴隶),随努尔哈赤进关,其曾祖父、祖父、伯父、父亲三代四人在康熙年间都是皇帝的内务府官员,世袭江宁织造。也就是为皇宫采购衣物织物的官员。但到他父亲这一辈就被抄家败落下来了。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职江宁职造府。祖父曹寅,幼时曾伴读康熙,后为康熙侍卫,袭江宁织造,他的文化修养很高,是当时江南文人学士的优选者人物。他有一个儿子曹?,在曹寅死后继任江宁织造,但三年后死了。曹寅有一个孪生兄弟曹荃,早死了,留下四个儿子,大儿子名叫曹?,在曹?死后就由曹?继任江宁织造这一官职,曹?就是曹雪芹的父亲。康熙死后,雍正即位,曹家便失却宠信。康熙晚年为政以宽仁为尚,清朝的吏治和社会风气变坏,官员贪污、侵欠、挪移钱粮问题日益严重。雍正嗣位后,一方面严惩政治对手,另一方面决心整肃吏治,稽查亏空。曹?被查出大量亏欠,到雍正五年被免职,接着就被抄家,曹?一家被迫迁回北京,当时曹雪芹才13岁。因此,他对于在江宁的豪华生活,即所谓的“秦淮旧梦”是熟悉的,而一下子由贵族公子生活跌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贫困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形成了他的愤世嫉俗性格,成了一个“异类”。
那么后来进人大观园的薛宝钗呢?她与他们是什么关系?是毫不相干,还是三角恋爱,还是别的什么形式?
曹雪芹写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系后人所作。曹氏对其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关系及他们的结局作如何处理,多少年来,红学家们诸说纷纭。曹雪芹本人似乎也估计到他的鸿篇巨著没写完就会死去,所以在书的开头第5回就安排了一个插曲:“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用含蓄的诗和歌点出了《红楼梦》的结局。这就给后人研究《红楼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其中对宝、黛、钗的关系,曹雪芹是这样描绘的: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终身误》)
其中两句很为重要:“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简单说就是,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后,宝玉念念不忘死去的林黛玉,宝钗遭到了冷遇。
在贾府内,宝、黛相爱,这是众所共睹的事实。宝玉与黛玉是姑表兄妹,因黛玉的父母早逝,只孤身一人,所以只好进京来到荣国府,寄养在舅舅家,外祖母史太君对黛玉十分怜爱。宝、黛见面,恰如“远别重逢”,初次相见,宝玉就闹起来狠命砸那块玉,原因却是“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玉)”(第3回)。贾母要把宝玉从碧纱橱挪出来住到贾母的套间暖阁,让黛玉住碧纱橱,宝玉却执意住在碧纱橱外间,与黛玉相邻,才相见就表现出很强的亲和力。林黛玉虽然性格上有小性儿,但本质善良,表里如一,从小受到良好家教,知书达理,才气如虹。这两颗年少之心互相碰撞,渐渐萌生出情爱,是很正常不过了。黛玉进贾府后与宝玉“一桌吃、一床睡”(第20回),长期耳鬓厮磨,虽“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第5回),然宝玉稍明时事,“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闺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而林黛玉“也每用假情试探”,因此两假相逢,“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争”(第29回),甚至吵成了“乌眼鸡”(凤姐语)。但两人终于迈过“九溪十八涧”,攀越“十八盘”,登上了爱情的“玉皇顶”。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