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不要我的人生,再错过这美好

我不要我的人生,再错过这美好

  • 字数: 1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作者: 吴淡如
  • 出版日期: 2013-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43175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3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华人情感闺蜜”吴淡如写给都市女性的私房书:与美丽的您谈美食、论时光,说爱情,聊梦想。岁月太瘦,指缝太长,错过了,会遗憾。经历过,才耀眼。
●引发情感共鸣,不再错过人生美好:很多都市女性,为了更好的生活,拼命挣钱;为了更高职位,玩命工作。甚至为了幸福小家,牺牲自我。一切虽无可厚非,但有一天发现再找不到自我。在本书中,吴淡如记录了自己在路上的各种遇见和感悟,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她对自我内心的遵从,而其实也是都市女性所需要的。忙碌之余,别忘了自我,人生有太多的美好不能错过。
● 唯美设计,精致装帧:双封设计,全彩四色印刷,图文结合,是都市女性轻松阅读的私房书,还可以作为礼物送给闺蜜。
● 畅销佳作:台湾诚品、博客来、金石堂书店销售冠军。
内容简介
“国民情感闺蜜”吴淡如写给女人的私房书。
吴淡如亲历巴厘岛、南极、巴黎、丹麦等地,将自己的各种经历、感悟写出来与读者分享。在路上,她享受了美好时光、旁听了他人的故事、锻炼了自我毅力、品尝了人间美味……她说,这是人生不能错过的美好。跟随作者的文字,不仅有一种亲历的感觉,更能给我们更多人生思考,珍惜当下,不能错过人生中的各种美好。
作者简介
吴淡如,台湾知名作家、节目主持人。她做到了主持节目、著书两不误,并以高产著称,且大都是畅销佳作。她也是台湾文坛上排行第一的畅销书女作家,被誉为“台湾畅销书天后”“国民情感闺蜜”。她总是克制不住出去走走的冲动。在路上,她享受了自由与浪漫,旁听了故事与经历,感知了勇气与奇迹……而这些,都是人生不能错过的美好
目录
序言
找寻,好看的自己  001
   人生的责任总是日益沉重,不是想要走开就能走开的。但无论如何,每一次“说走就走”的潇洒仍然使我难忘,梦想的火未熄,仍在我心。
第一部分  遇见爱情  007
   年少时喜欢上一个人会奋不顾身。现在,遇到爱情更多的是理智。日复一日,我曾怀疑自己能否再因爱心动。在路上,遇见爱情。以为丢失的激情,再次回来。原来,爱情与浪漫是每个人心底的悸动。
第一章 巴黎,激情之都,分手之城  010
第二章 智利,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026
第三章 威尼斯,情定日落桥  042
第二部分  发现美味  057
   食物入口的刹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一种处在太平盛世的感觉,一种把大自然尽收唇齿的感觉,更是一种活着真好的满足。没有人拒绝得了这美味诱惑。
第一章 唇齿留香的大田原牛肉  060
第二章 灵魂知己威士忌  070
第三章 城市的记忆咖啡馆  082
第四章 随处有美食的京都  098
第三部分  享受时光  113
   时光不停留,季节不停息。城市的快节奏,掩盖了时光流逝,不经意间或许就是华发染青丝。用心感受四季更替,体验生命的轨迹,你会发现原来生活还有这么多美好是我们不曾珍惜。
    
第一章 四季,各有风景  116
第二章 丹麦,童话依旧在  136
第三章 巴厘岛,慢生活  150
    
第四部分  重拾勇气  169
   我们常常,让顾虑凝固了脚步,遐想淹没了行动,到头来唏嘘慨叹,一切止于想象。其实只是欠了那么点挑战自我的勇气。
   而当迈开脚步,鼓足勇气,去冰雪封藏的南极,与鲨鱼同游水族箱……我体会到了想象不到的美好。
第一章 南极,我与梦想有个约会  172
第二章 冰雪情书,我在南极写给你  188
第三章 游泳,奇妙的冒险  206
后记
享受,优选的时光  217
    旅行,不安全、不适切,也不舒服。可是我还是常常一个人旅行,也偏好一个人旅行。
    就好像候鸟不得不飞翔。
摘要
    巴黎,激情之都,分手之城   初春,我终于又回到了巴黎。    我用了“回”字。因为它对我意义非凡,被我视为心灵上的故乡。当年离开时,曾经发誓,每年都要回去。    但誓言总是变成空话,现实多么磨人。有好些年,我太忙,没有时间造访,平均起来,大约是三年一盼吧。    这回,我通过网络,租了一间塞纳─马恩省河左岸的公寓,三百年历史的公寓??巴黎一间寻常公寓的身世,都比许多国家的古迹历史悠远。要判别房子的年龄并不难,老房子的楼梯都是倾斜不平的。    骑着重型机车、造型很现代的房东说,这是他母亲的房子。公寓里头有好多旧东西,随随便便一个烛台,都传了好几代。    四楼,从窗口可以看见圣母院的屋顶。钟楼怪人的圣母院。    星月皎洁时,几乎可以听见天使在歌唱。    在巴黎,我并不从事任何观光行为。我想假装自己是个归人,不想只像个过客。    每天早晨,散步到传统市场,买新鲜的奶酪、橄榄、蔬菜和烤鸡,带一瓶葡萄酒回到住处。有阳光的天气,就到塞纳─马恩省河畔走走。巴黎人对阳光十分敏感,冬春之交,阳光探出脸后,不到十分钟,河畔已经挤满了人??各种年纪的情人。    他们在白桦树旁,看着河中的游船载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含笑挥手;或闭目养神,好像聚精会神地吸收着阳光的热量。    中午,我会预约一家好餐厅。    我的胃口不大,最适合吃午餐。况且,午餐的套餐最划算,侍者也不会虎视眈眈地站在一旁,你得每吃完一道菜,就点一杯不同的酒。    我总是搭地铁去吃饭,然后慢慢地走回来。圣母院对岸,是巴黎的心脏,不管在东西南北,我会揣个指南针在怀里,千里迢迢走回住处,顺便消耗掉方才吞噬的卡路里。    一边走,一边静静欣赏巴黎。    结了婚的未必是情人,情人未必想结婚,这就是巴黎。巴黎,几乎只有一半的人愿意结婚。    竞选总统失利、法国好看丽的政客罗雅尔,和她的男人生活了近二十年,生了四个孩子,始终没有结婚。选后,嫌隙丛生,她和情人说散就散,一点也不留恋。她指责他用情不专,助选也不用心。    多么巴黎式的感情,再漫长都可以瞬间无情。不结婚是对爱情的浪漫,分手时立即面对现实。    巴黎人能够接受感情样貌,比全世界的人都丰富许多。    二十五岁那一年,我在法国居住,到巴黎时,总寄居在一位好心的东方研究学者家里。    他和女友同居了二十年,就是不肯结婚。    他说,梦里都知身是客,他知道这里永远是个异乡,东方人不能够真正被它深深拥入怀里。可是,他打算一辈子住在这里。    因为巴黎人爱说他人的八卦闲话,却不会给人压力。在巴黎,他有挣脱传统的自由,有一辈子单身的自由,有不接受安排的自由。    当时他已年过半百,嗬,还是那么叛逆。    巴黎是一个,你再老都可以叛逆的都市。    巴黎对叛逆是宽容的。一切改变人类文明的艺术与哲学主义,都在巴黎的怀抱里牙牙学语、渐渐茁壮。古老的巴黎,是一个包容量优选的菜市场,它喜欢奇形异状的新鲜蔬果。    如果西班牙的精悍青年没有到过巴黎,他不会成为毕加索。    如果萨特和西蒙?波伏娃没有在这里相遇,或许不会有存在主义,也不会有女性主义。    这是它最值得自傲的浪漫。    有人说,它是最浪漫的都市,但也有人说,它是最现实的都市,处处死要钱。没钱的人不时遭受歧视眼光;没钱连上厕所都困难。    二十五岁那年,巴黎以一种既温暖又冷酷的姿态,呈现在我的生命相簿里。    温暖又冷酷,浪漫又现实??许多冲突的元素,永远在这个拥有千万人的狭小城市里撞击。    这次回巴黎,某天,走过唐人街的广东餐厅时,我不由得想起以前在巴黎认识的一个新加坡女孩。    和我一样,受了海明威巴黎的飨宴的感召,我们不谋而合地相信,只要在年轻时到过巴黎,我们心中,才会带着一个永恒的盛宴。    那一年,她二十六岁,纤细苍白,来巴黎,本来是为了学建筑设计。    她和一般从小上英文学校的新加坡人不同,她的母亲是中文老师,因而她从启蒙时期就会背许多唐诗。    这或许是我们之间的桥梁。她很文静,但也很热情地帮助我熟悉环境。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和一个香港男孩在一起。    人是很奇妙的,命运不同,缘分却深。两个东方人,千里迢迢跑来巴黎相遇。    香港男孩比她年轻几岁,大学刚毕业,两道浓眉,很高很瘦,一脸稚气。两人住在一起。    在巴黎,留学生情侣住在一起,不会有人管。    而我是在她忍不住的哽咽中,才知道她的故事。    “其实我在新加坡,很早就结婚了。”她说。    知名大学建筑系毕业,从小对建筑有天分也有梦想,她想要成为像柯比意一样的建筑师。在家人的殷切期盼中,她嫁给一个一直对她很好的中年富商。    华人世界,小康之家,都希望女儿能够靠着婚姻将人生平反。    丈夫对她很好,仿如女儿般宠爱。她说她想来巴黎,他成全了她。    而她到了巴黎,才发现,其实她不是真爱他,也不能够爱他。    她选择放逐巴黎,忘记她的南洋故乡。    为了香港男孩,她宁可做一个没有故乡、没有亲人的人。    可是,巴黎不只有莺语呢喃的香颂,还有异乡人处处要面对的冷酷生活。为了爱情,她放弃设计学院的学业,抹掉了所有与过去通讯的管道。    为了爱情,她也忘了他是穷学生,没有社会经验,也没法支撑生活。他们靠着她原有的丰厚盘缠,过一日是一日。    她不再怀有变成知名建筑师的梦想,而是成为了一个厨娘。    她知道哪个肉贩的牛肉新鲜、大力度优惠;知道哪个超市的早餐玉米片可以省一两块法郎;知道哪家餐厅可以用大力度优惠的价格,安抚华人对故乡食物贪婪的胃口;知道怎么样用唐人街商店里有限的原料,为他烤一只广东烤鸭。    我吃过她的广东烤鸭??那真是一只味道奇特的鸭子啊。广东明炉烧鸭,不是法国式的传统烤炉烘得出来的,要那么廉价原料入味肌理,也并不容易,连鸭的素质都大不同。    那只是一只有香料味道的鸭子,没有明炉烤鸭那澄亮的外皮与肥美的油嫩。    但我不忍心说,那不是一只广东烤鸭。    那是她的爱,不是做给我吃的,是做给她的情人吃的。我只是一个不重要的见证者罢了。    她和他过了两年。然后,她决定回家。    不是谁变心的问题。那一日,她在我面前痛哭,说了她的决定。    她的哭声让我漂泊的彷徨更加不安,像鞭子一样在我心头抽打,仿佛也在逼我面对现实。啊,何去何从呢,异乡人?    异乡人在巴黎,温饱都难。    “他提醒我,该结束了。我不能一辈子当厨娘,这不是我来巴黎的梦想。”她说。    警钟的响起很简单。还在念书的男孩,有一天很高兴地在一家中国餐厅的布告栏上,撕了个电话号码回来。他对她说:“有人在为小孩征中文老师,要不要试试看?”    男孩想得应该不复杂吧?这样,或许可以开源,让她不要为荷包消瘦愁眉苦脸。    二十六岁的她,却因此狠狠地被敲了一记。她记起自己的梦想了,她到巴黎,是为了要成为一个建筑师,不是为了来教汉语。为了他,她是否能持续牺牲自己优选的愿望?    “是欲望,还是爱?如今我也分不清了。”她说。    了解一个人,才是爱情;不了解却还相聚,那么只配称作欲望。我回头想,我和他在一起,只是因为我贪恋他的青春,想满足我的爱情渴望……他不了解我,竟以为我的人生志愿是为了教人写中国字……若是如此,我的梦想,必然有朝一日会从暗处现身,等着嘲笑我的失落。    于是,她不告而别,离开情人。    那一年,我和她挥手道别,看着她两眼哭得红肿,进了机场。    她舍不得的不是我。她哭,是因为她与爱情诀别。    这是很久以前的故事了。现在,她已成全梦想。我在新加坡曾见过她一面,年岁在她脸上多了一股干练之气,她身边有了完美的事业伙伴和灵魂伴侣。    她绝口不提从前。我知道,我也不会提。    “我们以前真傻。”    与我告别时,她淡淡地说。这是她对自己巴黎岁月的专享评论了。    这个故事在我记忆中尘封了很久。别人的故事,伤心的是我。    伤心的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青春莽撞。在巴黎,每个笑容平淡的人,都可能有一个波涛汹涌的爱情故事,埋在记忆里。    你知道的,我不想用食物或古迹来描述巴黎。我宁愿说它是激情之都,分手之城。它是永恒的盛宴,但如果你在年轻时到过巴黎,它也将成为一场总与你若即若离的欲望风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