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歼击伏击

歼击伏击

  • 字数: 2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方兴东,郭开森
  • 出版日期: 2013-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36254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9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13年6月,震惊全球的“棱镜门”事件爆发。网络空间安全问题第一次生动真切地、触目惊心地放置在每一个国家,甚至是每一个人面前。面对美国政府及竞争对手就威胁美国国家网络安全的指责与刁难,华为是如何应对及应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醒。本书回顾十年间华为思科之间的摩擦斗争,挖掘隐藏在竞争背后的内幕。深度剖析华为为何在开放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反之,昔日的王者思科是如何在并购中壮大,却又令人疑惑地走向了封闭之路,从巅峰滑落。
作者简介
方兴东,西安交大本科硕士,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国博客教父 博客中国创始人、 WEB2.0倡导者。互联网实验室、博客中国(blogchina)和义乌全球网共同创始人兼董事长,出版过《21世纪的书》、《IT史记》、《博客》、《起来——挑战微软霸权》和诗集《你让我顺流飘去》等20部著作。曾为《南方周末》、《计算机世界》、《信息产业报》、《财经时报》等媒体的专栏作家和特约记者。
郭开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网络营销专家、有名媒体人。在IT和财经媒体领域工作10年以上,是70年代中生代媒体传播方面的专家。2000年起开始从事IT和财经新闻报道,曾参与创办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其文章风格曾以锋利、深度和内幕著称业内。随后担任过新浪网科技频道副主编、IT专家网总经理等职务,2005年创办玄鸟传媒,致力于新媒体营销和传播事业。
目录
第一章  惊动美国国会的中国企业
第一节  一场特殊的听证会
第二节  一封寄往国会山的公开信
第三节  11个月的漫长调查
第四节  惊天内幕
附录
思科推动对华为中兴调查(《华盛顿邮报》)
封杀华为,国会山的利益图谋(《中国经营报》)
第二章  华为思科首度碰撞:一场专利诉讼
第一节  硅谷传奇
第二节  中外专利诉讼第一案
第三节  惊醒者
附录
2003专利诉讼案时间表
思科之诉(《财经》)
华为与思科的商业游戏(《IT经理世界》)
第三章  华为的成长 终成思科头号劲敌
第一节  十年沉浮
第二节  150亿……
第三节  “下乡”与“出海”
第四节  少不了你
附录
被低估的华为终端(《商业价值》)
第四章  华为的企业文化
第一节  孤独的追梦人
第二节  “都是为了您”
第三节  昨夜星辰
第四节  开放?妥协?灰度
附录
华为的冬天
任正非:理想主义者的胜利
第五章  华为与国际巨头的竞合战略
第一节  蚍蜉终撼大树
第二节  不受欢迎的“舞者”
第三节  寻找护城河
第四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附录
华为:中国制造的艰难国际化(《经济观察报》)
第六章  大起大落思科这十年
第一节  昔日霸主
第二节  龙潭虎穴:互联网泡沫
第三节  中国高地
附录
思科:修正式转型(《经济观察报》)
第七章  华为思科之战的警示与启示
第一节  搭建信息城堡
第二节  远洋之帆
第三节  “硬骨头”还靠“硬功夫”
附录
“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
后记:思科华为十年之战,中美高科技竞争晴雨表
摘要
    第一节 一场特殊的听证会
     亚洲、拉美、非洲、欧洲……当全球五分之四的电信运营商,将信任票投给华为、中兴之时,这两家来自中国的跨国电信设备巨头却始终“徘徊”在美国大门之外。障碍不在于招标、合同、谈判等市场因素,而是来自以网络安全为理由加以干扰的政客。2012年9月13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举行了一场被外界认为是“罕有”的公开听证会,这只是美国国会对华为和中兴历时近一年的调查的一部分。华为高级副总裁兼北美公司总裁丁少华、中兴公司负责北美和欧洲事务的高级副总裁朱进云代表公司出席了该听证会,并与众议员们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辩论”。
     持续三小时的质询
     9月13日,美国当地时间上午10点,两家公司的代表华为高级副总裁丁少华和中兴高级副总裁朱进云,略显拘束地端坐于听证会的焦点位置。这是中国企业高管首次接受美国国会的质询,参与旁听人员并不多,对于来自中国又是技术出身的丁少华和朱进云二人来讲,这样的场景是他们一生中未曾有过的经历,他们的紧张情绪自然无法掩饰。
     作为听证会的主持人,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迈克?罗杰斯在开场讲话中便攻击华为和中兴公司。他声称,华为和中兴作为世界通信行业的领先企业,世界日益依赖其通信产品和服务,然而大量的报道和信息显示,它们的产品已经威胁到美国的网络安全。华为和中兴公司与中国政府有着特别关联,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并窃取了其他公司的商业机密。
     议员们宣称,美国企业和网络安全专家认为大量复杂的网络攻击来自于中国。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美国遭遇的网络袭击增加了17倍。而华为和中兴为中国情报机构向美国关键的通信零件与系统植入恶意硬件或软件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并且,中兴和华为可能会应中国官方要求,为了恶意目的而使用或进入它们的系统,这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家安全问题。
     针对这些“莫须有”的指控,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丁少华明确表示,华为公司的产品绝对不存威胁网络安全的隐患,没有也不会为了任何第三方而损害自身的商业利益和客户网络的安全性,而且华为已采取了大量措施来提高其网络安全性能。
     中兴公司高级副总裁朱进云则指出,中兴公司的通信产品均符合国际标准,遵照了美国和欧盟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没有威胁美国的网络安全,也没有为针对美国的网络袭击提供任何支持。他还指出,美国方面所称的威胁其实是软件漏洞,而这是包括微软、谷歌、思科等企业在内整个行业的问题,每个公司都需要研发补丁来弥补漏洞。
     听证会持续了约3个小时,大部分时间内,规模、名气更大的华为吸引了该情报委员会成员更多的注意。
     “如果中国政府想要通过你们获取客户的私密信息,或者从事影响我们业务或国家安全的间谍活动,华为将会怎么做?”委员会高级成员、民主党资深议员多奇?拉斯伯格(Duth Ruppersberger)抛出了一个自己假想的情况向华为副总裁丁少华发问。
     丁少华坦率地回应:“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华为公司绝不会受任何第三方、任何政府的指使来危害任何国家和客户的网络安全。他强调,华为是一家独立的私人企业,一直遵循‘在商言商’的准则。华为的成功是建立在创业、创新和奉献的基础上,与中国政府没有任何特别关系,也没得到政府的帮助。实际上,华为公司70%的收入来自海外。”
     “如果拒绝政府会坐牢吗?”多奇?拉斯伯格继续追问道。
     “华为公司是一个依法经营的企业,没有违反法律,任何政府,包括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把我们关到监狱里去呢?”丁少华通过反问回击了多奇?拉斯伯格对华为的猜疑。
     此外,委员会成员们都认为两家公司设立党委显示其经营运作受到政,府的直接影响,而这可能威胁美国利益。“你们能解释一下党委在公司中的作用及其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吗?”罗杰斯问道。
     丁少华援引中国《公司法》,表示所有在中国设立的企业都要设立党委,这是法律的要求。“主席先生你可能有所不知,沃尔玛的中国公司、通用汽车的中国公司也有党委。”
     他强调说明党委不在华为的治理架构之中,也不参与华为的日常决策:“我在华为17年的时间,在总部和全球不同地方的公司都工作过,从来都没见到党委参与公司的一次决策。”随后他向在场的美国议员们正面解释了党委的作用:“在华为公司,党委(的作用)是鼓励员工遵守职业道德,提供员工关怀。”
     而中兴公司朱进云则强调,“中兴是一家独立、透明、全球化、公开上市的电信公司,接受深圳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的监管。在生产经营中遵守了中国、美国、欧盟等全球各个市场的法律法规。并且在现场提供了独立董事、美国人石义德(Timothy Steinert)的证词,证明党和政府没有直接参与到中兴的日常运作之中”。
     尽管如此,在庭审过后的最终审查报告中,委员会仍将党委的存在作为质疑两家公司的借口。并且认为华为没有按要求提供其党委的成员名单,因而无法解释党委在公司中的作用;中兴则只是到了“最后时刻”才提交名单,因而无法消除委员会的担忧。由此可见,情报委员会的有罪推论过于明显。
     除了党委问题外,“龙头企业”也是委员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并且在后续报告中成为了委员们断定华为、中兴受到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的重要证据之一。众所周知,这一词语在中国是指在某个行业,对同行其他企业具有深远影响和号召力的示范企业,或是对行业、地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但“龙头企业”一词对应的英语是“national champion”,在西方语境中是一个政治上的概念,维基百科对它的解释是“处于战略性领域中的大企业,不仅谋求盈利,还寻求提升国家的利益”。国会议员们以为拥有这一称号的企业往往会受到所在国政府政策乃至财政上的支持。这些委员们似乎忽视了美国企业以及其他国家企业几十年间在中国所享受的特殊政策支持。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