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信号与噪声
字数: 500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美)西尔弗
出版日期: 2013-08-01
商品条码: 9787508641140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99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
¥6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从海量的大数据中筛选出真正的信号,“黑天鹅”事件也可提前预知!
统计学或预测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话题,而本书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一本有趣的普及读物,棒球比赛、职业扑克牌手、政治选举等例子足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甚至会让他们废寝忘食地阅读,而且其中潜藏着帮你做出正确预测的能量。
在大数据时代作预测可能跟你想象的接近不同。这本观点新鲜且原创的书,为我们区分关于未来的预测中哪些是主观现实、哪些是客观现实,哪些是干扰预测的噪声、哪些是有价值的信号,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启发性视角。作者还指出,只要我们明智地从糟糕的预测中吸取教训,那我们一定会在科学、技术和政治的预测方面取得进步。
这本书与畅销书《黑天鹅》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西尔弗认为,人类对自己的预测能力往往过度自信,以至于他们排斥用概率的方法思考问题,也不允许自己的预测模型中存在不确定性。
本书将带给我们一场睿智的、优雅的、科学与艺术交叉的预测之旅,它将是未来10年最重要的书籍之一。对于每一个关心下一刻可能会发生什么的人来说,这都是本推荐阅读书。
内容简介
天气预报说降水概率为60%,你出门会带伞吗?
被雷电击中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地震发生之前,我们真的无法预测吗?
中情局为什么会忽略“9.11”恐怖袭击发生的信号?
禽流感为何会突然爆发,又突然消失?
为什么大数据时代的预测更容易失败?
人类每时每刻都需要对未来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如此国家、企业乃至个体才能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对于“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倍加关注。
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随着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我们所要做出的预测的速度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现实世界中的很多预测都失败了,由此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9.11”恐怖袭击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卡特里娜飓风、2011年日本大地震、禽流感肆虐,这些“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糟糕的预测,也就是说预测者们被众多信息中的噪声干扰,而忽视了其中真正的信号。
作者最为美国拥有影响力的预测专家之一,检视了从飓风到地震、从经济到股市、从NBA到政治选举在内的众多领域的预测事例,旨在回答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从繁杂的海量数据中筛选出真正的信号,从而做出接近真相的预测。
真正优秀的预测者会用概率的方法思考问题,他们谦虚而且勤恳,他们能清楚地区分什么是不可预测的、什么是可预测的,他们注重能带领他们接近真相的成千上百个小细节,他们能辨识出什么是噪声、什么是信号。
从全球经济的健康到战胜恐怖主义,都依靠预测的质量。这本书可以给你想要的答案。
作者简介
纳特·西尔弗,统计学家、作家和《纽约时报》政治性网站538.com的创始人。2008年美国大选期间他成功预测出49个州的选举结果,2012年大选期间更是成功预测出全部50个州的选举结果,被称为“神奇小子”。2009年,《时代》周刊将他评选为全球100位拥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目录
引 言 XIII
第一章 预测失败的灾难性后果 001
一场错误预测引发的悲剧 001
他们只是不想让“音乐”停下来罢了 004
评级机构为什么会犯下致命的错误? 007
第一幕:房地产泡沫 011
第二幕:负债经营 014
幕间休息:从贪婪到恐惧 017
第三幕:这次还是犯了同样的错误 019
失败的预测都是非样本预测 022
失败预测的公式——非样本,无思考 02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025
第二章 政治选举预测:狐狸和刺猬,谁更聪明? 027
政治学家是名副其实还是徒有虚名? 030
狐狸型专家:善于变通,更善于做出准确的预测 032
刺猬型专家更适合做电视节目嘉宾 034
政治预测为什么常常失败? 035
狐狸型预测方法 038
原则一:用概率的方法思考问题 040
原则二:今天的预测是你以后人生的第一个预测 043
原则三:寻求共识 044
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同等重要 046
做出客观的预测并非易事 049
第三章 棒球比赛预测:球探和数据怪才,谁更胜一筹? 051
构建棒球比赛的预测系统 053
全世界最丰富的统计数据库 055
老化曲线与相似分数 056
球探与数据怪才的矛盾冲突 062
系统与球探的对决:球探赢了 063
球探和数据怪才的偏见 066
生理指标与心理指标 069
信息是决定预测成败的关键 074
并不是信息越多,预测就越成功 076
《点球成金》的真正意义 079
第四章 天气预测:蝴蝶扇动翅膀,有可能引起龙卷风 083
我们真能准确地预测天气吗? 085
气象预报简史 086
用矩阵来预测天气 088
混沌理论与蝴蝶效应 092
视觉化预测与抽象化预测 094
被雷电击中的概率越来越小了 098
什么样的预测才算是好预测? 101
商业竞争如何使预测变得更糟糕? 103
天气预报说降水概率为60%,你出门会带伞吗? 106
尽可能地做出准确预测 110
第五章 地震预测:一个困惑了人类1 000 年的难题 115
地震可以预测吗? 116
“圣杯”根本就不存在 118
我们对于地震的了解 121
究竟是信号还是噪声? 125
那些以失败收场的地震预测 128
过度拟合模型:将噪声误认为信号 133
2011 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思考 137
地震震级的上限是多少? 141
被审判的预测科学 142
第六章 经济预测: 经济学家为什么没有预测到2008 年经济危机? 145
不可忽视预测中的不确定性 146
经济学家都是理性的吗? 148
相关的两个经济变量未必互为因果 152
变化莫测的经济 156
经济数据中充满噪声 160
经济是一个动态系统,不是一个方程式 161
经济预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偏见 164
克服预测偏见的两种选择 166
第七章 传染性疾病预测:禽流感为何会突然爆发,又突然消失? 171
人们又一次高估了H1N1 的致命率 175
外推法的危害——艾滋病感染人数被低估了一半 178
为什么2009 年的流感预测会失败? 179
自我实现预测与自我否定预测 182
预测模型越简单越好,还是越复杂越好? 185
所有的预测都失败了 189
预测是为了让损失最小化 193
第八章 贝叶斯定理:只有正确的预测才能让我们更接近真相 195
成功的赌客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200
贝叶斯留下的宝贵遗产 203
概率、预测与科学进步 205
简单的运算推导出重大的预测 206
为什么大数据时代的预测更容易失败? 211
当统计数据偏离了贝叶斯定理 213
成功践行贝叶斯定理的体育赌客 216
通往真理的贝叶斯之路 218
第九章 国际象棋大战:计算机与人类的智能博弈 221
国际象棋的人机大战 223
国际象棋比赛预测和启发法 225
开局阶段:独立思考能力更重要 227
中局阶段:宽度与深度的两难选择 229
残局阶段:计算机能力方面的较量 233
计算机战胜了人类 236
国际象棋大师为何败给了“深蓝”计算机? 240
计算机擅长做什么? 245
用试错法提高计算机的预测能力 246
克服人类的技术盲点 248
第十章 扑克牌游戏:如何从1 326 种组合中猜出对手的底牌? 251
是心理游戏,也是数学游戏 252
出色的扑克牌玩家如何读出对手的牌? 254
是弃牌还是跟注,如何选择? 257
虚张声势,让对手猜不出你的底牌 265
学习曲线与二八原则亦适用于预测领域 267
扑克牌经济的繁荣 270
扑克牌经济泡沫的破灭 274
既靠运气也拼技能 275
我们对于扑克牌游戏的妄想 278
以过程而不是结果为导向 281
第十一章 股票市场:非理性交易者的存在让价格泡沫不可避免 283
贝叶斯定理世界中的价码牌 284
预测市场中的“无形的手” 286
群体预测往往优于个体预测 288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缘起 290
过去的表现不代表未来的结果 292
技术分析法并不能预测股市 293
有效市场假说的3 种形式 294
追涨杀跌的股市投资策略真能获利吗? 296
当有效市场假说遇到非理性繁荣 298
羊群效应催生股市泡沫 305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逃不开“赢家的诅咒” 311
股市泡沫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挤出 312
有时,价格的确是错误的! 313
金融市场中的噪声 314
直觉判断让投资者深陷“高买低卖”的误区 316
有没有可能预测到市场泡沫的出现? 319
第十二章 温室效应:未来10 年,全球气温会上升还是下降? 323
温室效应真会导致全球气温变暖吗? 324
温室效应假说的3 种怀疑论 328
对“全球气温会持续升高”预测的批判 331
达成共识的预测结果 333
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335
气候科学不是“火箭科学” 336
模型越复杂,预测越糟糕 338
气候预测中的3 类不确定性 339
评判气候预测准确性的时刻到了 343
“全球变冷”事件的教训 347
正确的预测绝对离不开科学的方法 349
气温变化趋势的真相 351
政治与科学的针锋相对 355
第十三章 恐怖主义: 比“9?11”更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会发生吗? 359
信号无处不在 360
你不知道的不代表不会发生 365
“9?11”恐怖袭击事件是“已知的未知”? 366
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恐怖主义 371
用统计学的方法测量恐怖主义 374
9 级恐怖袭击很可能会发生 378
为什么恐怖分子不去炸购物中心? 384
如何辨识恐怖袭击的信号? 386
结束语 389
致 谢 397
摘要
经济预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偏见
如果你想进行经济预测,优选的选择就是查看平均预测或群体预测,而不是求助于某个经济学家。我对“调查”的研究显示,群体预测总是比个体预测更准确,在预测GDP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这三个方面,群体预测比个体预测的准确率分别高出20%、10%和30%。通过研究许多领域的预测结果,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群体预测都优于个体预测。
然而,虽说群体预测优于个体预测这一观念已成为重要的经验性规律,可是当预测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时,这一观念有时就会成为蹩脚的借口。群体预测是由个体预测组成的,如果个体预测的质量提高了,群体预测的质量也会提高。另外,在现实生活中,经济群体预测的质量也很差劲儿,所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大多数经济学家作预测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依据统计模型输出的信息进行预测。考虑到数据是那么杂乱,这种做法或许是有益的。波士顿联储前副总裁斯蒂芬?K?麦克内斯曾经进行过一项研究,他发现根据统计学预测方法对人为的判断进行调整会使预测的准确率提高约15%。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计算机开始广泛使用时,人们普遍认为统计模型能够“解决”经济预测问题。但是,改进的技术无法掩盖对经济领域理论认识的缺乏,只会让经济学家更加快速、更加煞费苦心地将噪声误认为是信号。看似前景不错的预测模型在某些方面一败涂地,最后惨遭淘汰。在其他领域,比如那一时期的地震预测,也会遭遇这样的状况。
援引某个人为判断也会带来潜在的偏见。人们在进行预测时,会倾向于使预测满足自己的经济动机或政治信仰。人们或许太过自负,即使事实和环境要求他做出改变,他也不愿对自己的预测进行修正。哈祖斯告诉我:“我认为人们绝对有这样的倾向,急切地希望事情能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发展下去。”
是否有经济学家更擅长把握这种权衡的度?预测出上一次经济衰退的经济学家是不是也可以预测出下一次经济衰退?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答案。
用于评判预测技能的统计测试,在应用于“调查”时给出了否定的结果。也就是说,从这份调查中,人们似乎找不到证据证明某些经济学家总是比其他同行出色。然而,对另一个小组——“蓝筹经济调查报告”——的研究却总能给出肯定的结果。经济预测中显然少不了运气的成分,暴躁或是顽固的经济学家偶尔也会做出正确预测。但是对“蓝筹经济调查报告”的多项研究发现,长期来看,某些经济学家似乎确实要比其他同行略胜一筹。
这两份调查有什么不同呢?“专业预测人员情况调查”是匿名操作的:每位经济学家随机分配一个身份标识号码,他们在不同的调查中会一直使用这个号码,但是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和职业。而在“蓝筹预测调查报告”中,每个人的预测都标有其姓名和曾经获得的荣誉。
当预测结果标有自己的名字时,你的动机就会发生改变。比如,如果你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工作,你的那些大胆预测就会备受重视,不管这个预测是准确的还是离谱的,你都会受人关注,这是合情合理的。而像高盛这样的大公司,为了能达成一致意见,预测反而会比较保守。
事实上,在“蓝筹经济调查报告”中,已经发现了这个特点:名气越小,作预测时就越不怕冒险。一项研究把这一现象称为“合理偏见”。即使知道这个预测十分冒险,你还是会为“大比分”放手一搏,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反过来,如果你已经声名鹊起,即便自己手头的数据要求你做出大胆的预测,你可能也不愿意做出过于大胆的预测。
这两种对声誉的关注都有可能使你远离做出最诚实、最准确的预测这一目标,甚至还会使群体预测更加糟糕。整体来看,在对GDP增长率和失业率的预测上,“专业预测人员情况调查”的匿名参与者略优于参与“蓝筹经济调查”的那些名誉至上的受访者。
2011 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思考
将噪声误认为信号的倾向,有时会给现实世界带来极可怕的后果。在日本,尽管地震活动极其频繁,但2011年那次灾难性的地震还是让这个国家措手不及。福岛核反应堆是按照可抵御8.6 级地震的标准设计的,无法承受震级高达9.1级的地震。考古资料表明,2011 年由地震引发的约40米高的海浪在历史上曾经引发过多次海啸,但这次人们明显忘记了或者根本无视这些惨痛的案例。
9.1 级地震在全世界都很少见,没人能确切地预测到这样的地震会发生在哪个10年里,更不用说具体的日期了。而在日本,一些科学家和中央计划员却排除了近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这一点就反映了日本的地震预测模型是过度拟合模型。
在图5–6A中,我画出了2011 年日本福岛地震震中附近发生地震的历史频率。这些数据中的地震级别逐渐加大,却没有达到3 月11日的9.1 级。通过看图你会发现,数据几乎遵循着古登堡– 里克特法则的那种直线预测模型,然而,在7.5级处出现了一个拐点,而且,该地区自从1964 年发生了一场震级达8.0级的地震后,再没有发生过震级更大的地震,于是,这条线似乎开始向下弯曲了。
究竟该如何连接这些数据点呢?如果严格依据古登堡–里克特法则,就要忽略图像中的拐点,沿直线将数据点连接起来,如图5–6B所示。若是按地震学家口中的“特性拟合”法(见图5–6C),即描述这一地区地震发生的历史频率,那么,就会把那个拐点当成是真实情况,十分肯定这一地区发生7.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看似无害的决定,却会导致大相径庭的结果,从日本福岛的例子来看,不同的选择会关系到是否认为这一地区会发生9.1级大地震。特性拟合模型暗示9.1 级地震需要约13 000年才可能发生一次,这样看来,这一地区几乎就不可能发生这样大级别的地震。另外,古登堡– 里克特法则却预测,9.1 级地震平均每300年才可以预见一次,确实不常见,但也不是绝无可能,风险还是存在的,而像日本这样富有的国家,是能够为此作好准备的。
最近,特性拟合模型和日本东北部地区的地震记录拟合得更加紧密了。但是正如我们所知,接近吻合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很有可能会变成过度拟合模型,而且,在匹配真实关系时,这种模型会表现得更糟。
在这种情况下,过度拟合的模型会严重低估这一地区发生灾难性大地震的可能性。特性拟合的问题就在于它依靠的是十分微弱的信号。之前提到,日本福岛地震发生前的45年内,日本东北部地区从未发生过8 级及以上的地震。然而,这些都还只是以稀有事件为开端的事例:古登堡–里克特法则预测日本东北部地区约30 年才会发生一次稀有事件,而30 年一遇的事件拖到45年的时候发生也没什么稀奇,就算没有发生,也不奇怪。就好比一个击球率达0.300 的击球手,某天状态不好,输赢比达到了5 ∶0,这也不足为奇。另外,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过好几次中等级别达到7.0级的地震,当世界其他地区出现类似情况时,常预示着会有更大级别的地震发生,那又有什么理由认为日本东北部地区会是个特例呢?
实际上,日本以及其他地区的地震学家为此做出了合理解释。比如,他们表明该区域的海底构造特殊、年代久远、温度相对较低且密度较大,能够阻止这样的大地震形成。另一些地震学家则观察到2004年以前,这种类型的海底从来没有发生过9 级地震。
这类结论有点儿像认定了某个来自宾夕法尼亚的家伙不可能会中彩票的头等奖,因为过去的3 周无人获此大奖。9级地震就像彩票头奖,中奖人数少,时间间隔长。实际上,2004 年之前,全世界有记载的9 级地震总共才发生3 次。9级地震究竟在何种情形下才会发生,关于这个问题,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高度具体的结论。日本不是这一模型失败的首例,苏门答腊岛也遇到过相似的问题。有一段时间,苏门答腊岛发生了一系列震级达到7级的地震,随后却并没有发生更大级别的地震。但在2004 年12 月,一场震级达9.2 级的特大地震袭击了苏门答腊岛。
古登堡–里克特法则并不能预测地震的具体时间,无论是苏门答腊岛地震还日本福岛地震都是这样,但是这一法则考虑到了发生地震的概率。目前,许多更精细的地震预测活动都失败了,古登堡–里克特法则的表现都还不错。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