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
  • 出版日期: 2013-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460775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著于1873-1877年间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事件,严肃地讨论了当时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情节围绕着两条平行而又紧密相联的线索展开:一条是女主人公安娜与青年军官弗隆斯基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故事;一条是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主人公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和基蒂的爱情婚姻生活。色调比较阴郁,人物的矛盾斗争激烈,心情紧张而惶恐,全书闪现出宿命的预感和死亡的阴影。作者常用内心独白等手法对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作细微的刻画,细节描写更加引人入胜,叙述风格多彩多姿。 
内容简介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著于1873-1877年间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两条平行而又紧密相联的线索展开:一条是女主人公安娜与青年军官弗隆斯基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故事;一条是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主人公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和基蒂的爱情婚姻生活。
托尔斯泰的小说一向以细腻的心理分析著称,这一技巧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也得到了完美的应用。作者常用内心独白等手法对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作细微的刻画,显示了作者很好的心理描写艺术才能。小说在叙述风格上,亦是变化多样,即有平和的描写,亦有热烈的抒情,同时,也将辛辣的讽刺和鲜明的对比有机地溶进整个叙述中。总之,这部巨著正如批评界所认可的,无论是在内容的广泛深刻方面,还是在其艺术的完美卓著方面,都不愧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名著。
作者简介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力冈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很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有力的笔触和很好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世界文学中靠前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创作的很好之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罗曼·罗兰十分推崇此书,认为它是“一首歌颂人类同情心的好看好的诗篇”。 
目录
译本序/3
一/9
二/55
三/95
四/122
五/157
六/188
七/217
八/247
摘要
    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情。
    奥布朗斯基家里一切都乱了套。妻子发现丈夫和以前的法籍女家庭教师有私情,就向丈夫声明,不能再跟他一起过下去了。
    在口角之后第三天,司捷潘?阿尔卡迪奇?奥布朗斯基公爵(社交界都叫他的小名司基瓦)在惯常的时间早晨八点钟醒来,不是在妻子的卧室里,而是在自己的书房里,在上等山羊皮沙发上。依照他九年来的老习惯,不等起床,就朝他在卧室里挂晨衣的地方伸过手去。这时他才猛然想起自己为什么不睡在卧室里,而睡在书房里,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皱起眉头。
    “是啊!她不肯原谅,也不可能原谅。而且很糟糕的是,一切都是我的过错。”他想到。“唉,唉,唉!”他回想起这次口角中很使他难堪的场面,灰心绝望地叹起气来。
    奥布朗斯基是一个以诚对己的人。他不能欺骗自己,不能让自己相信他已经悔恨自己的行为。他这个三十四岁的风流美男子,不再爱一个只比他小一岁、已经是五个活着、两个死去的孩子的母亲的妻子,这一点他也不后悔。他后悔的只是,他没有想更好的办法把妻子瞒住。
    “以后自有办法的。”奥布朗斯基对自己说过这话,站起身来,穿上晨衣,来到窗前。他拉开窗帘,使劲按了按铃。贴身老仆马特维听到铃声,立即走了进来,手里拿着长衣、靴子和一封电报。
    奥布朗斯基拆开电报,把电报看了一遍,他的脸顿时放起光来。
    “马特维,我妹妹安娜?阿尔卡迪耶芙娜明天要到了。”
    “谢天谢地。”马特维说这话,表示他和东家一样理解这次来访的意义,就是说,奥布朗斯基的好妹妹安娜?阿尔卡迪耶芙娜这一来,会促使夫妻和好起来。
    “给她收拾楼上的房间吗?”马特维问道。
    “你去禀报达丽雅?亚力山大罗芙娜,她会吩咐的。”
    “是,老爷。”
    当马特维回到房里来的时候,奥布朗斯基已经梳洗完毕,准备穿衣服。
    “达丽雅?亚力山大罗芙娜吩咐我传话,说她要走了。说让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好啦。”马特维说。
    奥布朗斯基没有做声,他的脸上出现了有点儿可怜的笑。
    “啊?马特维?”他摇着头说。
    “没事儿,老爷,会雨过天晴的。”马特维说。
    “好吧,给我穿衣服。”他对马特维说着,很果断地脱下晨衣。
    奥布朗斯基尽管生活放荡,官衔不高,年纪较轻,却在莫斯科一个机关里担任着体面而薪俸优厚的主官职位。这个职位他是通过妹妹安娜的丈夫阿历赛?亚力山大罗维奇?卡列宁的关系谋得的。卡列宁在一个部里担任要职,莫斯科这个机关就隶属于他那个部。不过,即使卡列宁不给他的内兄谋得这个职位,奥布朗斯基也可以通过许许多多其他人士,谋得这个职位或者其他类似的职位,可以得到六千卢布的年俸,这笔进项他是很好需要的,因为尽管他的妻子有大宗财产,他的家业却已经败落了。
    半个莫斯科和半个彼得堡都是奥布朗斯基的亲戚和朋友。他生来就在新旧显要人物的圈子里。因此,地位、租金、租赁权等人世间福利的分配者都是他的朋友。奥布朗斯基要弄到一个肥缺,也就不需要费多大力气了,需要的只是不亢,不嫉,不争,不怨,而他生性随和,一向就是这样的。
    奥布朗斯基担任这个职务已是第三年,不仅得到同僚、下属、上司和一切跟他打过交道的人喜欢,而且也得到他们的尊敬。
    这天奥布朗斯基来到自己的官府里,走进他的小办公室,跟同事们握过手,便坐了下来。他说了几句笑话,说得恰到好处,便收住话头,开始办公。
    还不到两点,办公厅的大玻璃门忽然开了,有一个体格强壮、肩膀宽阔、留着鬈曲下巴胡的人走了进来。
    “原来是你呀!列文,难得难得!”奥布朗斯基打量着来到跟前的列文,带着亲热的笑容说。列文和奥布朗斯基几乎同庚,列文是他少年时代的伙伴和好友。尽管他们性格不同,志趣迥异,他们的友情却是深厚的,“你怎么不嫌脏,到这种鬼窝儿里来找我啦?”奥布朗斯基说过,握了握手,“来了很久了吗?”
    “我刚到,就想来看看你。”列文一面回答,一面朝周围打量着。
    “哦,对了,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奥布朗斯基说,“这是我的两位同事:菲里浦?伊凡内奇?尼基丁,米哈伊尔?斯坦尼斯拉维奇?格里涅维奇,”然后转身对着列文,“这位是康斯坦丁?德米特里奇?列文,地方自治会议员,自治会的新派人物,畜牧学家,猎手,我的好朋友,谢尔盖?伊凡诺维奇?柯兹尼雪夫的弟弟。”
    “我有幸认识令兄谢尔盖?伊凡诺维奇。”格里涅维奇说着,伸过他那指甲老长的瘦长的手。
    列文皱起眉头,冷冷地握了握手,立刻转过身和奥布朗斯基说话。虽然他很好尊敬已成为全俄闻名作家的异父同母哥哥,可是,当别人不是把他当做康斯坦丁?列文,而是当做有名的柯兹尼雪夫的弟弟的时候,他还是无法忍受。
    “不,我已经不是自治会议员了。我跟所有的人都吵过,再也不参加会议了。”他对奥布朗斯基说。
    “太快啦!”奥布朗斯基微笑着说。“是怎么一回事儿?因为什么?”
    “说来话长。以后再说吧,”列文说,“咱们在什么地方再见见面呢?因为我很好很好需要和你谈谈呀。”
    “哦,好吧,咱们就一起吃晚饭。”
    P9-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