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开往明天的火车

开往明天的火车

  • 字数: 18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 贺晓
  • 出版日期: 2013-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34408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1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小说以湖北东南鱼米之乡——新河村为背景,描写了夏爱军一家父辈子辈两代农民在乡下惨淡经营而不能脱贫,开始将家人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务农,一路进城打工,在致富路上不断攀登。通过夏爱军、夏雨晨、李威、胡翠芳等淳朴、开朗、内敛、粗野等不同性格人物形象的矛盾交织,深刻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艰难困苦与坚忍不拔,表达了农民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渴求与追求。作品时代气息浓郁,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江南水乡的风景和风土人情,在作者笔下如一副副生动的图画,是一部的当代大学生很好作品。
作者简介
贺晓,女,1991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县,在这秀丽的鱼米之乡长大,自幼喜欢读古典名著和托尔斯泰的作品,受父母勤劳质朴的影响,自小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课余、假期嗜书如命,迄今已经精读了《红楼梦》、《安娜.卡列宁娜》等中外名著两百多部,为了很好领悟外国名著的原滋原味,喜欢先读英文版的原著,再对比学习。她参加田间劳作并目睹父辈不丢农田又不辞劳苦地去武汉打工、企望改变贫困命运的桩桩往事,激励她拿起笔写了靠前部长篇小说《开往明天的火车》。
摘要
    1
    才蒙蒙亮,一切都迷迷糊糊的样子。月亮眯缝着眼在天边依依不舍,又吆喝着不肯离去的星星们。杉树尖尖的头摇摇晃晃不肯醒来,清风抓起天上的云,为高高的杉树洗了一把脸,洒下一滴滴水,落在树下笑眯眯的金盏花上。这是江汉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农村,叫新河村。杉树站在一排青砖白瓦的小房子的前面。一户门前有棵桃树的人家,屋子里已经亮了起来,一灯如豆,摇曳着浮动着蛙鸣的清晨。
    从屋子里传出隐隐约约的对话:“你这伢儿!还赖床嘀!”这是夏国平的声音,疲倦中带着责怪。这声音不高,却在清晨的蛙鸣中显得格外突出。“种个鬼的田啊!年年谷子还不够化肥钱的。张瞎子家的药水钱又涨了,他娘的!”一个略带轻狂的少年的声音。这就是夏国平家的二儿子夏爱军的声音。“谷子不好卖啊!年成好也赚不到钱,这让人有么子办法?唉!”陆安子的声音绵长又沉重,将这家人的困苦拉到优选。“种田没出息哟,没出息哟!”夏爱军开始哼唧起来。
    窗户上的影子在玻璃窗子上变幻着各种图案,犹如演着别人看不懂的皮影戏。不久,灯灭了,皮影戏就这样没头没尾地剧终了。后门嘎吱一声响了,暗黄的木头门打开了。走出一个高高瘦瘦的人,抬出一个长长的东西,放下东西,然后转过身,蹑手蹑脚地带上了门。那人左胳膊夹着草帽,右肩膀抬起那个长长的东西,大步穿过屋后的小竹林。竹林里蚊子如乱魔群舞,冷不防地叮着人的脸、腿,凡是露出来的地方,它长了眼睛似的叮着不放。那人没有多余的手来驱赶蚊子,只能快步走。走过竹林便来到了小河边,一脚跨上了河边停着的小船,小船开始左右晃动,那人站定,两只光着的脚紧紧地贴在船板上,脚趾头微微地弯着,像爪子一样抓着船板。一只蚊子又叮在了他的腿上,他弯下腰狠狠地一巴掌拍了下去。没有接近退场的萤火虫在他身边绕着。蛙呜在耳边很有规律地叫着,几声之后又跟约好一样地停下来,之后,又响。在蛙鸣第三次停下的时候,船已经不再晃动,那人放下那个比船还要长出许多的东西。船是木板做成的,前后都翘着,前面一个高高的头,和船舱齐平,上面可以站上划船的人,而船舱则分成很多格,可以来放不同的东西,每块隔板又可以当小板凳。
    那人拉出插在岸边的木头桩子,船就自由了。他又拉出插在船外边的竹篙,站在船头,用竹篙推了一下河岸,船就移动了。他抬头看了看别家的船,都还没有动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在河边的树下酣睡着。要问这里到底有多少只船,没人数过。家家户户都有船,船就是庄稼人的脚,去田里做事就要用的,步行是不行的,永远有那么多河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挡着你的去路。那这里有多少条河呢,没人数过。到处都是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河,而河流交错着盘在这个村子里,养育着这里的人们。
    那人边走边哼着自己瞎编的歌曲,划到水草多的地方就拿起竹篙,冷不丁地朝那草丛打去,随即响起各种虫儿的声音。这是多少小生灵的摇篮呢,那人的歌儿越发高扬起来。晨曦慢慢地爬上不远处的桥头,也爬到了那人的脸上,清晰地照耀着他机灵的小眼睛。这就是夏爱军了。他穿着夏国平破了好几个洞的灰衬衫,朝他家的水田边划去。夏国平家里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夏爱军已经二十岁了,弟弟叫夏爱平,十四岁了,上初中,斯斯文文的;而小妹妹叫夏爱群,八九岁的样子,也上小学,长得倒是很清秀。村里人都说,夏家的几个孩子就数夏爱军很不听话,初中都不肯读完,一股流氓气,打架倒是好手。
    夏爱军搬着那个长长的东西上了岸,放好之后又直起身子,将他本来很长的胳膊拉到很长,抓起船上的木头桩子插在岸边。他将那长长的东西一头架在河里,一头放在水田里,在田埂上安上轴子和踏板,这样他的工程就完成了。由于田里苗儿盛,田埂上草又多,就有更多更小的蚊子围着他了。他不再去管,日头越来越高了,他额头上沁出了汗,衬衫也紧紧地贴在了背上。他坐在上面,脚开始踩踏板,长长的东西里面有很多木板叶子,竟然都转动起来,水就这样从河里转进了田里。这就是水车了,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它已经在这块地上运转了很多年。田里都已经干得滴水不剩了,而此时正是中稻需要用水的时候,苗儿青青的,在地里长得很喜人。爱军在他父亲的吩咐下早早地就来了,因为他家的田是村里优选的,水干得快,就为这个,夏国平不知埋怨了村长多少天。村长是大家选出来的,可是怎么偏偏把很坏的地都分给了自己呢。
    河里的船渐渐地多了起来,才是上午,爱军的脸上就开始哗哗地流汗,下巴上的草帽带子都开始滴水。他的腿也开始酸起来,他没有停,麻木地踩,小眼睛也越眯越小,眼神都有些涣散了。
    “爱军,今儿起得早啊!”河面不知道是谁在说话。“唔。”爱军没有抬头,低低地应了一声。“爱军,今儿偷烧瓜不?”又一个人的声音低低地从水面传过来。那是爱军同村的贾平。他连草帽都没有戴,黑黑的额头竟然镜子一样地开始反光,上面的汗珠儿亮晶晶。爱军赶忙站起来,摇摇晃晃走到岸边,看了看河边并没有别的船只,眼睛顿时大了起来:“去咧!啥时候?”“晚上戏台搭起来后嗒。李建华家的。”贾平神秘兮兮地朝他眨了眨眼。“好嗒!偷死个杂种的!”爱军拍了拍大腿,用手抹了一把汗,用力地转过身,“这个杂种的日头都把老子晒干了。不说了,踏车去!”
    贾平的船飞快地冲走了,爱军哼起歌,左摇右摆地踏起来,水哗哗地流得很好听。就要偷李建华的,李家的没有一个好东西,村里李家的人是很多的,而夏家则是外来户,处处受欺负,搞集体的时候很艰难的任务都分给他们家,放牛这样的轻松活则让他们本家的人干。现在是单干了,可还是处处受排挤,又说不出到底哪里受欺负了,只是别的家都能吃得饱饱的了,有的人家甚至可以隔几天吃肉了,而他夏爱军,还总挨饿。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总吃不饱,到这家那家的菜园子偷点儿烧瓜、玉米之类的填肚子,总不能饿死啊,还得帮忙干活呢。这让他很窝火。很让他恼火的是李建华那杂种就爱装孙子,当个小学老师村里人却都高看他,喜欢他,很气人的是还总向翠芳献殷勤。而他慢慢地似乎也觉得翠芳看李建华的眼睛里开始多了点儿什么。想到这里,他抬起头,伸长脖子眺望隔河的田,人慢慢多起来,他寻觅了半天,眼睛却挤出笑意来,眉头上的汗流下来,他又用手抹了一把,嘴巴竟然没能闭住,一不小心地露出他的白牙齿来。“翠芳!你来嗒!”他大声叫,身体的重量全部放在了两只脚上,站了起来。水车停了,水滴滴答答地响着。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