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仰望苍云

仰望苍云

  • 字数: 37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秦冰熙
  • 出版日期: 2013-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53130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部大众历史随笔读物。作者以自己的家族历史为横线,贯穿半个多世纪的国家风云变幻,记叙了从1925年至今,平民百姓在重要历史节点上(如五州惨案、北伐、马日事变、卢沟桥事变、军统统治、和平解放、湘西剿匪等)生活的种种细节,是一部真实生动的口述历史。其中涉及的当时的民风民情,可让年轻人直观地感受曾经的岁月,从而更好地为现实和将来服务。
目录
没落的世家
往事
烽火岁月
虎溪桥畔
大学生活
湘西的回忆
姐妹间
难得的重逢
台湾之行
明月几时有
摘要
    没落的世家
     一、宰相府第
     我八岁那年随着妈妈到爸爸工作的地方保定,那是个古老的北方城市,还有城墙围着,很少下雨,总有一种灰蒙蒙的感觉,因此我很想念南方的天空。我问爸爸,北京也是这样吗?爸爸说:“明天就带你去看看。”果然第二天他就带着我和妈妈来到了北京。首先我们到了一个叫做“黄米胡同8号”的人家。那是一个四合院。那台阶那门庭那廊柱十分古典,给人一种雕梁画栋的感觉。大院当中有一棵结满色彩绚丽的海棠果实的大树。就在这树阴下的回廊里,一位老太太见着我们就高兴地站起来了,笑容可掬地表示欢迎。爸妈两人同时深深地鞠躬:“四姑,您老人家好!”又拉着我过去行礼并让我叫她姑奶奶。她拉着我的手笑道:“是卓安的宝贝女儿二丫头吧?”她边说些想念和欢迎我们的话,边引导我们穿堂过屋到后进的一排三间的精致屋里,让我们放下行李,并说明这是她儿媳妇的房间,她现在有事住在南京,我们爱住多久就住多久。这屋里的东西,我们想用就用。她热情随和的态度让我产生了好感。
     妈妈在收拾东西时,我迫不及待地问了许多关于这位神秘老太太的问题。妈妈问我:“‘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这句话听说过没有?”我说:“听外婆说过。”
     “你这就住到宰相家里来了。当初这里可是个气派的地方。我没有来过,只听见老一辈人说过,富贵得不得了。现在这房子是后来买的,早不如当年富贵了。”
     妈妈给我说了这瞿府与刘家的渊源。四姑奶奶姓刘,名叫淑硅,是我奶奶的堂妹。我奶奶排行第三,名月硅。清朝最后一位军机大臣(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名叫瞿鸿礼,四姑奶奶就嫁给他的儿子做媳妇。当年这门亲事也算是门当户对,她的父亲也就是我奶奶的伯父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左宗棠的西征副帅刘典,当过陕西巡抚,卓有政绩。刘典跟随左宗棠一道平定新疆,避免了国家分裂,平定了太平天国,战功显赫,深受清政府嘉奖。奶奶的父亲是刘典的二弟,一直跟着他哥在外做官,任职福建汀州兵备道。官不大,也不是一个捞钱的官,但是他节俭持家,有了一点钱,就购置田产,告老还乡时在家乡宁乡已有大量田产,成为地方有名的殷实之家,但一直保留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他修建了一座宏大的屋宇,即远近闻名的“藜阁湾”,乡民一直叫它为“牛角湾”。他的大儿子,也就是我奶奶的亲哥哥,继承了他父亲尚武的遗风,在家乡主办团练,治家治军都很严厉,在当地颇有名声。
     四姑奶奶不但才貌双全,而且知书识礼,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姐妹行中最为优秀。长辈们做主,定了这门有点高攀的娃娃亲。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位少爷十岁时,由于不懂事喝多了酒,害了一场大病。愈后,一个原本聪明伶俐的人竟然变傻了,什么事都不懂,还有了语言障碍。为了不耽误刘家的女儿,瞿府就说明实情,提出退婚,请刘家另择佳婿。刘家当初踌躇了―下,建议积极治疗,容后再议。这位刘淑琏小姐,年已及笄,已是二八佳人,在那个年代,正是谈婚论嫁的时候。得知夫家退婚的消息,她坚决反对。她秉承“好女不嫁二夫”的古训,认定自己此生已命中注定“生为瞿家人,死为瞿家鬼”了,甚至以死相拼,只要瞿家少爷活着,她就嫁给他。她的“节烈”之举颇受那帮封建卫道者的赞扬。她十八岁时,瞿府以极其奢华的方式,派大员护送着傻少爷来湖南迎亲到北京,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婚礼。她这一辈子受尽了瞿府诸多繁文缛节的束缚,吃尽了侍候傻丈夫的苦头,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她的丈夫去世,她才以主人身份掌管这个没落府第。她待人极为宽厚,乐善好施,时常周济亲朋好友。她知道我奶奶早年丧夫,儿女众多,提供过不少帮助。
     她自然没有子嗣,这也是宗族法规不能认可的。于是遵照祖宗的礼制,她过继了一个儿子,受时代潮流的影响,她送儿子读了大学。瞿府的资产还是比较雄厚的,儿子出洋留学去了,媳妇是江苏人,长期住在南京,老太太依然独守空巢。为了寻找精神寄托,晚年她信佛了,除了研究佛学以外,还到寺院作些施舍,间或顶礼斋戒,焚香膜拜。她的家里,设有一个佛堂,供奉观音菩萨。那是个大厅,陈设典雅华贵,屋里古色古香,肃穆庄严,一尘不染,长年缭绕,有如仙境。妈妈总是蹑手蹑脚地进去,然后跪下去,轻叩铜罄,那悠扬细腻的声音仿佛能把你的灵魂带进极乐世界。她每天都在那长香案下的蒲’垫上合掌静坐一段时间,任何人都不得打扰。
     她家有些规矩我觉得很新鲜,而妈妈却说那是她家的老规矩。她家有一个厨师、一个男仆和一个女仆。男仆有事来问老太太时必须在门外说“禀报老太太”。讲完事,老太太有所吩咐,他必定要垂手作躬体半跪的姿态大声地说:“嘛!”然后退出去。后来我见到她时就没有这么多规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把长沙的田产和房屋全部交给国家,只身回到北京。她把瞿府遗留的家产全部交公,那些收藏的文物字画书籍,足足装满一卡车,全部给了故宫博物院,她分文不取,自己和一些佛家朋友住在雍和宫终老。我的一位堂姐一直伺候她,弥留之际,四姑奶奶把身后的一切连同仅有的八千元全交由堂姐处理,只提出一个要求:葬在西湖边上,任何一个地方。可是西湖是国家公园,早已不许新添任何墓地,她只能以佛门弟子的方式,葬在北京门头沟的一处公墓里了。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