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性的悖反

现代性的悖反

  • 字数: 2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李玥阳
  • 出版日期: 2013-06-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217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现代性的悖反: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2005-2012)》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05-2012年的影视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讨论几个问题:首先,伴随新世纪资本涌流,中国影视文化呈现出不同既往的症候。例如,中国电影的叙事发生了结构型转型。国产大片作为极具标志性电影类型横贯十年电影史。这些彼此雷同不断复制的叙事模式虽然屡次遭到学者诟病,却始终得到票房与资本的青睐。在国产大片之侧,是中国电影的重新排列组合。而电影格局的转变也引发了电影功能的相应变化。其次,在新世纪中国影视文化的转型过程中,历史中的遗产和债务也将得到不同以往的改写与再阐释。这将主要体现在影视剧对于“红色历史”的重写之中。但是,这次改写和重述何以是“最成功的一次”,这次实践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哪些因素,又改变了哪些,是何种文化和社会语境促使这次改写成为“最成功的一次”?再次,中国文化地形图的改变而勃兴的是中产阶级价值观,而中产阶级在中国语境中的建构本身便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最后,在新世纪种种难解的困境之中,是否出现了可资期许的新空间。当整个世界都在瓶颈中煎熬,内在于中国“特殊性”的影视文化是否能够基于本土语境而提供些许富有想象力的突围路径?
作者简介
李玥阳,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为影视与文化研究。曾经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二十一世纪》、《文化研究》、《艺术评论》、《文艺争鸣》等多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内容涉及电影史、文化研究等领域。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跨文化交流背景中的‘十七年电影’研究”。参与翻译《恋物与好奇》、《电影研究关键词》等理论著作。
目录
第一章 重述历史与主体呈现
第一节 正面男性主体的重建
第二节 “信仰者”的再主体化
第二章 “爱的话语”与当代中国
第一节 “爱”的三次断裂
第二节 寓言书写:《南京!南京!》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中的凝视
第一节 多重“底层”与观看
第二节 新世纪的“国产大片”
第四章 民国贵族财富
第一节 家族现代民族国家
第二节 民国想象与“贵族”
第五章 沉默的大多数
第一节 《赵氏孤儿》:“崇高”的失语者
第二节 “贱文化”的逻辑悖谬
第六章 空间:文化地形图的重构
第一节 城市空间与北京的转换
第二节 雪山上的人们
第七章 “第六代”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个人、独立电影冷战爱情故事
第二节 从导演中心制到制片人中心制
第三节 第六代的回归之旅
第四节 面对另一种权力――资本
第八章 你究竟恐惧什么?
第一节 新世纪中国恐怖片之潮
第二节 作为参照的泰国恐怖片
第九章 青春激情与可能性
第一节 相关问题的出现
第二节 “激情化”的青春与红色
第三节 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与的再阐释:再政治化的努力
第四节 “重走青春”:反抗的未来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