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的故事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 贾章旺
  • 出版日期: 2013-08-01
  • 商品条码: 97875034375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130个生动详实的故事,将毛泽东从1893年出生一直到1949年举行开国大典这段历史时期的生活和奋斗历程串联起来,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饱满生动的毛泽东形象,再现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此书是培养读者大众爱国主义精神的良好范本,是塑造青少年读者意志,砥砺品格的不二选择;此书亦为广大读者重温历史真实和伟人伟绩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值此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特推出这本内容督导的精品力作,向毛泽东同志致敬!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毛泽东从1893年出生一直到1949年举行开国大典这段历史时期的人生经历,按时间顺序,以丰富翔实的文史资料,真实客观地记述了毛泽东同志为建立新中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老百姓安居乐业而奋斗的光荣的前半生,深刻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内涵,再现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通过毛泽东与周围亲人、同学、朋友和革命同志相处相知的细节,展现给读者们一个充满魅力的领袖,一个可亲可敬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血肉亲情的伟人。
值此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特推出这本内容独到的精品力作,向毛泽东同志致敬!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1.生日
2.幼年
3.童年
4.早年读书生活
5.关心同学
6.跟父亲讲道理
7.半耕半读
8.恢复学业
9.为穷人鸣不平
10.考入湘乡东山学堂
11.学识渐长
12.湘乡驻省中学
13.半年列兵
14.湖南省立第一中学
15.半年自学
16.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7.恩师杨昌济
18.良师诸多
19.第一师范读书生活
20.益友
21.反对帝国主义
22.野蛮其体魄
23.社会活动
24.武装保护学校
25.游学
26.创办“新民学会”
27.第一次到北京
28.关关雎鸠
29.从北京到上海
30.以笔为枪
31.秋雨韶山洒泪多
32.驱张运动
33.工读生活
34.列宁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35.长沙共产主义青年团
36.湖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37.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
38.创办自修大学
39.建党初始
40.毁家纾难
41.参加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
42.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43.回乡闹革命
44.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
45.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
46.“中山舰”事件
4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48.白色恐怖
49.“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50.准备秋收起义
51.挥手从兹去
52.发动秋收起义
53.三湾改编
54.上井冈山
55.井冈山建设
56.朱毛会师
57.保卫井冈山
58.毛泽建烈士
59.黄洋界上炮声隆
60.大柏地
61.红旗跃过汀江
62.毛泽东的“讣告”
63.离开部队
64.古田会议
6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6.寻乌调查
67.攻打长沙
68.“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69.第一次反“围剿”
70.第二次反“围剿”
71.第三次反“围剿”
72.毛主席
73.宁都会议
74.第四次反“围剿”
75.罗明路线
76.查田运动
77.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78.第五次反“围剿”(上)
79.李德
80.福建省人民政府
81.第五次反“围剿”(中)
82.第五次反“围剿”(下)
83.于都离别
84.毛泽覃烈士
85.浴血湘江
86.黎平转兵
87.突破乌江
88.遵义会议
89.四渡赤水
90.金沙江
91.大渡河
92.雪山
93.红一、四两方面军会师
94.红军本来可以不走草地
95.过草地
96.吴起镇
97.直罗镇
98.红军东征
99.三军会师
100.《红星照耀中国》
101.西安事变
102.七七事变
103.八路军
104.平型关大捷
105.《论持久战》
106.新四军
107.百团大战
108.大生产运动
109.三三制
110.精兵简政
111.减租减息
112.毛泽民烈士
113.日本偷袭珍珠港
114.打算访问美国
115.关心刘少奇
116.王实味
117.日寇灭亡
118.周期律
119.重庆谈判
120.毛楚雄之死
121.拿延安换一个新中国
122.转战陕北
123.劳动大学
124.辽沈战役
125.淮海战役
126.平津战役
127.进京赶考
128.百万雄师过大江
129.一道命令
130.开国大典
摘要
    1.生日
     毛泽东,字润之,他分别用过咏芝、子任、杨子任、二十八画生、石山、李得胜等名、字、号。
     1893年12月26日(农历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日)太阳升起时分,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上屋场。
     相传4000多年前虞舜帝南巡时曾在此休息,并在其中的一座山峰上演奏过韶乐,因此而得名。在这个南国风光的山冲里,住着毛、李、钟、周、邹、彭、庞等多姓人家,内中姓毛的居多。
     韶山毛氏的始祖为周文王之子伯郑,封地在河南省原阳境内。毛国被灭后,伯郑的后代以国为姓,即为毛姓。毛氏后裔的一支多番迁徙。
     公元14世纪中叶的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江西省吉州府龙城县(今江西省吉水县),有一个叫毛太华的青年农民,扔掉手中的锄头,拿起长矛,投奔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后,毛太华以百夫长的下级军官身份,随同大将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澜沧卫,并被留下治镇。他也像许多战友们一样,娶了一位当地“蛮”女为妻,并先后生了八个儿子。后来,毛太华老了,请求告老还乡。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他偕妻子和长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内迁。由于他戍边多年,立有军功,被朝廷分配到湖南省湘乡县城北门外的绯紫桥居住,分得田产几十亩。数年后毛清一和毛清四举家迁移到了湘潭县的七都七甲,开种韶山的铁陂、乌塘、东塘等处,计田400亩。500年过去了,至毛泽东已是第20代了。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生于1870年10月15日(清同治九年九月二十一日),是独生子,上过两年学,认识一些汉字,懂些算术。17岁开始理家。因为负债被迫外出在湘军里当了几年兵,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一些银钱。毛顺生精明能干,肯劳动,会节俭,又善于经营,他把家中节余下来的稻谷加工成白米,挑到附近的银田寺赶集出卖,再用碾碎的米糠喂猪出售。这样,他逐渐积攒了一笔钱,赎回了父亲毛翼臣典当出去的田产。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1867年2月12日(清同治六年正月初八)出生于距韶山冲二十余里的湘乡县四都唐家蚝(后改为棠佳阁)的一个小康农民家庭。文家祖坟在韶山,每年清明节要到韶山扫墓,为了有个落脚的地方,文七妹的父亲文芝仪就将自己的女儿许给韶山毛家。文七妹13岁时同毛顺生订婚,18岁成亲。先生下两个儿子,均天亡,生下第三个儿子毛泽东后,格外疼爱。
     2.幼年
     毛泽东的外婆家唐家?的后山,有个龙潭坳,坳内有清泉水流出,四季不竭。坳口处矗立一块大石头,石上建有小庙,人称石观音庙,远近闻名。毛泽东出生不久,外婆和母亲就把他抱到观音庙叩拜神灵,并寄名为石头。因毛泽东排行第三,人家就叫他“石三”。
     毛泽东有他父亲那样健壮的身体,但那圆圆的脸庞、宽宽的前额、和善而充满智慧的眼睛则像他母亲。有一年新春佳节,刚满四岁的毛泽东穿上一身新衣服,戴着一顶红色的棉风帽到外婆家去做客。村里有一位白胡子阿公,喜欢和小孩子逗乐。这天,他看见许多小孩在禾坪上玩耍,老阿公装得很严厉的样子,板着脸,翘起胡子,对这群小孩子说:“你们为什么要在这里玩耍?不准乱跑,要不我就割你们的耳朵。”小朋友们吓跑了,只有毛泽东未动。老阿公奇怪了,忙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割耳朵很疼的呀!”毛泽东反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老阿公还是不笑:“我喜欢呀!”毛泽东学着妈妈的口气说:“一个人要讲道理。老阿公你有道理,我的耳朵就让你割,你要没有道理,我就要割掉你的胡子。”说着,他笑眯眯地望着老阿公,并且主动解开风帽的扣子,把耳朵露在外面。老阿公亲热地把这个逗人喜欢的孩子搂在怀里,连声称赞。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