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棉被

棉被

  • 字数: 2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日)田山花袋
  • 出版日期: 2013-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9129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棉被》是日本“私小说”开拓者田山花袋的有名中篇小说,也是日本自然主义的先驱之作,也是一部典型的“私小说”。田山花袋不仅描写不伦之恋,而且是以自然主义态度。《棉被》描写了一个有家室的男子,迷恋上一位女学生。作者极力避免虚构,而是直率地表达了中年男子对年轻女性的爱慕和情欲,同时表现了由此而引起的受世俗约束的烦恼、痛苦和悲哀,也展示了表层性的性苦闷之下的情感以至信仰危机。《棉被》被誉为“日本国民推荐阅读经典作品”,鲁迅、周作人最早推荐。
作者简介
    田山花袋(1872?1930),日本小说家。原名录弥。曾师事尾崎红叶等人。1891年发表处女作《瓜田》。早期作品有浪漫主义色彩。1902年发表中篇小说《重右卫门的末日》,从此转向自然主义。1907年的中篇小说《棉被》,以露骨的情欲描写而引人注目。后陆续发表《生》、《妻》、《缘》、《乡村教师》等。还有随笔《南船北马》、《东京三十年》等。与岛崎藤树等并列为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后刊有全集16卷。田山花袋主张摒弃理想,不要技巧,只做客观露骨的描写。
目录
棉被
乡村教师
旅人
摘要
    棉被
     他原本打算由小石川的切支丹坂,顺着缓坡走向极乐水边的小路。
     “看来,我和她真的没希望了。自己真蠢。三十六岁了还有三个孩子,竟做那般非分之想。可是……可是……那果真是事实么?难道那样的感情仅仅是一种性欲,而不是所谓的爱情?”
     那些表达感情的通信,证明了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正因家有妻小,顾忌社会舆论又是师生关系,两人才没有最终堕入爱情的陷阱。然而相互交谈时的内心激动和相见之时的热切目光,又的确在二人心中潜置了狂烈的暴风骤雨。一旦遇见适当的机会,那般心灵风暴必将毁坏一切关系――包括夫妻、亲友、道德和师徒。至少他相信会如此。而虑及两三天来发生的变故,姑娘确实出卖了他的感情。他屡屡念及自己遭受的欺骗。他是一位作家。应当有能力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心理。年轻女人的心理却是捉摸不透的。也许,那种温暖而令人欢喜的爱情只是女性特有的自然的表露?美丽的眼神和温柔的态度统统都是无意识或无意义的?就像自然的花朵令人感觉慰藉一般。退而言之,即便女人真的爱上自己,两人仍是师徒关系呀。自己家有妻小,人家却是美丽鲜花,妙龄少女。两人无法处置这种相互间的情意缠绵。再说,姑娘激情荡漾的情书不也明里暗里表达了她的苦闷么?那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量。姑娘那是最后一次传递情意,却不愿最终地揭开谜底。女孩儿生来谨慎。怎好再三地表露情感呢?在这样的心理下,姑娘或许是十分失望的。随之,便有了眼下的变故。
     “总之错过了机会。她已名花有主!”
     他一边走一边歇斯底里地喊道。同时用手揪着自己的头发。
     他身着条纹哔叽西装,头戴草帽,手持藤杖,身体微倾地往坡下走去。九月中旬残暑难耐。但毕竟已有清凉之意。秋高气爽。碧蓝色的天空令人动情。餐馆、酒馆、杂货店――连接着对面的寺院小门和背巷里的矮屋。在久坚町的低洼地带,众多的工厂烟囱里冒着黑烟。
     在那么多的工厂里,有一栋二层的西式居宅。其中一间,正是他每日午后来上班的地方。房间大约十铺席大小,屋中央是一个不小的独脚桌,旁边是高高的西式书柜,里面装了满满当当的地理书。他是受一家小出版社的嘱托,来此帮助编辑地理图书的。文学家,怎么又是地理图书的编辑!他自称是缘自对于地理图书的兴趣,是兴趣所使然。但毋庸置疑,他内心是并不情愿的。在其郁郁不得志的文学阅历中,所有的创作支离破碎且至今未遇牛刀初试的机会。他沉浸在无尽的烦闷之中,青年杂志每月的恶评更是令之痛苦不堪。在其自我意识中,自然保留着有朝一日成名成家的愿望,但心底里却充满了苦闷。社会日渐进步。电车使东京的交通焕然一新。女学生也已成为社会一景。如今已很难找见自己恋爱那个时代的窈窕淑女。青年自然还是青年,但谈恋爱,说文学,讲政治,已全然没有过去的旧式姿影。他觉得所有这些,与自己都较为地那般遥远。
     他每天每天机械地走在同样的小路上,钻进同样的大门。在撼动房屋的旋转机械音响中,他通过掺杂了职工臭汗的狭窄小屋走进办公摩。途经事务室,他向同事们一一点头示意。走在狭长的楼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办公室朝东朝南,下午的烈日烤得人实在难受。小伙计打扫卫生也敷衍了事,桌上一层白色灰尘,土涩涩地令人不悦。他坐在椅子上抽了一支烟,站起身走到书架旁,取下厚厚的统计书、地图、索引和地理图书,开始静静地续着昨日的内容写下去。可两三天来,头脑里乱麻一般,实在是写不下去。写了一行便停下来,思前想后,再写一行,又停下来。始终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头脑里浮现的,总是支离破碎的思绪,时时表现为一种猛烈、偏激或绝望。
     不知为何,他突然联想到哈普特曼的剧作《寂寞的人》。此前,他曾想以此戏曲作为那个女孩儿的授课内容。他想讲述的是约翰内斯?福凯拉特的心事与悲哀。三年以前读到这部戏剧作品时,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那样的女孩儿。打那之后,他便真正成为一个寂寞的人。其实,他并非要将自己比作约翰内斯。但他的确怀着深深的同情,假如世上真有安娜那样的女孩儿,出现那样的悲剧便是理所当然的。他不由地长叹道,自己真连约翰内斯也不如。
     他终究未能给女孩儿教授《寂寞的人》,却是讲授了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浮士德》(一八八五)。洋灯照亮四铺席半大小的书斋,年轻女孩儿的内心憧憬着色彩斑斓的恋情物语,富于表情的眼睛闪烁着深不可测的光辉。女孩儿的蓬松发型很入时,发问别着一把小梳子,还有一条飘然的发带。洋灯的光线照亮她的半身,当她的脸庞贴近书籍,一种妙不可言的香水馨香扑面而来。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