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 作者: 张静伟
  • 出版日期: 2013-07-01
  • 商品条码: 9787119082080
  • 版次: 1
  • 页数: 147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静伟编著的《中国文化遗产》精选中国最有代表的文化遗产,从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传承意义等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同时,《中国文化遗产》配以精美的图片,让你在阅读的同时,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和如临其境的感触。
目录
古典建筑群
世界上优选的木石结构宫殿群――故宫/2
世界上优选的祭天建筑――北京天坛/4
中国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6
古代帝王行宫――承德避暑山庄/8
姑苏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10
华北优选的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12
中国先哲的故居――曲阜孔庙/14
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布达拉宫/16
藏传佛教第一寺院――大昭寺/18
古楼 古塔 古桥
山巅筑有客家情――福建土楼/22
如椽巨笔传名楼――南昌滕王阁/24
极目楚天第一景――武汉黄鹤楼/26
千年古都浮屠影――大雁塔/28
无边风月留丹青――湖南岳阳楼/30
四面云山拱一柱――应县木塔/32
亚洲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34
美与力的结晶――嵩岳寺塔/36
凤凰展翅的“印象”――傣族竹楼/38
矗立在田野的梦――开平碉楼/40
诗意的飞越――吊脚楼/42
佛陀的足印――曼飞龙塔/44
中国名塔中的伊斯兰风――苏公塔/46
中国最古老的联拱石桥――卢沟桥/48
中国古代第一跨海大桥――洛阳桥/50
桥梁目前的里程碑――赵州桥/52
中国拥有诗意的桥梁――风雨桥/54
文明遗址 陵墓
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北京人”遗址/58
长江流域的华夏古文明――河姆渡遗址/60
古蜀国的幻影――三星堆/62
奴隶王朝档案馆――殷墟遗址/64
大漠中的神秘王国――楼兰遗址/66
东北亚艺术宝库――高句丽王城遗址/68
历史的见证――圆明园遗址/70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陵――黄帝陵/72
千古第一帝的墓葬――秦始皇陵/74
千年女尸的现身处――马王堆汉墓/76
东方金字塔一西夏王陵/78
世界上规模优选的皇家陵寝――明清皇陵/80
传奇皇妃的地下归宿――香妃墓/82
古城 古镇 古村
自然之神的居所――丽江古城/86
晋商的金融中心之一――平遥古城/88
天主圣名之城的核心――澳门历史古城区/90
商贾名流出水乡――南浔/92
深巷杏花江南雨――乌镇/94
吴越气韵唐宋风――西塘/96
毓秀东方威尼斯――同里/98
银虹卧波连古今――用直/100
深山复见桃花源――西递、宏村/102
袖珍”古堡”藏乾坤――张壁村/104
武侯遗族的小王国――诸葛村/106
清代民居的明珠――乔家大院/108
传统建筑的瑰宝――牟氏庄园/110
三晋民间紫禁城――王家大院/112
尘封的民间城堡――王氏庄园/114
石窟 石刻
东方文化的博物馆――敦煌莫高窟/118
中国石刻的里程碑――云冈石窟/120
石刻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122
中国古代泥塑馆――麦积山石窟/124
半壁危岩参佛影――大足石刻/126
世界第一大佛――乐山大佛/128
传说 民谣 少数民族文学
断桥邂逅悲情恋――许仙白娘子传说/132
千古绝唱蝶翩跹――梁祝传说/134
一年一度鹊桥会――牛郎织女传说/136
人仙相恋配奇缘――董永七仙女传说/138
绝世美女――西施传说/140
人间活佛――济公传说/142
西南歌神――刘三姐歌谣/144
远古渔猎活动的遗存――“古渔雁”故事/146
摘要
    中国古代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优选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拥有代表性的作品。
     百条小龙保天坛
     传说以前未修天坛时,旁边有一口深井,里面住着一个老龙,当老龙得知皇帝要在此修建天坛时,他就想让皇帝满足他一个愿望,因为老龙从未有当官的子孙,他想让皇帝封他的子孙为官,威风成风。皇帝知道老龙的愿望后,也觉得很是新鲜,索性就应了他的要求。本来龙是离不开水的,可这老龙非让他的儿孙趴在太阳底下,等圣旨。太阳升的高高的,晒的地面都裂口子了,龙子龙孙们都快晒蔫了,东倒西歪地直哼哼。就在这时,一个太监飞马而来,小龙们都精神了,混身用劲一挺,但是身上都僵硬了,变成石头了。老龙王一见这情景,顿足大哭,子孙再也变不回来了,知道他们没有当官的命,就让他们衷心保天坛。老龙王化阵清风而去,留下百条小龙永保天坛。据说光绪年间祈年殿大火,就是这一百条小龙喷水吐雾,把大火扑灭的。
     天坛的布局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仅靠28根木柱和1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外坛的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圆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了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
     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建筑特点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
     天坛寓意
     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古代人宇宙观念的具体体现。
     P4-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