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纪宝成访谈录

纪宝成访谈录

  • 字数: 39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纪宝成
  • 出版日期: 2013-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22602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纪宝成教授曾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大学校长”之一。他以深邃的思想、鲜明的个性、犀利的语言为人所熟知,他的访谈也屡屡见诸报端,多次在大范围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讨论。《纪宝成访谈录》从1998年至2013年报纸、杂志以及网络媒体对他的访谈文章中挑选出68篇,内容涵盖了教育、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乏“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教育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等纪宝成教授标志性的、又广为人知的妙语。应当说,《纪宝成访谈录》不但展现了纪宝成教授作为大学校长的风采,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大学学者的“天下情怀”:崇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睿智和风趣,正直和勇气,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人民幸福的重视。希望本书所体现出的纪宝成教授的真知灼见能给更多人带来启迪,从而在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目录
稳步发展: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正确选择
以新模式新机制办高职
教育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
并校:一步到位是很好选择
打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攻坚战
高校扩招:大众化高等教育不再遥远
突出优势创建一流
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审视大学的功能:大学应教给学生什么
MPA:兵临城下
如何理解“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世界知
名一流大学
人大校长的“道与术”
大师大楼大气
表率之道
于无声处听春来
肩负起神圣的使命
有大气的大学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学
中国MPA:迟到的冲刺
政府应创造条件为高校减负
事在人为大有可为
大众化教育时代应有大众化教育观念
打造人文社科的航空母舰
大学校长应该是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
动家
高校要负起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
发展人文学科构建和谐社会
让校园“和谐”起来
中国高校探索国学复兴之路
在青年学子中重塑民族之魂
纪宝成和他的大学精神
“‘纪校长’很多时候是赞同‘纪司长’的”
努力开创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名牌大学理念和大学校长责任
不是北大清华多了,而是其他学校少了
我不怕争鸣
能让“卫星上天”和“马桶不漏水”的都
是人才
为公立学:消除教育产业化影响势在必行
会中外学术凝古今正气
鼓荡人文社科的仓惭浪潮
被学生称为“纪宝宝”
中国人民大学:用20年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的基础
国学为养,与时俱进构和谐
人口问题关系民生独生子女政策应调整
高校是文化繁荣的生力军
农民工住房关乎城市化大局
传统节日的文化生命
国学的春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让民众享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接续文化传统是大学的历史使命
放开二胎刻不容缓
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
使命
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教育是优选的善
互联网时代:谁是思想者
“讨论十年的中韩自由贸易又有何用?……不如行动起来”
纪宝成代表:去行政化就是按规律办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纪宝成:人大不能给共产党丢脸
纪宝成谈高等教育改革和人口政策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被选择不如率先选择
高等教育,尚需越过“两座山”
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大学作用
首次回应“三代内无大学生”招生政策
大学肩负引领社会实质公平的重任
“这是一项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
摘要
    记者:社会上有人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太小、太保守;有的地方政府也有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您对此有何看法?
     纪宝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总是希望高等教育发展尽可能快一些,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但这不能只凭主观愿望,更不能感情用事。有些地方政府领导对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热情很高,这是好事情,我们也希望地方政府领导能下决心对高等教育有大的投入,这就完美了。在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的情况下,如果各级政府不能有大的投入,要支撑高等教育大发展是不可能的。
     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太小,从人口相对数讲,有道理。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7.7%,比较低,但这不能说明全部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首先,从发展规模看,到1996年,我国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032所,在校大学生445万人(其中全日制学生302.1万人)、研究生1~2万人;拥有成人高等学校1 138所,在校大学生122.7万人(主要是非全日制);两类高校合计在校生人数近584万人。此外,1996年参加全国自学考试学习的学生有864万人次,1997年是1 002万人次。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学科门类齐全、多规格、多形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规模属世界前列的高等教育体系。从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来看,我国现在已居世界第一的位置,比世界上高教规模优选的美国还多。1996年,美国注册在校生数虽然达1 427.8万人(含研究生),远远高于我国的在校生人数;但如果从大学毕业生人数来看,情况就不同了:1996年,美国授予学士、准学士的毕业生共达171.2万人,而我国高校同等层次的毕业生人数为161万人,加上当年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同等学力毕业资格的26万人,共计187万人,超过了美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 从发展速度看,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高速发展,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而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也以年均7.4%的速度持续增长;最近五年,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非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更是以年均10%的递增速度高速发展。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是少有的。在1978年一1996年这18年中,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共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专科以上毕业生l 547万人,其中专科毕业生1 009万人,本科毕业生499万人,研究生39万人,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说,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优选的发展时期之一,同志重视教育是结了硕果的。
     记者:从规模上说,我国已是高等教育大国,但恐怕还不能说是高等教育强国。
     纪宝成:是的。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开始多于美国,并不意味着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处于同一水平。首先,中美两国的入学制度和培养过程存在很大差异。我国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生源经过严格选拔的“英才教育”;而美国则早已进入所谓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其次,在校学生平均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限,美国也高于中国。从毕业生层次结构看,美国领先于中国就很明显:中国的在校大学生中,学制短的专科生远多于本科生;而美国正好相反。1996年,美国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达116.9万人,而中国的本科毕业生只有43万人。至于大学后的。研究生培养。规模,美国更高于中国。1996年美国研究生学位获得者,是中国研究生毕业人数的12.7倍。另外,那些没有拿到学位的美国大学生,对于提高美国人力资源的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美国大学的装备水平高,教学设施完善;我们的办学条件与之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语。
     记者: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甚至有人呼吁中国也应尽快实施“大众化高等教育”。您对此怎么看?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