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 字数: 28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姜万军,喻志军
  • 出版日期: 2013-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64040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4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优选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方面。对食品安全的理解至少应包含二个层次:(1)食品安全――Food Safety方面,通常是指食品的质量安全,即是否能保障食品消费对人类健康没有直接或潜在的_不良影响,涉及食物是否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是否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等问题;(2)食品安全――Food Security方面,通常是指食品的数量安全,即是否有能力提供足够的食物或者食品,涉及食物供给能力、供给总量是否充裕、消费者是否有足够的购买能力等问题。为了便于区分,我们将食品安全中的数量问题称为“食物安全(Food Security)”,将食品安全中的质量问题称为“质量安全(Food Safetv)”,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上述食品安全问题属于低概率潜伏型巨灾风险。
鉴于描述低概率潜伏型巨灾风险存在方法论上的实际困难,以及宏观经济管理中处理这类风险的现实迫切性,《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作者:姜万军)试图提出一种新的思路:避开定量描述低概率潜伏型巨灾风险的困难,通过建立一套预防式的宏观风险管理系统,来尽可能地防止低慨率潜伏型巨灾风险损失或降低其发生概率。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针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将关于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经济学理论和风险管理学理论相结合,借鉴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思想和逻辑,以及很优化理论和贝叶斯统计学思想,构造宏观风险管理理论框架,并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性研究。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适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所有对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有兴趣、关心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公众与决策者阅读。
作者简介
    姜万军,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分院院长。曾先后作为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商学院访问学者、法国艾斯一马塞大学商学院(IAE,Aixen Provence)访问教授、美国加州伯利大学哈斯商学院访问学者(富布莱特学者,Fulbright Research Scholar)和美国莱蒙特研究大学(CGU)访问学者在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企业理论与公司结构治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与提升策略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创造对策。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态环境下企业责任(CR)的外部治理机制研究(2013-2016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应对靠前金融危机,加速北京外贸发展方式转型(2009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型大学的结构治理对其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研究(2005-2007年);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项目: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2005-2006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知识型生产组织的治理结构研究(2001-2003年)。

    喻志军,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靠前贸易与产业经济研究。
    主持的课题:2012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社会监管力量与企业行为反应交互作用机理:理论与实证分析》、2008年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产业内贸易统计指标研究及中国贸易状况实证分析》、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探索性研究》;参与的课题:2009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应对靠前金融危机,加速北京外贸发展方式转型》、2003年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2003年国家自然基金应急项目《中国房地产业总体态势分析》、2001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休闲经济研究》、“八五”期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中国产业结构问题研究》,此外,还参与完成多家大型企业委托项目。撰写的论文主要发表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统计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杂志。参与撰写的专著有:《产业内贸易研究:兼论中国的贸易优势重构》(独立完成)《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休闲经济》《中国住宅市场的发展与政策分析》等;撰写的教材有:《靠前贸易理论与政策》(独立完成)《靠前贸易实务与案例》(主编)《靠前贸易》(主编)等。
目录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食品及食品安全的界定
三、人类对风险管理的尝试――实践与理论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很优宏观风险管理理论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二、风险管理很优准则
三、很优风险管理模型及其求解
四、很优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很优解的维持与修正
五、很优风险管理系统的直观说明
第二章 中国食物安全问题、风险与风险管理体系
一、中国农业:成就与问题
二、政府农业政策目标及实现目标条件
三、农业政策体系设计的理论框架――建立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系统思考
第三章 中国食物安全保险需求与供给(一):理论分析
一、理想状态下的农业保险理论模式
二、现实状态下农业保险理论模型的问题
三、政府农业保险模型
第四章 中国食物安全保险需求与供给(二):直观说明与分析
一、无农业保险时农户的风险管理
二、农业保险的社会福利效应
三、农业保险的成本
第五章 中国食物安全保险需求与供给(三):实践经验和教训
一、日本农作物保险的经验和教训
二、美国农作物保险评述
三、中国农业保险试验的经验和教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四、中国农业保险试验的经验和教训:最近几年的变化
五、结论和启示
第六章 中国食物安全保险项目框架的优化设计
一、总体设想
二、农业保险项目成本估计:以1949~1995年数据为例试算
三、农作物保险项目融资计划
四、农作物保险项目实施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七章 中国食品安全质量风险描述
一、近年来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食品安全质量风险的危害
三、形成食品安全质量风险的原因
第八章 中国食品质量风险规避途径之一:农业经营模式转型
一、农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
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三、农业竞争力:产业内贸易视角的分析
第九章 中国食品质量风险规避途径之二:构建有效美德市场
一、道德风险的概念、形成与特征
二、有关“美德市场”的研究
三、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的“美德市场”
第十章 中国食品质量风险规避途径之三:健全社会监管体系
一、社会监管(第三方监管)的理论基础
二、欧美国家社会监管中NGO的作用
三、借助:NGO监管中国食品安全质量风险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可见农业收入虽然仍是农户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所占份额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农业风险对于农户纯收入的影响力也呈下降趋势。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论只是在全国平均意义上的,具体到不同地区,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结果可能不同。特别是对于产粮大省,农业收入所占比重会高一些。
    尽管如此,在我国,当农户由于农业风险导致农业收入减少时,农户可以通过非农产业收入来补偿农业风险损失,减轻农业风险对农业生产和农户消费的影响。
    此外,政府农业自然灾害救济,也是对农户农业风险损失进行补偿和救助的一个重要手段。从1978年以来,政府自然灾害救济费占当年民政事业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般在25%~35%之间波动,其保证额已经由1978年的4.19亿人民币,增加到近年来的十几亿元的水平。1990-1993年平均额为16.51亿元,其中1991年高达20.93亿元。这些政府救济对于补偿农户受灾损失,维持农民生活,恢复生产起了一定的支持作用。(二)风险管理方法这里的所谓风险管理方法,是指在风险损失发生之前,农户为了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和规模而采取的多种预防性措施。
    农业生产者对风险的反应方式同农户一样是多种多样的,生产者采用何种风险管理方式不仅取决于如何减少风险效应,还常常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生产某种劳动密集型作物可以达到利润优选化,如果能得到充足的劳动力,生产者将决定只生产该种农作物,但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劳动力,生产者只能生产收益较低但需要劳动力也较少的农作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产者采用多角化经营,其目的可能是为了降低风险,也可能不是为了降低风险,而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尽管如此,生产者们都会很好细心地权衡不同风险管理手段的成本和收益。衡量收益的大小一般分为两步:一是,确定可以减少风险的程度;二是,评估这种风险减少的价值。在选择不同风险管理方案时,成本的确定有时显得更加重要,特别是非货币成本,如时间、管理技能等是选择价格风险管理手段的关键。在选择产量风险管理手段时,成本同损失规模与损失概率大小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1.风险管理方法的工作机制
    日常生活中,一些谚语已经精辟地概括了我们进行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如:“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它指出了可以采用分散化经营方式处理风险;“花一分于预防,胜于花十分于补救”是告诫我们应尽量避免不幸事件的发生;如此等等。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