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气球上的五星期

气球上的五星期

  • 字数: 13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
  • 出版日期: 2013-07-01
  • 商品条码: 978756117869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52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气球上的五星期》是儒勒?凡尔纳的靠前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气球上的五星期》中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甚至烹饪等多学科知识,还把生活的经历、见闻都贯穿其中。这部小说是一本对青少年进行理想道德教育的优选教材,比如弗格森不畏艰险,勇于创新,为科学探险的献身精神;乔为了他人的安全,勇于牺牲自己的舍已为人的精神;面对各种艰难困苦,三位主人公互相鼓励、团结友爱的精神;为了挽救法国传教士,他们甘愿舍弃对于他们的生命安危至关重要的一百多斤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建设美好社会,我们不但需要勇于探索的精神,还需要仁爱之心。
目录
探险的勇士们
走进非洲
月亮国之旅
尼罗河的源头
解救传教士
寻找水源
艰难的移动
乔的历险
难以飞越的大山
走出非洲
摘要
    1862年1月14日,在滑铁卢广场召开的伦敦皇家学术会议上,听众如云。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弗朗西斯爵士,正在发表他那动人的演说:“英国一直靠前于世界各国,这接近是英国旅行家在地理探险中的大无畏精神所至。光荣的英国儿女――萨弥尔?弗格森博士,将乘气球飞越非洲。这次尝试假如成功,就能把我们在非洲地图学方面零散的知识补充完整,使之成为一体。如果失败了,至少也将作为人类优选胆的设想之一而永存!相信他是不会辜负祖国的重托的!为了鼓励弗格森博士的勇敢行为,会议表决通过了一项补贴,数目高达2500英镑。”
    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人们纷纷呼喊着弗格森的名字,会议大厅也似乎被这些叫喊声震撼得晃动起来。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步人了会场。他五官端正,脸色红润,鼻子高挺。他神情镇定,目光温和,透露出智慧的光芒。他的双臂很长,双脚有力,步伐稳健。博士的外貌透着安然与严肃。
    他走向演讲台,用坚毅的目光看着大家,右手食指指向天空,开口说了一个字:
    “Excelsior!”(精益求精的,不断向上的)
    这简短而伟大的演说又换来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
    这位萨弥尔?弗格森博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弗格森生于航海之家,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带着他一同体验危险的滋味和冒险的乐趣。他天性勇敢,善于思考,具有摆脱困难的非凡才智。
    年轻的弗格森对冒险和航海探险无比狂热,他梦想成为很很好的冒险家,在父亲的培养下,他不仅学习了水文学、物理学等严谨的学科,还掌握了一些植物学、医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22岁时,弗格森已经周游了世界。他加人了孟加拉工程兵部队,并多次在战斗中立功。但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生活,于是他选择了退役。 离开军队后,他迈上了去往印度半岛北边的征程,从加尔各答到苏拉特,他穿越了整个半岛,而这对他而言,不过是一次平常的散步而已。
    1845年,弗格森离开苏拉特,前往澳大利亚并加入斯特尔特船长的远征探险队,去寻找新荷兰中部的内陆海。
    1850~1853年他又去远征队陪同麦克?鲁尔船长一起从白令海峡环绕美洲大陆直达费尔维尔角。
    1855~1857年,在施拉经特维特兄弟的陪同下,弗格森访问了整个西藏西部,并带回了很多珍贵的人种学观察报告。
    在旅行中,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弗格森都能克服。他是地道的旅行家:胃可以任意收缩、扩张;腿可以按临时床铺的长短伸展自如;白天能随时入睡,晚间也能随时醒来。这位永不知疲倦的旅行家的适应能力让人惊叹不已。
    几年下来,弗格森就成了《每日电讯报》很引人注目、家喻户晓的人物。
    现在博士又有了新的目标――非洲。他要乘坐热气球穿越非洲!揭开那辽阔荒原的面纱!
    那么,谁将和博士一同去非洲探险呢。
    弗格森博士的好朋友迪克?肯尼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苏格兰人,也是当地认可的很好猎手。他身高6英尺,褐色的面孔,眼睛乌黑发亮,性格坦率,处事果断有些固执。
    两人都是各自行业里的佼佼者,虽然他们从来没有机会互救互助,但他们的友谊却始终不渝。博士每次探险回来,都必定去肯尼迪家,住上几个星期。
    肯尼迪时常劝阻弗格森别再去探险,因为那毕竟是个危险的事儿。对此,弗格森并不理会。每到这时肯尼迪就在想:“他这又是在琢磨什么呢?”
    早晨,肯尼迪从《每日电讯报》上得到了答案。
    “天哪!”他叫道,“疯子!真是个神经病!竟然想乘热气球穿越非洲,亏他想得出!弄了半天,原来他一直都在想着这事!” 肯尼迪又急又气,当晚就坐上火车,赶往伦敦。一到弗格森博士的家门口。肯尼迪就快步走上台阶,朝门上重重地敲了几下。
    门被打开的一瞬间,肯尼迪就大喊大叫起来:“弗格森,这份报上说的是不是真的?”说完,肯尼迪将《每日电讯报》一把扔给了好友。
    “确实是真的,而且准备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准备的东西在哪儿?我非把它们砸个稀巴烂不可!”这位可敬的苏格兰人确实气极了。
    “别生气,我亲爱的肯尼迪。”博士接着说,“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我的新计划。”
    “哼!我可不在乎……”
    “因为我想让你和我一起去非洲。”
    苏格兰人活像一只受惊的岩羚羊一样敏捷地往前一跳,吃惊地嚷道:“啊?难道要我和你一起发疯吗?我可不去!”
    “那我就一个人去!”
    “弗格森,”肯尼迪平静下来,“你的计划太荒诞!危险太大,困难太多了!”
    “困难嘛,当然会有。”弗格森严肃地说,“至于说危险,生活中也时时都有。”
    两人争论了半天,很后肯尼迪说:“既然你要横穿非洲,为什么不走正常的路,而非要从空中飞呢?”
    “为什么?”博士激动地答道,“因为至今为止,所有从陆地走的尝试都失败了!有了气球,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乘上气球,无论酷暑、激流、风暴、沙漠,还是野兽、土人,我都不怕!热了,就升高些;冷了,就降低些;遇到悬崖绝壁,就越过去;遇到河流大川,就飞过去;遇到狂风暴雨,就升到它上面;遇到激流,就像鸟儿一样从上面掠过!我可以时而疾驰在优选空,时而滑行在近地面。非洲就展现在我的眼皮底下。”
    “那么,你掌握操纵气球的方法了吗?”
    “还没有,不过,我想利用稳定的信风,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英国政府把一艘运输舰交给我使用,很多3个月,我就到桑给巴尔了。在那儿,我们把气球充满气,然后就升空……”
    “我们?”肯尼迪叫道。
    “怎么,看样子你还有反对意见?”
    “反对意见,我有上千条呢!别的暂且不提,既然你想任意升高降低,那么,不消耗气体,你就不可能做得到!至今为止,还没有其他不消耗气体的办法呢。正是这一点阻碍了空中长途旅行。”
    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