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世界谈判大师

世界谈判大师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赵荣强//泉韵//王英
  • 出版日期: 2013-06-01
  • 商品条码: 9787209022408
  • 版次: 2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世界谈判大师》由赵荣强、泉韵、王英主编。
《世界谈判大师》中这些夹杂着滔滔雄辩的记录,成为后人学习辩论术的很好范本。在今天的欧美国家,大部分大学都开设有辩论学课程,对辩论学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在我们国家,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辩才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同欧美国家把辩论术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希望青少年努力提高自己的辩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长为新一代的舌战大师。
目录
合纵奇才苏秦
连横奇才张仪
据理力争的谈判大师索额图
谈判桌上的曾纪泽
中缅边界谈判中的薛福成
舍命争国权的杨儒
杰出的外交谈判家顾维钧
挖美国钱袋的宋子文
将军大使王幼平
谈判奇才周恩来
很好的外交谈判家
劈波斩浪的罗斯福
将军国务卿马歇尔
美国的“谈判能手”哈里曼
“很好的国际谈判家”基辛格
苏俄有名谈判大师契切林
苏联外交谈判干将克拉辛
“战斗法国”的不屈战士戴高乐
日本有名谈判大师大平正芳
摘要
    合纵奇才苏秦
     战国时期,洛阳出了位大说客,以游说诸侯合纵抗秦而名扬天下,他就是被后人列入纵横家之列的苏秦。
     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当时的中原大地已形成齐、魏、赵、韩、秦、楚、燕七国相峙的局面。这七雄逐鹿中原,攻伐兼并,实力互有消长,但是都存有吞并他国而一统天下的野心,即使实力稍弱无力实现这个野心的国家,也百般营谋,力避被强国吞并的悲苦命运。秦因商鞅有效地变法改革,再加上几代国王的兢兢业业,战国时代已跃升为当时最优选的强国,东部的齐国也一直维持着强势的局面。自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后,天下便出现了秦、齐两大强国东西对峙的形势。这时各大国陆续称王,连名义上的周天子也踢开了;作为缓冲地带的小国大量消失,大国领土直接连起来,于是大国之间的冲突更加剧烈了。
     这时,强盛的秦国已开始向外扩张,鲸吞六国的野心最为明显。六国若联合起来,可以抗秦;六国若分裂,就会被秦国各个击破。于是六国内形成针对秦的合纵、连横两派主张。抗秦派主张中原诸侯联合起来,从地理上看,南北形成一条直线,所以叫“合纵”,这派以苏秦为代表;亲秦派主张中原诸侯同秦亲善,造成东西联盟的局面,所以叫“连横”,这派以张仪为代表。倡导合纵的第一个代表人物是公孙衍。公孙衍是魏国人,做过魏国的宰相。他组织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可是只有魏、赵、韩三国出了兵。他们攻打函谷关,吃了败仗,只好收兵回国。这次“合纵”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合纵说”的代表人物是苏秦。苏秦出身平民,生年不详,约卒于公元前317年。他曾到齐国求学于鬼谷先生,鬼谷是战国时的一位纵横家,研究纵横捭阖外交之术,著有《鬼谷子》三卷。
     苏秦在学有所成后,使开始运用纵横论去进行游说。他周游各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没有什么成果,所带费用花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实在混不下去,只好回到家中。他一副狼狈相,以至妻子不理他,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也责备他:“周人的生活习俗,是以治产业,从事工商为本,你放弃最根本的事不做,只去卖弄口舌,怎能不落到这样穷困的地步呢!”
     苏秦听了全家人的指责,心中很难过。他认为自己是学识不精,理论不邃,就关起门来读书。他躲在房中,翻出所有藏书。正当一筹莫展之际,他忽然发现了《太公阴符》(《六韬》中的一篇)。这篇文章过去虽看过许多遍,但未悟透。他“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学习,经过一年多时间,把《太公阴符》的内容融会贯通了。他写出了《揣》、《摩》两篇文章,还研究了当时各国国王的脾气禀性、思想感情与好恶。苏秦很有信心地说:“凭我现在的操略,再去游说各国国君,他们肯定会任我为公卿宰相。”谋略思想业已成熟,他便上路去游说了。
     但苏秦最初并非是“合纵论”者。
     他这次上路,首先游说于周显王。周显王左右的人,知道苏秦喜欢游说,知识浅薄,依然轻视他,没有人听他的主张。他只好离开周,到西面的秦去了。
     当时喜欢任用宾客的秦孝公已经去世,秦惠王在位,改革者商鞅刚被杀,秦国人正怨恨一般辩士。虽如此,秦惠王还是接见了苏秦。苏秦说:“秦是个四面都有要塞的国家,有群山遮掩,渭河环绕,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真乃天府之地啊!凭着秦国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并天下,称帝而统治所有的土地了。”秦惠王没有接受苏秦的建议,说:“我的翅膀还没有长得那么硬,哪能飞得那么高啊!一个国家的文理尚未理明,何谈去兼并别的国家!”秦惠王没有听取苏秦的主张,但是苏秦并不气馁,他一连写了十几篇奏疏,细说兼并六国的办法,但秦惠王始终未理。苏秦待了一年左右,只好另谋出路了。既然秦惠王不能接受“连横”之说,苏秦离开秦国后,便施展他“合纵论”的辩才了。
     苏秦先来到东边的赵国。赵肃侯任用弟弟赵成为宰相,号奉阳君。赵成很不喜欢苏秦,没有用他。苏秦又从赵国到了燕国。
     苏秦到燕国后一年,燕文侯接见了他。苏秦说:
     “燕国真是天府之国啊!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方圆2000多里,兵士几十万,战车600辆,坐骑6000匹,储存的粮食足够用几年;且南有碣石、雁门,可输入外来物品,北边地方可种枣栗,即便人们不种田地,单是枣栗的收获已相当富足了。但是,当今天下,安乐无事,不见士兵、将领被杀害者,没有谁比得上燕国的。大天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吧?这是因为赵国在南边成为燕国的屏障啊!比如秦赵两国打了五次仗,秦胜了两次,赵胜了三次,结果秦、赵两国都遭受损失,而完好的燕国,便可以从背后制服他们。这就是燕国之所以未受敌寇侵犯的原因。而且,秦国要想攻打燕国,必须越过云中、九原,经过代和上谷,踏遍数千里,即便攻下燕国,要想固守也是不可能的。秦不攻打燕国,是明智的。
     “现在再看看赵国如果攻打燕国的情况。只要赵发出进军令,不出十天,数十万大军即到达赵国的边界。渡过滹沱河,涉过易水,四五天便到达燕国首都。所以说,秦攻打燕,是战于千里之外,而赵攻打燕,则是战于百里之内。而燕国不忧虑百里之内的外患,却重视千里之外的敌寇,还有比这更错误的政策吗?因此,希望大王能和赵国缔结反对秦国的南北合约,形成纵的攻守同盟。如果天下各国都站在同一线上,共同抗秦,燕国也就没有什么忧患了。”
     燕王说:“你讲的很有道理。可是燕是个小国,西面邻赵,南面近齐,而赵、齐都是强国。如果你能做到组成反秦合纵的同盟,使燕国得到安定,那么,我愿意把整个国家托付给你。”燕王就这样听从了苏秦的游说,资助他车马、金帛,让他到赵国去。
     苏秦又来到赵国。上次他来赵国的时候,赵肃侯的弟弟赵成为宰相,他不喜欢苏秦。而这次,赵成已死,苏秦便有机会接近赵肃侯,宣扬自己的主张了。苏秦首先颂扬赵肃侯的仁德、声望,使赵肃侯飘飘然。他说:
     “当今天下在位的卿相人臣,以及一般有知识学问的平民百姓,都非常推崇您是位能行仁义的贤君。很久以来,大家都希望能在您跟前效忠,接受您的指导。无奈当时奉阳君忌妒您,使您无法干涉国事,现在奉阳君已经去世,臣下才特地来向您献上一些愚昧的策略。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