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图解中华养生宝典

图解中华养生宝典

  • 字数: 33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 作者: 谭小春
  • 出版日期: 2013-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69027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1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体的健康和长寿既与先天因素有关,也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而且后天因 素的影响更为重要。先天条件优越的人,如果不善于保养,就难免会出现早衰或夭亡。反之,如果先天条件差,只要善于保养,仍然可以健康长寿。因此,要想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就必须懂得如何养生。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1节生命最重要
第2节生命靠自己
第3节养生贵自爱
第4节人体的生长周期和四大变化
第5节天人合一,取法自然
第6节养生有道,顺应四季
第7节治疗在后不如防范在先
第8节养生二
第9节奉亲有术
第二章养“身”
第1节论人体阴阳
第2节论元气
第3节气
第4节论血气
第5节形神互用
……
摘要
    上天所覆盖的,大地所承载的,世间万物都已具备,但是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比人更珍贵。人依靠天地灵气而出生,并且顺应四季更替而成长。天下的人,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都梦寐以求有一副强健的体魄。
    尧曾想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但子州支父委婉地拒绝了他。他说:“让我做天子是可以的,但是我现在正患有十分严重的病,正要治病,没有闲暇去考虑天下的大事。”可见在子州支父的心目中,天下固然十分重要,但却不及自己的生命宝贵,不愿因当帝王而做有损自己生命的事。由此看来,帝王的丰功伟绩只不过是圣人闲暇之余所做的事情罢了,并不能用来养生。然而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他们不惜以损害身体为代价去追求身外之物,这难道不是舍本逐末吗?
    圣人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达到怎样的目的,为达到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做。世人都嘲笑买椟还珠的郑国人,因为他舍弃了珍贵的珍珠而只要了那只没有价值的木匣子。而人的生命,又哪里是珍贵的珠宝所能比的呢!
    再如《郁离子》之三十一篇为《玄豹第三?贿亡》记载着这样一件事。荆山的麝香为东南的名产之一。所以当地人常要追猎麝,麝被追得走投无路时,就会将肚脐下的麝香揪下来扔进草丛里。这样一来,追猎的人便会停止追赶,而是直接去寻找麝香了,麝因而得以逃生。楚国当权的令尹子文听到后不由地感慨道:“虽然是兽类,而人有不如它的,因财物丧命,并波及家人,怎么见识还不如麝呐!”
    鲁衰公问孔子:智慧的人寿命长吗?仁义的人寿命长吗?孔子说:是的,人在三种情况下死亡,不由命运决定。一是不按时起居、饮食没有节制、劳逸不适度的人,他们容易因百病缠身而丧失性命;二是地位低下而冒犯君长,嗜欲无度又贪婪不止的人,就可能因触犯刑法而失去性命,三是以少犯众,以弱欺强,恼怒无常,行为不自量力的人,很可能在战争中失去性命。这三情况造成的死亡,都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人为造成的。而那些仁人志士,他们为人处世总是很有节制,动静合乎常理,喜怒符合时宜,不会让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所以他们能够长寿,这不是很符合常理吗?”
    世上的人,呼吸着一样的空气,吃同样的食物,人之间却有愚笨与聪明、强壮与衰弱、长寿与短命的差别。这是天注定的,还是自己的原因呢?智者说:  “人智力上的差别,是先天决定的,体质的强弱、寿命的长短,则是自己造成的。刚刚出生的婴儿,胎气充足,哺养得当,青壮年时期,又十分注意饮食节制,声色有度,所以身体强壮。而相反,刚出生时,胎气不足,成长阶段又乳食欠缺,到成年时又暴饮暴食,沉溺于声色,身体自然赢弱而短命了。
    那怎么样才算是持身有度呢?《黄帝内经》认为,古人对自身的保养可达到四种境界。靠前种是古代的“真人”,他们很好了解自然的变化规律,吸收、吐纳自然灵气精华,使精神固敛于内,全身的筋骨浑然一体,他们的寿命仿佛没有终止的时候,这就是修身养性的结果。第二种,是“至人”,他们本性淳朴敦厚,接近遵循养生之道,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远离世俗烦忧,养精蓄锐,畅游于自然界之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延年益寿。第三种,是“圣人”,他们处于自然和谐的环境当中,顺应四时之变化,身处世俗社会,不刻意超脱尘世,也不与世俗混合。不为外事所累,不因内心思虑而伤,生活安静愉快,自得其乐,使自己的形体始终不疲惫,精神不外散,所以他们也可以活到一百多岁。很后一种是“贤人”,他们能够根据天地、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来调养身体,以求符合古代“真人”们的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达到长寿的目的,不过只能达到某个极限。
    饥渴、寒冷、病痛,这些感受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即使是我们很亲近的人也很难感同身受。而人体的衰老、病死只能由我们自己独立承担,即使至爱亲人也代替不了。养生贵在自爱,而自爱自全的方法,只有自己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时时总结才能得到。
    清代重臣张廷玉年轻的时候体弱多病,步行一百多步就感觉身体1‘分疲乏,长辈们对此十分忧心。张廷玉因此开始注意养生健体,每天按时起居,并合理安排饮食。
    三十岁时,张廷玉已在朝庭当官,此时他的身体比以前强壮多了,因此又开始放松了对自身的保养。在南书房当差时,他每天都早出晚归。夏天,他跟着皇帝去热河避暑,秋天跟随皇帝到塞外打猎,长时间地在辽阔的草原上骑马奔驰,不能按时起居,饮食也没有规律。有一次,康熙皇帝受外藩之邀,张廷玉随驾远行至蒙古,游遍了蒙古的各个部落,一连一百多天舟车劳顿,根本无暇顾及整理仪容,保养身体。
    雍正皇帝登基后,张廷玉更是身居要职。不仅身居大学士之职,管理翰林院的事务,还兼管吏部、户部事务。他一边不分昼夜地处理这些繁杂而又十分重要的事务,同时还要随时准备候见皇帝。边境起兵之时,他又奉皇帝密诏,为处理军机事务出谋划策,并要随时处理各方来的紧急军文。当他一到办事处,常会有几十甚至上百人抱着公文环立等候裁决。他有时不得不在车内或者马背上批阅文书。除了批不完的文书,他还要分身处理几十处史馆和书局事务,负责处理撰写和修订书籍事务。当他晚上回到家,本应该好好休息一下的时候,门外又有大批的宾客、门生等着他。晚上睡觉了,突然想到奏章或公文有不妥之处,又立即披衣起床,拿笔改正,重新抄好了再呈送皇上。如此操劳,他的身体又天地开始虚弱了。
    具备治国之才的人,能够为国分忧,致力于国家社稷,这是值得倡导和肯定的,但是也不能过度地劳累,长此以往,身体肯定垮了,又拿什么为国效力呢?我们运用自身的才能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也要随时注意劳逸结合,自重、自爱才能强身健体,才能让自己这块“金子”长久地发光。P4-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