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我们所知世界的末日
字数: 22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德)莱格维
出版日期: 2013-06-01
商品条码: 978750606116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
¥24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在我们此前所知的这个世界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各种危机逐渐堆积,我们之所以会对这些危机视而不见,只因为我们舒适的生活状态助长了这样的幻想,即无论如何一切危机都会顺利度过。然而,事实上,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危机和人口增长都在发出信号,昭告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将会终结。我们的种种生活习惯正在超越西方经济模式的功能极限,并且,金融危机也已经表明,不能再像迄今这样继续下去了,今后也将不会再这样继续下去了。西方民主是否有能力使自身得到革新,从而担负起未来?是否可能利用已经达到的水准来开发出不依赖于增长,而是看重公平和生活质量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模式?奢望我们现有的成功模式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继续发挥作用仅仅是个幻想,只有终结这个幻想,才有机会造就一个民主的未来。
作者简介
【德】克劳斯?莱格维(Claus Leggewie),1950年生,政治学教授、政论家,德国埃森文化学研究所所长,在该所创设气候文化专题研究室。1995年至1997年,担任美国纽约大学首任马克斯?韦伯教席教授;曾任巴黎第十大学和维也纳人类学研究所客座教授,1999年至2000年任柏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德】哈拉尔德?韦尔策(Harald Welzer),1958年生,德国埃森文化学研究所跨学科记忆研究中心主任,在德国维滕-黑尔德克大学和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讲授社会心理学。
目录
归根结底:气候变化是文化变迁/1
第一章 弄懂危机,或曰:一个文化模式的界限/9
没什么特别的 危机的虚幻化/11
《圣经》中描绘的苦难,登峰造极/17
对抗一切证据/24
气候变化作为文化问题/26
峰值石油/32
森林是健康的/37
怎样将临界点变成新起点/45
安娜问,为什么她的未来会由别人主宰/49
横向的不公平/59
有一未必有二/61
上升两度/64
我们所处的位置/66
第二章 因为他们不做自己知道的事/67
――为什么环境意识和行为大相径庭/67
认知失调/69
局部理性/75
文化上的义务/78
汽车迷/83
下午的游泳课/87
为什么人们认为暧冬是正常的/89
为什么我们不采取行动/96
第三章 照常营业/97
――对克服危机措施的批判/97
市场失灵/99
气候保护的政治经济学/105
增长必不可少/109
绿色复苏,或曰:资本主义会变成绿色的吗?/112
去汽车化:所需要的不是经济景气强心针,而是转型规划!/117
地质工程――气候战争中的神奇武器/122
复兴,或曰:国家的终结曲?/129
第三次工业革命/131
我们是人民/136
第四章 压力下的民主制/138
心怀不满的民主主义者/139
民主威权主义/151
(以何方式)民主制能够战胜气候变化?/158
最后出路哥本哈根:全球治理的困境/16l
越过安全护栏/167
另一种选择/171
第五章 大转型/174
人们不愿意放弃:出自非政治类辞典/175
把放弃当作获利/176
反向而行――K太太的持家头脑/181
反抗之乐,抑或:新世界也可以买得到吗?/187
人变成公民/193
自我授权与复原/197
谨慎文化/198
学会复原/20l
自助者/203
底层倡议怎样推动了气候政策/206
邓巴的数字:新的清晰性/208
气候斗争中不寻常的盟友/212
为气候而上街去抗议?/214
网络上的理想国/218
K太太无可选择/223
是议会外反对运动升级版,还是:公民们,上街去抗议!/227
谁是我们?讲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235
致谢/240
后记/241
参考文献/247
人名译名对照表/257
专业术语译名对照表/263
摘要
第一章 弄懂危机,或曰:一个文化模式的界限
有些时期过起来速度飞快,另一些时期则像是缓缓流淌的河流。我们身处其中的是个什么样的时期呢?鉴于有关危机的种种言论,人们得出一幅矛盾的图景:国家的运转就像是电影的慢镜头,然而同时却又像是一部惊悚片。每一次新闻播报都在宣告新的令人惊奇的事物。这恰与对我们所知的这个世界的历史时期的看法相符,然而这种看法却是截然对立的:这一端是经济数据、民意调查和选举期日的峻急断奏,那一端却是宗教传布的对彼岸和无尽轮回的漫漫期待。赌徒们紧盯着赢钱的机会,信徒们则做着上天堂的准备。
两种时间观都不带有政治性。这两种时问观对一百年这样一个时间段――这通常是一代人从政治上进行计算的时间段――的认识都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与气候变化也即不断加速的全球变暖联系起来看,对全球变暖进行计算的较近的时间段是2020年、2050年和2100年。至迟在十年之内,必须做到大幅度削减温室气体,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二十年或三十年内避免出现气候的“翻转点”,才能保证地球在一百年后还能够让人类居住。如果我们今天不采取行动,承担恶果的将是我们的子孙。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一百年,也就是一个世纪,这样一个时间段是一个从人类发展出发的计量单位,它所包含的不过是三四代人,所以,就其视野所及而言,它只是从实用角度来计算行动和结果的那么一个时间段,因为人们是在同这几代人分享“当代”。“一百年后”,听起来很遥远,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人类通常在考虑应当给后代留下些什么时,用来为自己和他人做预计的时间段而已。
自13、14世纪发明钟表以来,这种对时间的认识就已经发展成为对未来的直线性指向的固定点,并从近代早期以来成为了共识。这是政治性的时间计量单位,然而它在市场崇拜者们对当代的膜拜和政治一宗教宗派主义者们对当代的否认中都被丢失了。原教旨主义者们所想的是永生,他们努力驶向从虚妄的现世命运中得救这个目标:为此,他们把现世掳作人质。新自由主义者们的眼界则极少超出按季度召开的收支结算会议,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股东们出卖了未来。而这两者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危机盲然无视,对中期期限持错误认识。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谈到长期预测时,曾戏谑:“长期来看我们都将死去”;宗教里的世界末日派也对时间抱有相似的玩世不恭态度,只不过理由恰恰相反。
对原料终将穷尽不予理会,对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看起来似乎已熟练地消化了周期性危机――的局限性也视而不见,相反却看不到,能够有效扭转局势的“机会窗口”正在关闭。因为正好赶上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就把与气候相关的种种良好意图和开端往后推延,这恰恰是对盲目无知的证明。对可资利用的选择的可能性终将穷尽这一点,哪怕只是做一下思考都不乐意或者是没这个能力。这表明了,在我们的文化形态中,进步和上升将会不断持续下去的观念具有多么强大的引力。未来会像现在一样,只是比现在更好。进步将会一直持续下去。未来是开放的时间,只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认为像这样被预告给我们的这个未来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甚至于是,它可能已经过去了。这样的观点听上去很古怪,就像那种认为我们如果现在不行动起来,那么在20年或50年后,将会连行动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了的预测一样古怪。这种观点与那些人的时间感根本就不合拍,他们已经被训练成:要么盯着短期的赢利,要么想着长期的救赎。 没什么特别的危机的虚幻化
“9?15”――在2008年9月里,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对世界来说,这比“9?11”引起的惊恐更大。在2001年9月里的那一天,美国世贸中心的双子大厦――西方金融资本主义的象征――遭到袭击。金融崩溃引起的惊恐浪潮导致全球性危机爆发,这场危机很可能比1929年及其后几年的大衰退更严重、持续的时间也更长。雷曼兄弟是根本无法逾越的、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体系的代表,这个体系疯狂追求超高额的红利和便宜货,为此不惜以千百万人的工作岗位和生活水平为代价,它使孩子和老人坠入新的贫困处境,使国家的行动能力和公共服务遭受持久的损害。
一种象征性的虚幻化效应伴随着这些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后果而来:从人世间蒸发的数以万亿计的金钱,还有为应对危机而筹集的巨额钱款,就这么从人们的眼前消失了,正像那直入云霄的高楼,当它径直耸立在你面前时,你没法测量出它的高度。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个危机而已(nothing spezial,just crisis),拉脱维亚财政部长阿季斯?斯拉克捷里斯操着优雅的洋泾浜英语如是评论自己国家的金融崩溃。
拉脱维亚――如今它已经不得不解雇教师和护士,这样的国家已随处可见。一家以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德国人知晓的银行,叫作地产抵押银行的,到它被国有化的时候,已经吞掉了一千多亿欧元,相当于2008年德国联邦预算的三分之一还多。人们已经习惯于对上亿的数字――比如在为照料儿童增加拨款时――表现出特定的敬重,并由此而明白,把这样一笔款项纳入联邦预算有多么困难;而如今,对于比如说像90 300欧元和8 000亿欧元这样天方夜谭般的数额之间的差别,简直就无法得出一个实际的想象。甚至于连专家都几乎弄不明白,这笔款子被用在了什么地方,它是怎么支付出去的,还有,倘若有那么一天必须偿还的话,那将意味着什么。
P9-12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