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和儿子一起成长

和儿子一起成长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杨文
  • 出版日期: 2013-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6101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7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爱是母亲最原始的本能,科学的爱才是帮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必须的养份!她是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她是资深教育专家。她用“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亲身实践,培养出了一位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的剑桥博士,让许许多多感叹“快乐童年”与“成功学业”不可兼得的家长羡慕不已。本书献给所有“爱孩子,愿意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父母!从这本书中能看到一位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心血,也能看到一位真正的教育专家的素质教育理念,更能看到一个女性不断丰富自我、提升价值的精彩蜕变,值得所有家长阅读! 《和儿子一起成长1》(珍藏版)夏杨,作者杨文之子。剑桥大学博士。有人说他是玩大的孩子,他却比很多同龄人更热爱学习。童年时,每一次顽皮、搞“破坏”、都有幸得到父母“正确的解读、科学的引导”。他一度拿到跨国投资银行百万年薪的全职聘书,他是第一位参与剑桥大学核心决策的华人学生,他与二十余位诺贝尔奖得主保持着密切往来,他曾参与组织华人游行抗议媒体的失实报道,他发起的高端中国发展论坛“华剑会”正在为中外商贸文化交流作出积极努力。他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业成绩一样优秀……
时隔6年,他的成长你关注吗?升级版,首度揭秘!
作者简介
杨文,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主讲人,国家本科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留学英国,曾任教于山东大学。
荣获“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其家庭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山东省、济南市三级妇联执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环太平洋地区早期儿童教育协会中国大陆地区副主席等职务。
主编的《杨文幼儿英语》系列教材发行100余万册;所著《幼儿英语教学法》、《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创立的教学法被列入“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十大流派”。

目录
第1章记忆/ 1
儿子改写我的人生/ 7
练体操的少女/ 12
从纺织女工到大学生/ 17

第2章做母亲也需要上岗证/ 25担起两种角色/ 30
不做被动的父母/ 37
聪明是吃出来的/ 41
生活即教育/ 44
木棉效应/ 49

第3章“学习”是个大概念/ 55播种在生命的春天/ 61

捕捉“关键期”/ 67
床前故事与整体识读/ 71 第1章记忆/ 1
儿子改写我的人生/ 7
练体操的少女/ 12
从纺织女工到大学生/ 17

第2章做母亲也需要上岗证/ 25担起两种角色/ 30
不做被动的父母/ 37
聪明是吃出来的/ 41
生活即教育/ 44
木棉效应/ 49

第3章“学习”是个大概念/ 55播种在生命的春天/ 61

捕捉“关键期”/ 67
床前故事与整体识读/ 71
一只鞋垫的涂鸦和图形游戏/ 78
玩也是学习/ 84
读书是一种习惯/ 91
成功来自专注力/ 96
让时间成为“优质”时间/ 100
我替孩子抄作业/ 106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111
培养兴趣广泛的孩子/ 117
会考试也是一种素质/ 125
和儿子一起成长目 录
第4章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 131亲亲我们的小宝贝/ 137
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143
我为什么不生气/ 148
巧用“计谋”和暗示/ 153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157
就这一巴掌/ 164
让孩子在选择中成长/ 170
孩子不必太听话/ 175
蹲下和孩子说话/ 180
批评孩子的艺术/ 184
“你真是个好孩子”/ 190
常对孩子说“你来”/ 198
节俭不“抠门儿”/ 203
站在对方的立场/ 209
自控力的培养/ 215
诚信的力量/ 220

第5章父爱如山/ 225父子如哥儿俩/ 228
父亲说自己做了三件事/ 232
爱他,就要放手/ 238

附录/ 243我眼中的杨文/ 245
这样的家教可以学得来/ 257
醒过来的母亲的真声音/ 260
读者来信1/ 263
读者来信2/ 265

代后记/ 267
摘要
    2006年12月25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车子平稳地奔驰在京福公路(104国道)上,从北京驶向济南……
     我在车的后座上透过车窗欣赏着一掠而过的北方冬季的旷野,整理着两天来有些杂乱的思绪。
     耀眼的灯光,绚丽的舞台。中央电视台的颁奖晚会结束了,人民大会堂神圣的颁奖典礼落幕了……此时此刻,一切都已经成为记忆。留下的是手中的这枚金质奖章和这尊晶莹的奖杯,一份属于母亲的殊荣――中国十大杰出母亲。
     从北京领取属于个人的荣誉,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条从北京到济南的路上,留下了我曾经的欣悦和自豪。
     但这一次,没有惊喜,没有激动,我甚至有些惶恐。因为我觉得,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我不禁想起了远在英伦的儿子夏杨,我甚至想:我所获得的荣誉会不会给儿子带来精神上的压力?要知道,从小到大,我给儿子的就是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一份不会因我的所为而对他有所伤害的爱。
     手机铃响了,是儿子打来的。好多次,我们之间就是这样心有灵犀:当我想到他时,他的电话就来了。他在电话里向我祝贺。听得出,儿子是带着满心的欢喜。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这就是我的儿子,那个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陪我一起成长的二十二岁的小男儿!
     我想起今年暑假,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生物类自然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的儿子,把两张录取通知书拿到了我和丈夫的面前:一张是剑桥大学世界很好生物实验室的博士录取通知书,附带剑桥大学每年只有不到十个名额的霍奇金全额奖学金;一张是美国某有名跨国投资银行香港亚太地区总部百万年薪的全职录用通知书。
     那一刻,我看着一米八大个儿的儿子,心中难掩母亲的喜悦和自豪。
     儿子幽默地开着我和他爸爸的玩笑:“我何德何能,居然比你们两个大学校长的年薪都高啊?”丈夫摸着儿子的脑袋:“还是你厉害!”那份来自父亲的赞赏溢于言表。
     儿子已经长大,我们再次让他自己选择。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尊重儿子的选择中,和儿子一起选择着他的人生之路。
     先去读博士。因为对科学的情结和景仰,让他对这个迄今为止已诞生了十四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实验室充满向往。这个实验室是当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实验室,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根基,在全世界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夏杨专攻自己认为最有前途和最有待研究,也是对国内意义重大的神经生物学方向,研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网络对于电信息的计算、处理和传递。他要在走向社会前,完成科学探求的理想,也为人生做好更坚实丰富的储备。
     汽车继续行驶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
     我对司机说:“小于,前面停一下。”司机默契地点点头。一起共事八年,他已经知道这个地方,在我的生命中是何等重要。以前我们从北京回济南,也是经常在这里停留片刻。
     这个地方叫德州,是位于黄河下游、山东西北部的一个城市,北京至济南的必经之地,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号称山东的北大门。每次路过,面对这片土地,我的心里都会涌起一种特殊的情感。此时,遥望着这个刻满了我生命印痕的城市,我突然很想再次投入她的怀抱。
     和我同行的朋友麓雪说:“去看看你们曾经住过的地方?”恰是正午,回济南的时间还很宽裕,难得这样的心境和闲暇,那就和她一起,去追寻一下往日的回忆吧。
     尽管已经离开了多年,但我对这个城市并不陌生。这里有我的亲人、同学和朋友,他们经常通过各种方式,让我感受到我和这片土地血脉相连。路越走越近,记忆却越推越远……
     这是德州一中的校园。平房已经换成了楼房,小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仿佛看见了三十多年前的操场上,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在高低杠上顽强地翻腾着……那是十三岁的我,两手已经脱皮,还在坚持训练。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发现了我的内心有着怎样的韧性和毅力……
     这是德州行署的家属楼。就是在这栋红砖楼房里,我和丈夫共筑爱巢。我仿佛看见那个明丽的早晨,丈夫拉着一辆地排车,志得意满地从医院拉着我和刚出生的儿子回家。我把当时的情景说给朋友听。“那时,他哪想到他拉回的是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和剑桥博士呢!”朋友说的话,让我们全笑了。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