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

  • 字数: 24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龙镇
  • 出版日期: 2013-07-01
  • 商品条码: 97875399627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2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苏秦合纵六国,张仪连横秦魏!
★ 春秋的思想、战国的计谋,至今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直没有走出过那个时代圣人先贤们的思想边界,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也与春秋战国丝丝相扣。
★ 见面点头打招呼,是周礼作揖的简化。
★ 端午节吃的粽子,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包好。
★ 指导今日中国农耕安排的农历节气,同样始于春秋战国。
★ 甚至我们的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也来自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 翻开本书,查看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源头,时不时茅塞顿开,时不时眼前一亮。
内容简介
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接踵而来,春秋时候的国际秩序被洗牌: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魏文侯称霸一时;甚至连偏居西北的秦国也在暗中积累起觊觎中原的实力…… ?
中原霸权的争夺战日益激烈,列强运用军事和外交的手段也更为纯熟。但在他们如火如荼博弈的背后,无时无刻不闪烁着诸子百家的智慧谋略——李悝、商鞅变法图强,吴起、孙膑驰骋疆场,王侯将相和思想家一起,共同将天下再一次推入风起云涌的乱世!
作者简介
龙镇,男,70后,研究《左传》《国语》《史记》多年,著《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希望以此发现当代中国人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的源头。
目录


第一章   三家分晋
    晋国四卿,智氏一家独大
    外柔内刚的赵氏族长赵无恤
    智伯的致命弱点:贪婪与傲慢
    晋阳消耗战
    韩、魏反水,三家灭智
    急流勇退的智慧
    豫让漆身吞炭

第二章   魏国崛起
    魏斯礼贤下士
    李悝变法
    战神吴起
乐羊的隐忍
    西门豹治邺
    三晋联军的骇人实力
    赵国、魏国和韩国的诞生

第三章   吴起变法
    中国式政治:功高盖主
公孙痤的阴谋
    三晋同盟出现裂痕
    改革的代价很惨重
    吴起留给魏国的遗产

第四章    商鞅变法
    “要么重用卫鞅,要么杀了他”
    优选的难题:变还是不变
    变法前须取信于民
    变法的重点之一:农民问题
    变法的重点之二:天天严打
    变法的重点之三:土地改革

第五章   孙膑与庞涓斗法
    鬼谷子的锦囊妙计
    魏惠王、齐威王的斗宝比赛
    田忌赛马
    围魏救赵

第六章    商鞅之死
    自立为王的逢泽之会
    马陵之战,庞涓殒命
    商鞅作法自毙
    魏相惠施的诡辩术

第七章   苏秦游说六国
    悬梁刺股
    苏秦与张仪的对弈:以天下为棋局
    说服的艺术:苏秦结成六国合纵联盟
    张仪出手,合纵破裂
    公孙衍重建合纵

第八章   张仪的连横大计
    孟子的性善论
    张仪相魏
    寓言大师庄子
    庄子和惠施的对手戏

第九章   孟子谈民权
    苏秦的雄辩价值连城
    燕国的危机:禅让岂能随意
    齐宣王与无盐女的故事
    王道与霸道
    齐宣王伐燕

第十章    合纵与连横的新一轮博弈
    司马错论伐蜀
    合纵新旗手田文
    连横大势初具规模
    张仪戏耍楚怀王
    郑袖的枕边风

第十一章 秦武王之死
    张仪的脱身之计
    与国君盟誓:甘茂的谨慎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秦武王的意外:鼎不能随便扛
    美男计拯救韩国
    秦、楚两强短暂的蜜月期

第十二章  孟尝君重举合纵大旗
    孟尝君的容人雅量
    孟尝君领导合纵
    楚怀王之死
    鸡鸣狗盗之徒的作用
    孟尝君连败秦、楚

第十三章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赵军崛起
传位次子,埋下隐患
    北狄易灭,政变难防

 

摘要


苏秦出访的第一站是韩国的首都新郑。
         四年前,韩昭侯去世,其子韩康即位,也就是历史上的韩宣王。苏秦对韩宣王说:“韩国北有巩和成皋这样坚固的城池,西有宜阳和商阪这样的要塞,东有宛、穰和洧水,南有陉山,地方九百余里,军队数十万,天下的强弓劲弩都产自韩国。谿子、时力、距黍(均为弩
         名)都能射到六百步以外。韩国武士举足踏弩,可以不停地射一百多次,能够射穿远处敌人的胸膛和近处敌人的心窝。韩国的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出产的剑戟,锋利无比,能够刺透坚固的甲盾。以韩国武士的勇猛,再让他们披着坚固的铠甲,带着劲弩和利剑,以一挡百不在话下。但是,以韩军的强劲和主上的贤明,却向秦国俯首称臣(公元前337年韩昭侯曾经朝觐秦惠王),使国家蒙受耻辱,被天下人耻笑,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三晋之中,韩国版图最小,国力最弱,主要依附于魏国,有时也向秦国和楚国屈服,在夹缝中求生存。马陵之战因魏国入侵韩国而起,但是马陵之战后魏惠王三次朝觐齐威王,韩昭侯都亦步亦趋,紧跟魏惠王的脚步,原因很简单,韩国需要与魏国抱团取暖,抵御秦国的扩张。
         “您如果继续奉行向秦国屈服的政策,秦国必定会向您索取宜阳、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即虎牢所在地)。今年给了,明年他还会再来要。韩国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索取无限。以有限的土地去满足无限的索取,结果必然是买祸结怨。俗话说得好,宁为鸡头,不为牛后。您如果西面事秦,与牛后有什么区别?以主上的贤明,挟强韩之兵,却落个牛后的名声,我实在是替您感到羞愧!”
         韩宣王勃然变色,握紧拳头,怒睁双目,按住剑柄,仰天长啸道:“寡人虽然不肖,但也决不会向秦国屈服。请您转告赵侯,韩国愿意加入合纵。”
         拿下韩国后,苏秦马不停蹄来到大梁。他对魏惠王说:“魏国地方千里,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国力强盛,现在却向西侍奉秦国,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魏惠王脸色通红,欲言又止。
         “我听说,越王勾践以三千战士与吴国作战,生擒吴王夫差。周武王以三千战士、三百战车与商纣王的数十万大军战于牧野,大获全胜。难道是他们兵力众多吗?不是。是因为他们能够振奋士气,发挥兵威啊!现在魏国有武士二十万,苍头(头裏青巾的战士)二十万,奋击(冲锋队)二十万,杂役十万,还有战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远远超过了勾践和周武王。想不到啊想不到,您竟然将河西之地拱手让给秦国,还主动配合做好移交工作,我真替您感到羞愧。”
         “秦国兵力强盛,以魏国之力,不足以与之抗衡,不委曲求全的话,只怕朝不保夕。”惠施在旁边替魏惠王说了一句话。
         “没错,秦国确实强大。”苏秦说,“但是还没强大到可以吞灭天下。古人有言,‘绵绵不绝,蔓蔓奈何?毫氂(máo)不伐,将用斧柯。’铲除草木,要趁早动手,等到它长大,就得用斧头了。犹豫不决,必有大患。如果您肯听我的建议加入合纵联盟,与诸侯同心协力,秦国就不能把魏国怎么样了。这也是赵侯特意派我来的目的,至于您如何决定,我洗耳恭听。”
         对于魏惠王来说,苏秦的建议无疑是有吸引力的。这些年来,魏国处处树敌,四面碰壁,丧师辱国,已经从一个霸主之国沦落为仰人鼻息的二流国家。如果苏秦能够整合山东诸国,共同对抗秦国,魏国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征求过惠施的意见之后,魏惠王也答应了苏秦,决定加入合纵联盟。
         苏秦离开大梁,沿河而下,来到东方古城临淄求见齐威王。
         齐威王年轻的时候,重用邹忌、孙膑等人,励精图治,称霸一方。年纪大了,却开始犯糊涂,与魏惠王徐州相王,既开了风气之先,也犯了天下的大忌,导致楚国进犯。徐州一战,齐国败军折将,威势大损。
         但是,老虎虽病,余威犹在,苏秦见到的齐威王,仍然不怒自威,令人不敢正视。
         “齐国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南有泰山,北有渤海,乃所谓的‘四塞之国’。齐国的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数十万,粮食堆积如山。战士们进如锋矢,战如雷霆,退如风雨。自古以来,虽然多次发生战争,却从未让敌人翻过泰山,跨过清河,渡过渤海。如果开战的话,临淄城内有七万户人家,每户有丁壮三人,不必等待征调远方的军队,就能动员二十一万大军。而且临淄城的富有,举世皆知。街上车挤车,人挤人,大伙张开衣襟就可以围成帷幕,举起袖子就可以遮挡太阳,挥汗落地就如同下过大雨。以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强大,怎么能够任由秦国侵食天下呢?”
         说到这里,苏秦故意停顿了一下,观看齐威王的反应。齐威王斜着眼睛瞄了苏秦一眼,示意他继续。
         苏秦拱拱手,接着说:“韩国和魏国害怕秦国,是因为他们和秦国接壤。双方派出军队,不出十天,胜负已定。即便韩、魏获胜,他们的兵力也要折损一半,无法守住自己的边境;如果战事失利,则国家陷于危亡。所以他们不敢轻易与秦国开战,只好屈从于秦国。齐国就不同了。秦国如果要进攻齐国,必须越过韩、魏的土地,经过卫国的险道,而且还要攻克亢父天险(今山东省济宁)。就算秦国一定要冒险进攻,也有后顾之忧,怕韩、魏等国在后面打它的主意,所以秦国对齐国没有任何威胁。
         “可是,如果秦国侵吞了魏国和韩国,形势就大不相同了。吞并魏国,则得三河之富;吞并韩国,则将周天子控制在手里。到那时,秦军可以顺势而下,北攻燕国,南过襄陵,从各个方向突入齐国。请问,您想坐视其大,侵害齐国吗?”
         齐威王也被苏秦说服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