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旧制度与大革命/人人看得懂(经典易读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人人看得懂(经典易读版)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湖南出版社
  • 作者: [法]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
  • 出版日期: 2013-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389392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大家都在学习革命的常识,你为什么要选择本书?
    ◎很丰富细致的译注
    本书优选的特色之一,本书译者既完整地保留了原著经典注释,又依据海量史实资料,精心补充了大量译者注。这对于全面理解“旧制度与大革命”很有帮助。
    ◎很通俗易懂的翻译
    普通读者一般会认为学术著作晦涩难读,本书译者既保持原著的经典风格,更使用通俗的语言翻译,确保让人读懂。
    ◎波普风格的原创插画
    波普风格反应了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自命不凡的假清高。波普风格采用明亮的色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内容简介
"大家都在学习革命的常识,本书将告诉你这些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经济繁荣,却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为什么减轻负担,却激怒人民?
为什么威胁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大革命会在法国爆发,而不是其他国家?
为什么大革命在被摧毁的旧社会里生成,且这个过程是自动的?
为什么旧王朝突然而有效地崩塌了?
"
作者简介
"[法]亚历西斯?德?托维尔,穿越时代洪流的社会发展预言家。
法国贵族、历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他用《论美国的民主制》(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1835)、《旧制度与大革命》(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1856)这两本书探讨了西方社会中民主、平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明灯,照耀后世。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托维尔将“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摒弃了 “大革命史”的常规写法,而将本书定位为“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为后世探究法国大革命的成因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借鉴线索。
"
目录
第一卷
第1章 大革命爆发时,舆论褒贬不一
第2章 大革命的最终目的不是摧毁宗教
第3章 宗教革命的形式和政治革命的本质
第4章 欧洲封建制度陷于全面崩溃
第5章 法国大革命到底取得了什么成果?
第二卷
第6章 为什么法国人更难以忍受封建特权?
第7章 中央集权制来源于旧制度而非大革命和帝国
第8章 国家监管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
第9章 行政法院与官员免责制
第10章 中央集权在旧制度中的形成
第11章 旧制度的行政风格和习惯
第12章 巴黎约等于法国
第13章 千人一面的法国
第14章 分裂冷漠的法国
第15章 穷人纳税,富人免税及卖官制度
第16章 旧制度下的自由种类及其对大革命的影响
第17章 18世纪法国农民的悲惨命运
第18章 作家成为政治领袖及其后果
第19章 18世纪的无神论倾向
第20章 法国人何以要先改革再自由?
第21章 末代的繁荣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第22章 努力减轻人民负担反而激起了反叛
第23章 正是旧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了对民众的革命教育
第24章 行政改革成了政治革命的先导
第25章 大革命是在旧制度中自发形成的
附录1 关于三级会议各省,以朗格多克为例
附录2 1789年之前几年的法国社会政治状况
摘要
    讨论问题之前,一个悖论迎面而来。大革命的目的是废除中世纪制度的残余,但它并没有在旧制度很猖獗、很压迫人的国家爆发,反而在人民很轻松的国家爆发了。因此,好像有个推论是压迫很轻的地方,成了很无法忍受桎梏的地方。
    18世纪末的德意志还有农奴制,德意志诸邦中没有一个有效废除农奴制的。从中世纪开始到18世纪,大部分德意志农民都被牢牢地束缚在封建领地上。弗里德里希大帝和玛丽亚?特雷萨的军队里,几乎所有士兵都是贫穷的农奴出身。
    1788年,在德意志的大多数邦国,农民不得擅自离开领地,一旦违反须武力押回。如被发现偷懒或酗酒,农民受主日法庭制裁。农民的社会地位不得改变,不得改做其他职业,主人不允许不得结婚。农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服役。领主徭役是定制,很苛刻,需要很多时间,在一些地方为每周三天。农民要为领主翻新和修葺房屋,把农产品运往市场,还要做马夫和信差。一个年轻农民要在领主庄园里做足很多年的杂役。农奴也可以有田,从而成为农民。农民对土地没有所有权,必须在领主的监督下耕种,并根据领主的要求在地里种特定的庄稼,领主不允则不得转让或抵押。有时,领主会强迫农民出卖自己种出来的粮食,有时,又禁止农民出售,他的地里必须总是有庄稼。农民去世后,家产不能全部留给子嗣,其中一部分要留给领主。
    我不用费力去查询历史文献来验证这些律法,因为由弗里德里希大帝初拟、由其继位者在大革命刚刚爆发时颁布的法律中就有这些规定。
    这种情况在法国早就没有了。法国农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都不受,制订和签订合同无须他人许可。农奴制很后的痕迹只在东部的一两个省存在,它们是法国征服而来的省份;在所有其他地方,农奴制早就没有了。农奴制废除的时间太久了,所以人们都忘记它已经废除了。据很近的准确研究,诺曼底在13世纪就已经废除了农奴制。
    发生在法国农民身上的变化中,很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了较为产权。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这件事,但它太重要了,所以我要稍微多说几句。
    人们普遍认为,大革命后开始了划分土地,分土地是大革命的产物。但各种证据都证明其实不是这样,反而恰恰相反。
    至少在大革命之前20年,就已经有农业协会对土地分割感到难过了,杜尔哥①宣称:“土地分割太过普遍了。本来一份土地够一家人维持生计,但会被分给五六个孩子,这样这些后代就无法接近靠土地生存了。”几年之后,内克尔②也说,法国的小地产主多如牛毛,无法统计。
    在革命的前几年,一个领主管家给自己的主人写了一封密报,其中有这样的话:“人们正迅速均分自己的遗产,这让人越来越担心。土地被无限划分下去,原来整块儿的土地,现在被撕成小块儿,就像被撕碎的破布,很多人都想到处捞点儿。”这不是和我们现在的情形一样吗?
    我费了很大的力气,试图复原旧制度的土地册,可以说有时真的成功了。1790年立法通过了新的土地税后,各教区都呈报了本区内的地产清单。这些清单大多都散失了,但有些村庄的清单还留着。我拿来和今天的清单做了一下比较,发现在这些村子里,当时的地产主数量竞高达今日数目的1/2甚至2/3。这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从那时算起,法国的人口只增长了l/4。
    当时的农民和现在的农民一样,尤其痴迷拥有土地,对土地的欲望会点燃农民心里所有的激情。当时一位司法人员评论说:“土地的出售价格总是超过价值,原因很简单,所有的农民都痴迷于拥有土地。对法国的下层阶级来说,一生的所有积蓄都是为了买地,而在别的国家,余钱都是放在私人银行或者投资公共领域。”
    亚瑟?杨格靠前次漫游法国时,觉得很多事情都很新鲜,很让他吃惊的就是农民在划分土地,他估计法国至少有一半土地都是农民所有的。“这种情况是我万万料想不到的。”他不止一次这样写道。这也难怪,因为这种情况只有在法国才有,邻国根本不可能出现。英国农民也曾经有过土地,但数目一直在萎缩。德意志诸邦国中,各个时代都有一些自由农可以拥有土地的部分所有权。
    德意志很古老的传统认为,农民可以拥有土地,也有一套相关的奇怪法律,但这是特殊情况,小地产主的数量实际上少之又少。
    18世纪末,德意志某些地区的农民开始拥有土地,和法国的农民差不多,这些地区大多在莱茵河畔,而莱茵河畔正是法国的革命热情传播得很早而且始终热情高涨的地方,但是,革命热潮渗透较晚的地区就没有类似的变化。这很有价值,很值得深思。
    所以,认为法国的地产划分是从大革命开始的,是错误观点,事实上,土地划分远早于大革命。大革命确实拍卖了教会的所有土地和贵族的大部分土地,但查看一下当时的拍卖纪录――有时我就有这耐心看完――你就会发现,这些土地的大部分,都是由已经拥有土地的人买走的。所以,土地只是换了个主人,地产主的数量并没有大量增加,很起码比人们想象的要少得多。内克尔善于夸张,不过这次说得很好准确:当时的法国,地产主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如果大革命的成果并不是土地的划分,那是什么呢?是土地的解放。大革命前,所有小地产主的封建义务五花八门,而且无法摆脱,这些义务严重地阻碍了农民经营土地。
    封建义务无疑是沉重的,但并不是农民无法忍受的原因,很令农民无法忍受的,是存在着的一种可能,一种负担可以变得更轻的可能性。p33-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