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

  • 字数: 3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美)柯维
  • 出版日期: 201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0660958
  • 版次: 2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5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如何让自己在大公司有所作为成为核心骨干?如何让自己的机构拥有更大的凝聚力和领导力?为什么有很多人经常有挫败感,感到气馁,认为没有人欣赏自己、没有人能够认识自己究竟能够做出什么特殊的贡献?
    如果你迫切想要成为人群中很好超常的人,迫切地想要改善机构现状并取得辉煌的成就,想要寻找自己内在真正的心声,那么《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从效能迈向很好》就是你的推荐阅读书籍。
    《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从效能迈向很好》一书见解深刻,引人入胜,而且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最需要的励志之作;它用精炼深邃的观点为所有生活在知识时代的人指明了一条通往优选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光明大道。在《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从效能迈向很好》这本书中,你能够找到解决下列常见难题的方法:
    ★人们想要获得心灵的平和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同时又想保持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人们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但是大部分人的思维模式却偏向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总是考虑“我想要什么”、“我需要什么”以及“我有权利怎样怎样”;
    ★对于管理来说,他们总是想要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多的回报;而员工思考更多的则是怎样以更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这件事中我能够得到的好处”;
    ★商业行为最受市场上的经济规律所左右的,而组织机构则是由工作场所的文化规律所控制的;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虽然是由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观念所控制的,但是它同时也不能忽视神圣的自然规律和原则的作用。
    柯维的新作将会改变我们对于自身的认识,改变我们对生活目的和所处组织机构的认识,将改变我们对整个人类的认识。《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从效能迈向很好》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注重效率,为我们指明了通往很好的道路。
作者简介
    史蒂芬·柯维博士,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拥有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他的思想成就与卡内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并肩比齐。他是世界备受推崇的领导工作权威,家庭问题专家,教师,企业组织顾问,在领导管理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财富》杂志100强中的90%和500强中的75%的企业是他的受教者,AT&T、通用电子、全禄、可口可乐等大公司的高级主管都是他的学生,李开复等中国很好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也深受其思想的启发。每年,来自全球的个人、家庭、企业、教育界及政府领导者的受教生更是高达百万人之多。
    他是全球优选的、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培训和管理咨询的世界很好公司——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公司与世界500强公司和成千上万的中小型企业及政府职能部门都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作为9个孩子的父亲,50个孩子的祖父,柯维博士曾于2003年被授予“很好父亲奖”,他将此看成是他此生得到的最有意义的奖项。
    其他奖项:“托马斯大学勋章”, “1994国际企业家年度奖”,1998年度锡克教徒“国际和平大师”称号,“1999年度演讲家”,以及1996“年度全美企业家领导者终身成就奖”,他还被授予了8种荣誉博士头衔。
目录
对《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的褒扬之辞
引子 为什么提出第八个习惯
第一章 痛苦
第二章 问题
第三章 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 找到你自己的心声
第四章 找到你自己的心声――有待开发的天赋
第五章 表达你的心声――愿景、自律、热情和良知
第二部分 激励他人去寻找他们的心声
第六章 激励他人去寻找他们的心声:领导艺术所面临的挑战
第三部分 掌握关键――以身作则和探索航向
第七章 发挥影响力的心声――充当尾舵
第八章 提出可信度的心声――成为个性和能力方面的表率
第九章 获取信任的心声和速度
第十章 融合心声――寻求第三种解决方法
第十一章 同一心声――探求共同愿景、价值观和战略
第四部分实施――整合体系和充分授权
第十二章 实施的心声和准则――调整目标和系统以获得成效
第十三章 充分授权的心声――释放激情与天赋才能
第五部分智慧时代
第十四章 第八个习惯和有效击球点
第十五章 明智地利用我们的心声为他人服务
20个常见问题的对话
第八个习惯附录
附录1 开发四种才能/能力――行之有效的行动指导
附录2 缺乏信任的高昂代价
附录3 贯彻执行的4要素
附录4 执行商数(XQ)问卷调查结果
附录5 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方式
摘要
    第二项天赋:自然法则或原则
     我们讨论了明智地利用刺激和回应之间的空间,我们做选择的自由。那么这里“明智地利用”是什么意思?智慧在哪儿?它意味着生活要遵循原则或自然法则,而不是跟着今天“权宜之计”的文化走。
     爱因斯坦4岁时就注意到罗盘的指针,他认为每件事情背后必有其原因,必有“深深埋藏其中的某种原因”。这也同样适用于生活的其他范畴。原则是普遍适用的――也即原则可以跨越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环境,放之四海而皆准。原则也是永恒不变的,它们从不改变――诸如公平、和蔼、尊重、正直、诚信、服务他人、有所贡献。不同的文化可能将这些原则翻译为不同的实践,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自由的滥用可能使这些原则变得模糊不清。但是,原则确实存在。它们就像引力法则,总是在起作用。
     原则也无法论证,它们是不证自明的。例如,你不可能缺乏可信赖性而仍能赢得别人的长期信任。想想吧,这是一条自然法则。
     有一次我在求生营当助教,带领一队学生,大约30人。我们24小时没有吃饭、没有喝水也没有睡觉,最后翻过山到了一条河边。但我们仍必须穿越怒吼的河流到达彼岸才能获得水和食物。有一条绳索横跨河流连接两端的树,我们的早饭就在那儿。我自告奋勇首先过河。我带着对自己体力的过高估计出发了。我在绳子上左冲右突上下翻腾,而不是运用全部力量设法到达彼岸。当我感到力气不济的时候才试图尽快过河――然而为时已晚。我尝试所知道的每种技术――从心灵演练到意志力,但都不起作用。就在河流的中央我掉了下去。当我到达25码下游的对岸,筋疲力尽地躺在那儿的时候,学生们忍不住大笑并发出欢呼――真是对“傲慢是失败之母”的完美写照。身体是一个自然系统,遵循自然法则。任何的积极思维也无法让我超越我的肌肉条件所允许的极限。
     自然权威和道德权威
     自然权威的意思是自然法则支配一切。你不能忽视自然法则,你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按自然法则办事。所有的行动都有后果。不管你喜欢与否,当我们拾起棍子的一头,我们也就拾起了棍子的另一头。如果你从楼房的十层跳下,你不可能在掉到第五层的时候改变主意。引力在控制一切。这就是自然的印记。自然也赋予人类选择的自由和选择的力量,因此人类也拥有了自然权威,或者说,人类支配其他生物。濒危物种的生存需要我们的同意。它们没有选择的自由和选择的力量,它们缺乏自我意识,它们无法重新设计自己。它们接近受制于人类。而只有后者,由于有自我意识,有选择的自由和选择的力量,能重新设计自己。这就是自然权威。
     什么是道德权威?道德权威就是以符合原则的方式运用选择的自由和选择的力量。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在相互关系中遵循原则,我们就受到了自然的眷顾。自然法则(如引力)和原则(如尊重、正直、和蔼、诚信、公平、服务他人)控制着我们所做的选择的后果。正如不断破坏环境就只能忍受污染的空气和水源一样,当你总是待人粗暴、不讲诚信,信任(人际关系的粘合剂)就必然受到破坏。通过以符合原则的方式谦逊地运用选择的自由和力量,卑微的人就对周围的人、文化、组织甚至整个社会获得了道德权威。
     价值观是社会的规范,它们是个人的、感情的、主观的和可以辩论的。我们大家都有价值观,甚至连罪犯都有。然而你必须向自己提的问题是:你的价值观是否以原则为基础?归根到底,原则是自然法则――它们是非个人的、实事求是的、客观的以及不证自明的。行为受价值观控制,但后果受原则控制;因此要尊重原则!
     “追星族”就是一个例子,他们的价值观并不锚定在原则上。流行决定了他们的道德重心。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知道“真北”在哪儿。他们不知道该遵循哪个原则,因为他们的生活以时下流行的社会价值观为基础。他们挣扎在社会意识、自我意识和自然法则、原则之间。在飞机上,这叫做晕头转向,也即你失去了相对于地面参考系(原则)的所有感觉,你变得接近迷失了。许多人在生活中也是晕头转向或陷人道德泥潭。我们都看到过这种人。你在自己的生活或大众文化中都能看到这种人。他们从来不肯花力气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或把自己的价值观锚定在不变的原则上。
     因此,关键任务是确定哪儿是“真北”,然后把一切都对准那个方向。否则你将在生活中遭遇不可避免的消极后果。这些后果是不可避免的。要知道,虽然价值观控制着行为,但原则控制着后果。道德权威要求牺牲短期的、自私的利益,要求运用自己的勇气让时下流行的社会价值观服从于原则。而我们的良知是这些原则的仓库。
     P55-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