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风暴岛

风暴岛

  • 字数: 26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作者: (英)肯·福莱特
  • 出版日期: 2013-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061716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7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风暴岛》的作者是作品销量与J.K.罗琳匹敌的当代历史悬疑小说宗师肯?福莱特。他在2010年登上全球作家富豪榜上第5名。他的19部小说被译成30国语言,累计总销量超1亿本。在欧美国家几乎所有书店里,都能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肯?福莱特的作品。肯?福莱特的小说都有史实根据,就像新闻记录一样,犀利、精密而准确,据说,他的小说出版前都会请历史学家审读书稿,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史实错误。在他笔下,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与小说中的虚构角色,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体会宏大历史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小说自身的强大魅力。《风暴岛》是肯?福莱特的经典代表作,爱伦?坡小说奖获奖作品,至1999年全球累计销量过1000万册!
内容简介
他是冷酷的杀手,希特勒专享信任的品牌间谍,他秘密潜入英国,受命夺取能够左右二战局势的重要情报。他是曾经的历史学家,二战后加入英国军队,他用研究历史的特殊方式,缜密地搜寻敌人,是最被看重的反间谍专家。她是寂寞的英国少妇,与残疾而喜怒无常的丈夫一同在远离英国本土的海边荒岛生活……在诺曼底登陆的前夜,二战战局最激荡的时刻,命运将三人聚集到了这座风暴岛上。
作者简介
肯·福莱特是当代大师级历史悬疑小说作家,2010年全球作家富豪榜上第5名。作品被译成三十多国语言,累计总销量超1亿本。在欧美国家几乎所有书店里,都能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肯·福莱特的作品。1、作品销量与J.K.罗琳匹敌的英国大师级历史悬疑小说作家!
2、作品被译成三十多国语言,累计总销量超1亿本!
3、美国《出版人周刊》《时代周刊》杂志年度推荐畅销小说
摘要
    第一章
     1
     这是四十五年以来最严寒的冬天。英格兰的乡村被大雪阻隔在外,泰晤士河也封冻了起来。有一天,从格拉斯哥到伦敦的火车足足晚了二十四小时才抵达。积雪再加上灯火管制,使开车变成一件分外危险的事。车祸倍增,人们开玩笑说,夜间在皮卡迪利大街开车,比开坦克越过齐格飞防线还要危险。
     后来,春天到来了,天气晴朗了。防空气球在蔚蓝的晴空里随风飘动,威风凛凛;休假的士兵和身着无袖衬衫的姑娘,在伦敦的街头打情骂俏。
     伦敦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一个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的首都。迹象自然还是有的,亨利?费伯骑着自行车从滑铁卢车站向海格特返回时,就注意到了那些战时迹象:重要的公共建筑外面都堆放着沙袋;郊区住宅的庭院中修起了安德森式掩体;到处都是劝导民众疏散到乡间和空袭须知一类的大型告示牌。费伯细心观察着这类迹象――比一个一般的铁路职员要留心和仔细得多。他看到公园中成群的孩子,就得出结论:疏散宣传没有成功。他默数着街上行驶的汽车的数量,暗读着汽车制造商宣布的新型号。他深知夜班工人鱼贯涌进工厂的现象意味着什么,仅仅数月之前,工厂里连白天班都没有足够的工作可干。但更令费伯全神贯注的是,军队沿英国铁路网调动的情形,全部铁路动向的报表都要经过他的办公室,他从这些报表中可以获得相当多的讯息。就拿今天来说,一大堆须经由他加盖橡皮印章的报表使他确信,一支新的远征军正在集结。他敢肯定,那支大军不下十万人马,去向是芬兰。
     不错,在伦敦,战争的迹象是有的;但这里也同时存在着一些似乎是在开战争玩笑的景象:广播电台对战时规定的繁文缛节冷嘲热讽;人们在防空洞里举行合唱;时髦女郎把防毒面具放在名牌服饰公司的手提袋里逛街。人们在谈论这场令人生厌的战争时,既夸大其词,又轻描淡写,仿佛在讨论一场电影。所有的空袭警报,毫无例外全是虚惊一场。
     费伯对这场战争持不同观点――不过那是当然,因为他是个不同类型的人。
     他把自行车骑进了阿奇威路,因为是上坡,他把身体稍向前倾,两条腿不知疲乏地蹬踏着,如同火车头的活塞。就一个三十九岁的人来说,他算是相当健壮。只不过这个年龄是虚报的:为了小心起见,他在大多数事情上都不说实话。
     他爬上斜坡,到达海格特时,已经大汗淋漓。他住的房子是伦敦地势优选的建筑物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选择住在这里。他住的是一栋维多利亚式的砖房,位于一排六栋最后面的一栋。每一栋楼都是三层,外加地下室,那儿有一道定制仆人出入的门――十九世纪英国的中产阶级坚持要开这样一道门,尽管他们并没有仆人。费伯对英国人装腔作势的那一套嗤之以鼻。
     六号楼的主人原先是哈罗德?加顿,但他开的那家小公司――加顿茶叶暨咖啡公司――在经济大萧条的年代破了产。以加顿先生的做人准则来说,欠债不还钱乃是一条十恶不赦的大罪,所以他破产后别无选择,只有自杀一途。这栋房子是他留给他太太的专享遗产,加顿太太也只能靠着收房租度日。她虽然乐于当房东,但按照她所处的社会地位的要求,还是不得不装出一副引以为耻的样子。费伯租下了位于顶层的房间,屋顶有扇天窗。周一至周五他都会住在这里。他告诉加顿太太,周末他要去厄立特陪伴母亲。其实,他在布莱克希斯另外租了个住处。在那儿的女房东的认知里,他叫做贝克先生,是一家文具制造商的流动推销员,一周五天都要在路上奔波。
     他蹬车骑上花园的小径,高大的前窗似是在不痛快地皱着眉。他把车子推进木棚,锁到剪草机上――不锁车是违法的。木棚周围箱子里做种子用的马铃薯块正在发芽。加顿太太把她的花园都种了蔬菜,算作为战争出了一份力。
     费伯走进房子,把帽子挂到门厅的架子上,洗了洗手,坐下喝茶。 另外三位房客已经在那里进餐了:一个脸上长着粉刺的小伙子来自约克郡,正在设法参军;一个糖果推销员,头发已经花白;还有一个是退休的海军军官,费伯认为他B不啻是个废人。费伯跟他们点头打招呼?然后就座。
     推销员正在讲笑话:“那名中队长开口说:“你回来得可真早啊!’那位飞行员转过身来说:“是啊,我把那些传单成捆地投了下去,难道不对吗?’于是中队长说:“我的天!那也许会砸伤人的!’”
     海军军官咯咯地笑起来,费伯也赔起笑脸。加顿太太端着茶壶走了进来:“晚安,费伯先生。我们未能恭候你,希望你别介意。”
     费伯在一片全麦面包上涂上薄薄的人造牛油,一时盼着能有一块肥肠。“你种的那些马铃薯可以移植了。”他对她说。
     费伯匆匆用过了餐。其他人还在争论着,张伯伦是否该下台而由丘吉尔取代的问题。加顿太太不断发表宏论,并时时瞥着费伯,看他有什么反应,不过费伯却始终置身在争论之外。加顿太太是个脸色红润的女人,稍微有点发福。她跟费伯年纪相仿,却穿了件适合三十岁妇女穿的衣裙,他……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