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道德形而上学(注释本)

道德形而上学(注释本)

  • 字数: 2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康德
  • 出版日期: 2013-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01684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3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提供英国文学目前一些有名的篇章,让学生对照英国文学史的教材或课堂讲授,起尝鼎一脔的作用,同时通过学习选文,学生可以提高对于英国文学语言的理解与欣赏,从而进一步养成对英语的敏感性。
作者简介
    康德,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
    其前期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是《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1755),其中提出了有名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后期的哲学研究成果主要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三大批判”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给哲学界带来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哥白尼革命”(又称“开普勒改革”)。

    李秋零,河南唐河人,1957年生,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著有《上帝?宇宙?人》、《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等多部专著。译有《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康德书信百封》、《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社会科学方法论》、《从黑格尔到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神学与哲学》等三十余部西方学术名著。在中外学刊发表《中世纪神秘主义神学的难题与出路》、《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与中国老庄哲学》、《康德论人性根本恶及人的改恶向善》、《康德何以步安瑟尔谟的后尘?》、《神学与文化的互动》、《古希腊哲学解神话的过程及其结果》、《基督教理论化的起因及其结果》、《汉语神学的历史反思》等数十篇论文。
目录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第一部 法权论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
前言
道德形而上学导论
一、人的心灵的能力与道德法则的关系
二、一种道德形而上学的理念和必要性
三、道德形而上学的划分
四、道德形而上学的预备概念
法权论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法权论
第二节 什么是法权
第三节 法权的普遍原则
第四节 法权与强制的权限相结合
第五节 严格的法权也可以被表现为一种与每个人根据普遍法则的自由相一致的普遍交互强制的可能性
附录论有歧义的法权
一、公道
二、紧急法权
法权论的划分
一、法权义务的一般划分
二、法权的一般划分
生而具有的法权只有一种
一般道德形而上学的划分
第一卷私人法权
第一篇 将某种外在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来拥有的方式
第二篇 获得某种外在的东西的方式
第一章 物品法权
第二章 人身法权
第三章 采用物的方式的人身法权
插入章 对任性的一个外在对象的观念性获得
第三篇 通过一种公共的司法权的判决而来的主观上有条件的获得
一、捐赠契约
二、借贷契约
三、重新获得(追回)所失去的
四、通过宣誓而获得保障
第二卷公共法权
第一章 国家法权
从公民联合体的本性出发关于法权作用的总附释
公民与祖国以及与外国的法权关系
第二章 国际法权
第三章 世界公民法权
结束语
附录法权论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的解释性附释
第二部 德性论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
前言
德性论导论
一、一种德性论的概念阐释
二、一种同时是义务的目的的概念阐释
三、设想一个同时是义务的目的的根据
四、哪些目的同时是义务的目的
五、这两个概念的阐释
1.自己的完善
2.他人的幸福
六、伦理学不为行动立法(因为这是法学的事),而是只为行动的准则立法
七、伦理义务是广义的责任,而法权义务则是狭义的责任
八、对作为广义义务的德性义务的解说
1.自己的完善作为同时是义务的目的
2.他人的幸福作为同时是义务的目的
九、什么是德性义务
十、法权论的至上原则是分析的,而德性论的至上原则却是综合的
十一、德性义务的图型可以按照上述原理以如下方式来图示
十二、心灵对于一般义务概念的易感性之感性论先行概念
1.道德情感
2.良知
3.人类之爱
4.敬重
十三、在讨论一种纯粹的德性论时的道德形而上学普遍原理
十四、德性论与法权论相分离的原则
十五、德性首先要求对自己本身的控制
十六、德性必然以不动情(被看做坚强)为前提
十七、德性论之划分的预备概念
十八
伦理要素论
第一部分对自己的一般义务
导论
第一卷对自己的接近义务
第一篇 人对作为一种动物性存在者的自己的义务
第一款自杀
第二款性愉快上的自取其辱
第三款因在使用享用品或者哪怕是食品方面的无度而来的自我麻醉
第二篇 人对纯然作为一个道德存在者的自己的义务
一、说谎
二、吝啬
三、阿谀奉承
第一章 人对天生是自己的审判者的自己的义务
第二章 一切对自己的义务的第一命令
插入章 道德的反思概念的双关性:把本是人对自己的义务的东西视为对他人的义务
第二卷人对自己的不接近义务(就其目的而言)
第一章 在发展和增强自己的自然完善性方面,亦即在实用意图上对自己的义务
第二章 在提高其道德完善性方面,亦即在单纯道德的意图中人对自己的义务
第二部分对他人的德性义务
第一篇 对纯然作为人的他者的义务
第一章 对他人的爱的义务
划分
爱的义务专论
爱的义务的划分
一、行善的义务
二、感激的义务
三、同情的感受接近是义务
与人类之爱截然对立的人类之恨的恶习
第二章 出于他人应得的敬重而对他人的德性义务
伤害对他人的敬重之义务的恶习
一、傲慢
二、毁谤
三、嘲讽
第二篇 人们相互之间就其状态而言的伦理义务
要素论的结束语:爱与敬重在友谊中最紧密的结合
附录交往的德性
伦理方法论
第一章 伦理教学法
附释一部道德问答手册的片段
第二章 伦理的修行法
结束语 宗教学说作为对上帝的义务的学说,处于纯粹道德哲学的界限之外
最后的附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