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遗失的智慧:除了抱怨制度,我们还能做什么?

遗失的智慧:除了抱怨制度,我们还能做什么?

  • 字数: 2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美)巴里.施瓦茨
  • 出版日期: 2013-03-01
  • 商品条码: 97872130531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4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遗失的智慧:除了抱怨制度,我们还能做什么?》编辑推荐:心理学领域拥有代表性的学者。施瓦茨摘下了心理学神秘的面纱,以最浅显的语言为大众指点迷津。他将心理学融入经济学、决策学当中,他的拥趸不但有各国政府、有名企业,而且还吸引了如医疗保健、旅游休闲、传媒、娱乐、建筑甚至军事领域的众多读者。
由TED大会压轴演讲丰富而成。2009年施瓦茨应TED大会策划人的邀请做压轴演讲,阐述如何寻找我们遗失的智慧——实践智慧,更是获得TED大会有史以来最持久的掌声。这次演讲最终经过丰富成为《遗失的智慧》一书,2010年在美国出版。
开启幸福之门的智慧之作。《遗失的智慧》没有空洞的说教,书中大量丰富生动的案例告诉读者,医生、律师和教师依靠智慧提升了他们所服务的患者、客户和学生的生活,同时也升华了自己的生活。一切都表明,我们的工作越有智慧,我们就越幸福。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 (美国)肯尼思.夏普(Kenneth Sharpe) 译者:杜伟华

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在2009年TED大会上做压轴演讲,阐述如何寻找我们失去的智慧。聆听他演讲的观众既有政府官员,也有商业人士,他的追随者遍布金融业、零售业、餐饮业、广告业、娱乐业等众多领域。其著作《选择的悖论》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先后荣登美国《商业周刊》《福布斯》杂志年度十大畅销书,在全球以20多种语言发行。他本人多次接受CNN、PBS、CBS等一线媒体的采访,他的文章频频发表于《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卫报》等很好报刊杂志。
肯尼思.夏普(Kenneth Sharpe):斯沃斯莫尔学院政治学教授,专门从事政治哲学、公共政策和美国外交政策的研究。
目录
推荐序
知行合一的智慧
中文版序
在多变的世界里探寻新智慧
前言
制度之殇:在希望丧失殆尽之前
第一部分现实呼唤变革
第一部分现实呼唤变革
第1章源于实践的智慧重复打扫的清洁工与公正审判的女法官
第2章“制度至上”与“智慧至上”之战陷入两难的律师与隐瞒病情的医生
第二部分我们为什么需要“实践智慧”
第3章本来俱足的智慧
第4章理智与情感的完美结盟
第5章实践智慧的机制
第三部分为什么制度让现实不完美
第6章让原则失去弹性
第7章驱除共情力
第8章丧失灵活性
第9章扼杀意志力
第10章使机构僵化
第四部分希望之光
第11章制度之变
第12章幸福新世界
致谢
摘要
    制度之殇:在希望丧失殆尽之前
     如今,人们对各种服务机构越来越不抱有希望了。我们质疑、我们失望,这些机构根本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学校如此,无法为我们的孩子提供应得的教育;医院如此,医生们每天看似忙忙碌碌,病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服务;银行和债券评估机构更是如此,资产管理不善,投资风险评估也不尽如人意;法律机构同样让人不满,与正义相比,他们似乎对眼前利益更感兴趣;职场也好不到哪儿去,每天为了完成定额或达成目标而辛苦工作,但管理层却对最能激励员工的驱动因素漠不关心。
     与此同时,服务提供者也有着同样的不满。尽管大多数医生都想按照理想的模式来行医,却同样感到无助:一方面要满足患者的需要和渴望,另一方面却常常为应付医患纠纷等棘手的事情耗去大量精力,不得不压缩为患者服务的时间,如何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已是莫大的挑战,更何况还要跟上医学领域不断发展的潮流。大多数教师都希望在教给孩子基本知识的同时,可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他们同样无助:必须以通过标准化考试为教学目标,必须学习使用特定的教学方法,还要应对日益增加的文书工作。要协调好这些目标无疑也是一种挑战。结果,没有人是满意的,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客户。
     当制度失效时
     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出色?一般我们会求助于两种工具,并选择其中一种。第一种是规则和监管机制,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并监督其表现以确保工作的进展。第二种是激励机制,通过各种奖励对优秀的表现予以鼓励。规则、程序以及相应的监管由一个假设支撑:即使人们确实想把事情做好,也需要告诉他们该做什么。而激励机制的含义则是:人们若得不到激励,事情就做不好。规则与激励,大棒与胡萝卜。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
     毫无疑问,更完善的制度对提升各个机构的服务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助益。但是,如果既要提高医疗质量又要降低成本,那么鼓励医生多接诊就是荒唐之举。同样,如果要防止银行拿储户的钱去冒愚蠢的风险,却又允许他们滥用杠杆肆意投机,还坚信政府会救其于危难,也是很荒唐的想法。
     规则和激励远远不够,它们忽视了某些本质的东西。本书的目的就是找出这个“本质”的东西——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践智慧”(phronesis)。缺少实践智慧的规则和激励并不足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无论规则多么详尽、监控得多么好,也无论激励措施有多么高明。
     我在写作本书时使用的“实践智慧”(Practical Wisdom)一词乍听起来就像矛盾修饰法对于现代汽车一样,令人困惑不解。我们习惯上认为“智慧”与“实践”彼此对立。智慧关乎抽象、空灵的事物,如“方法”“善”“真理”或“道路”。我们倾向于认为它属于圣人、古鲁、拉比、学者,还有银髯飘飘的魔法师,比如哈利·波特的导师邓布利多。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也认为智慧是理论的、抽象的,只是少数人的天赋。然而,亚里士多德却不认同,他认为基本社会实践一直要求人们做出选择——如何对朋友忠诚,如何做到公平,如何应对风险,或者何时发火以及如何发火,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是需要智慧的。以愤怒为例,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愤怒好坏与否,也不关心何为“好”的本质,而是关注在某个具体情况下,做何种具体而实际的事情:对谁发火,持续多久,方式如何,有何目的。显然,这个问题涉及的是实用的智慧,而非书本上的理论。这种智慧要求我们具有相应的能力:先察觉情形,然后唤起与情形相关的情感或愿望,再考虑此时做什么合适,最后采取行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